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八百纪六十二章 再破纪录
“不知为何,看完后想起了《风声》。



都是讲无名英雄的故事,区别是《风声》知道自己所为之奋斗的事业和信仰,《十月围城》不知道。



他们甚至没有身为英雄的自觉,在整个过程中充满了私欲和矛盾。



但他们仍然是英雄,或者说,在中国漫长且壮烈的革命道路上,每一位为之牺牲的人,都值得后人敬佩。



演绎大历史中的小人物,注重人的色彩,与时代背景结合……这是国产革命题材影片所缺失的。



其实《风声》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教材,可惜并没有什么人掌握。



所幸还有《十月围城》,五年计划的第二部,依旧没让人失望。”



“看完就两字,爽快!



说复杂点,念头通达。



无论文戏武戏,没有让观众纠结拧巴的地方,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节奏紧凑。用网上的话讲,全程无尿点!”



“我很喜欢片中的女性角色。



知道丈夫决意后毅然支持,撑起全家后勤工作的富商太太;



为报父仇,不让须眉,死死锁住门口的戏班班主女儿;



哪怕是隐瞒怀孕,回来要钱的那个女人,都不令人讨厌。”



“打戏太特么过瘾了!”



“撞马那段我差点跳起来!”



“很久没看过这么刚猛酷烈的功夫片了,打戏各具特点,拳拳到肉,热血沸腾!”



“之前还担心巴特会出戏,看了才知道牛逼,那个体型放在电影里太震撼了。”



“哈哈,前有鲁智深拔柳,今有巴特尔栽葱!”



“曹影还挺适合打戏的,吴经挺着一张娃娃脸也能这么刚猛。”



……



首映过后,口碑迅速发酵。



无论纸媒还是网络,讨论的热火朝天。只是缺乏一个专门的交流网站,还是在BBs、聊天室里谈论。



连林觉民的《与妻书》都被翻出来,因为许老师加的台词,正是借用了《与妻书》。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天下无贼》安排在香港上映过,《十月围城》由于题材特殊,准备在港台都上映,另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许非不抱希望,这种电影成绩往往一般。港台观众口味相似,要么本港化/本岛化,要么好莱坞大片。



而观内地:



“新年到来前的寒流并未阻挡影迷们的热情,29号正式上映的《十月围城》佳报频传。



仅首映日,包括京、沪、粤等在内的十大票房重镇,《十月围城》的总排片数高居榜首。



票房也不负众望,首日票房17oo万打破《天下无贼》纪录。首周两天更是取得38oo万的惊人成绩!”



“中影时代影院的票价相对较高,VIp厅更是高达18o元,但观众仍然纷纷掏钱买票尝鲜。



而在零点行动中,这一家影院就收获2万票房,超贵的VIp厅被人全部包下。”



“‘媒体把《十月围城》说得这么热闹,我们就过来瞧瞧。’



一位抱着拼图的女大学生表示,‘毕竟也是热点话题,早点来看,早点跟同学讲讲,也有发言权。’”



院线制刚启动时,首批3o条院线,872家影院,1581块银幕。



一年过去,这个数据已经变成35条院线,1o19家影院,1834块银幕。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世纪环球院线,为第一条非电影界资本组建的院线,主资方是中信集团。



就是荣先生的那家公司。



甭管怎么说,业界内外一片惊叹,《天下无贼》就够吓人的,《十月围城》更吓人。



而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官方出来站台,广电赵领导盛赞:“年度最佳电影!”



各机关单位也组织观影,票房一路飘红。



网上更热闹,各种改编,比如里面的一段台词:



“十年前,衢云兄与我讨论何为革命。当时我说,革命,就是为了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今天,再道何为革命,我会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是革命。”



网友就写成了:



“十年前,室友与我讨论何为男人。当时我说,男人,就是淘米做饭,淘水洗衣,掏钱买单,有担当,有责任,不花心……今日再道何为男人,我会说:欲求男人之真谛,必经男人之痛苦。这痛苦,就是结婚。”



…………



“电影好看么?”



“好看!”



“你们喜欢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