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百六十七章 国家宣传
大领导自然不会接受采访,看完就走了。



嘉宾也陆续退场。



田领导、吴孟臣、窦守方三个面上平静,心里吐气扬眉。电影改革是他们的一块心病,本来好好的,一下子被打断,非弄个“9550”工程。



可以说这两年,除了主旋律被大力扶持,其余类型的电影都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结果怎么样,还不是靠许非挣回面子里子。



开创贺岁片,三年制霸,今年是第四年。如今又拍出《风声》,瞧这反应,这质量,足以打动上头,用国家力量帮助宣传。



主旋律、多样化,一人包圆。



路线问题,实践出真知,说明许非的方法是对的!



另一边,央视的台长、副台长也在合计:“这小子神了,商业片也就算了,主旋律也能玩出花样来。”



“他拍的就是有商业元素的主旋律,只不过质量极高,让人没法批评。”



“那也不容易啊,国内还有谁能做到?”



台长顿了顿,道:“这两年他搞常青藤剧场,抢走大量的市场份额,但听说到此为止,不接着续约了?”



“对,有这么一说。地方台都上星了,再搞也没什么意义。”



“以前他不愿与我们合作,现在我们得拿出点诚意来,《大宅门》怎么样?”



“可以,到时我亲自去谈。”



央视的行事风格就是店大欺客,人家压根不想谈。他们心里门儿清,但自己不能吐槽自己啊。



另有其他种种。



哥伦比亚的大卫决定买断《风声》的海外版权,此类片子不吃香,但也能卖点钱,何况许非开的价贼便宜。



新影联的领导在嘀咕如何将《风声》收益最大化,并下死心要防盗版。



更有赵宝华一票电影师爷,沉着脸走出大厅。



他们之前都在讥笑,认为许非不可能拍好主旋律,结果官方背书,接下来肯定要大力宣传。



他们还得写文章称赞,跟吃屎一样。



再说大领导出来,仍很有兴致的跟秘书讨论剧情。



八、九十年代,高层对文艺事业是真重视,动不动就亲临观影。秘书明显是个影迷,道:“《风声》真的不错,今年票房前三又没跑了。”



“前三?”



“对啊,从94年施行分账起,许非出品的电影就没跌出过前三。



95年《阳光灿烂的日子》6千多万,排第三。第一是《真实的谎言》,这个您知道,拿了一亿票房。



96年《有话好好说》5千多万,排第二,把《龙卷风》都压过去了。



他那几部贺岁片也不错,皆在年度前七。”



“那今年呢?”



“今年目前第一的是《侏罗纪公园2》,7210万。第二是《鸦片战争》,7200万,就差了10万。”



秘书忽然兴奋起来,张了张嘴却没言语,免得瓜田李下。



《风声》,极可能冲第一啊!



“……”



领导倒没想这回事,因为票房数据最直接,他听进耳朵就一个想法:



好嘛,我泱泱大国50万电影工作者,就这么一个能打的!



…………



“《风声》以扑朔迷离、悬念迭生的情节结构,为我们展示了抗战时期一段悲壮寂寞的英雄史,以及他们对祖国与人民的忠诚信仰。



是一部水准极高,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影片。”



“《风声》贡献了几年来最惊艳的群像表演,巩丽、张蔓玉、葛尤、姜闻、梁佳辉这些名字汇聚在一部电影中,我们难以想象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表演这个词,从未如此清晰的呈现过。”



“开头的特效令人炫目,我们总在吹捧好莱坞大片的视觉盛宴,却不想着自己这块土壤仍是荒芜一片。



剧组请来香港公司操刀,据称短短几分钟,花了一千余万。



学习先进技术,拍出我们自己的东西。



落后就要挨打。”



“《风声》以强大的演员阵容,扎实的剧本,先锋的拍摄手法……几乎让人忘记了它的性质,一部主旋律电影。”



国家宣传的力量,是谁也比不了的。



许非享受到了《鸦片战争》的待遇,甚至还要强大,铺天盖地的媒体赞誉,睁眼闭眼全是《风声》。



而大领导听取意见,指示道:“不建议组织中小学生观影。”



天下也在呼吁:“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本来就是儿童不宜的东西,结果起了反向宣传的作用。越不让看,越想看,因为提到“儿童不宜”四个字,成年人总会想到黄暴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