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九十二章 密谈
“电影法这个事,早在83年就有代表提出来,结果到88年也没动静。



我就找一些同志问,给我拿来一寸厚的初稿,说早就起草完了,但没人理会。原因很复杂,艾部长说立法条件不成熟。



还有些同志表示,要参照美国电影法,搞分级。



我上半年去美国考察,重点就是这个分级制。



美国没有电影法,只有一个行业自律条例,还有相应的法律委员会。我问了一圈,美国现在年产四五百部故事片,分六级,五个级别都是少儿不宜,需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我又问怎么检查年龄,如何处罚?都不知道,意思是没发生过。



然后我去影院实地考察,发现儿童不多,但是有,关键是没人管。



我回来想了很久,赞同立法条件不成熟这个说法。于是我提个意见,立法不成,咱们先搞个条例吧……”



成至谷走后,四人谈兴更浓,续了一锅又一锅,早就没有肉了。



吴孟臣弄了几个馒头,就着火锅汤吃。



田领导要搞《电影管理条例》,没具体透露,说完便揭过,道:“刚好今天有机会,不妨畅所欲言,聊聊还存在哪些问题?”



“……”



滚滚的羊肉剩汤锅,热气升腾,小屋子里有些热了。



莫名沉默,许非先道:“现在卖厂标已经成了潜规则,只是不公开说。堵不如疏,能不能开放,或者半开放民营公司的拍摄资质?”



“怎么个半开放法?”窦守方问。



“达到一定出资比例,可以打上跟出品方‘联合摄制’的字样。”



三人思索了一会,田领导没立即表态,而是道:“前年中央决定评选五个一工程奖,电影是其中之一。



十几个部委,二十来个省,为了参评也开始买厂标。



按我的构想,将来拍摄阵营会有四路大军。



没有故事片拍摄权的制片厂、没制片厂的省和参评部委、民营和法人单位、16家有拍摄权的制片厂。



但这四路大军何时能形成,还得内部研究,各方沟通。”



“明白,明白。”



许非点头。



开放民营公司拍摄资质,好像一句话的事,但这是正经的法律条文,不知得酝酿多久才能出台。



窦守方机灵,从包里翻出纸笔,刷刷记录,道:“我也有一点,现在的电影管理体系太乱。



在中央归广电管,在地方归文化管,影院、录像带、光碟也归文化,出版又归新闻总署。



我觉得最起码啊,全国所有的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得纳入广电系统管理。”



“制片单位应该的,另两个不好说。”



吴孟臣接茬,道:“我觉得发行、放映最好放开,民营公司也能做发行、搞影院,这样有助于市场提升。”



“你跟小许思路一样,内部研究,各方沟通。”



窦守方又记了一笔,道:“还有您提出的影、视、录(录像带)、视盘(镭射光碟)一体化,筹建电影台。”



“电影台有些困难,我们没条件搭建一个台,还是频道吧。”



田领导纠正,随后问:“小许,有没有兴趣来当个顾问?”



“电影……频道么?”



“对,你见多识广,给指导指导。”



“可以啊。”



吴孟臣道:“我也有一个,之前聊过的十部大片引进,您是不是挑个时机提一下?”



“明年吧,今年如果行动过多,某些人就该狗急跳墙了。”



“我有点想法。”



许非举手,道:“好莱坞大片引入,必定会挤压国产片空间,造成强烈反响。我想问问,这个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田领导顿了顿,道:“九五计划要开始了,还有香港回归,五十年大庆,如果有人借机搞小动作……”



“……”



又沉默,都清楚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了。



“其实,我倒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许老师又开口,道:“您去过美国考察,肯定感受到他们的电影工业。我一直想做这个,搞大制作,在实战中锻炼。



如果我们能证明,自己也能拍摄大片,或许就能坚持下去呢?”



田领导看了他半天,道:“可以尝试。”



“好。”



气氛转回热烈,你一言我一语,颇有“昔年三顾茅庐诸葛隆中对,今日群贤毕至对着火锅吹”的意思。



末了,窦守方已记了满满一页,道:



“我念一下啊!



打破地方垄断,让制片单位与各级发行公司任意对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