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百九十一章追梦赤子心(二更)
女人们蹲在溪流边,撩起水就洗脸洗脖子洗胳膊,再沾点水按压按压头发。



“咱们到地方要买些虱子药,我这一路下来,头皮又痒痒了。”



“那是必须的。”



爱美的媳妇们一边探头看水面里的自己规整的咋样,一边七嘴八舌笑着回道:



“咱们再不是泥腿子了。”



“咱们可是县太爷家的亲属。”



“那对,县太爷家亲属头上生虱子像什么样子。咱们可以不要脸,但不能让福生丢脸。”



“嗳?谁那里面油在外面,快给我擦擦,我脸干的像榆树皮。我面油不知晓掖哪里去啦。”



“我这,我这里有。”



有妇女还喊丈夫:“你也洗洗,将那眼屎抠掉再拾掇车。”



宋阿爷的大儿媳抓住丫丫按溪流里用肥皂水冲洗。



洗的丫丫带着哭腔说:“奶奶,太凉啦,那头不是在热饽饽?热饽饽下面的热水添盆里再给我洗呗。”



“你别净事儿,还得翻盆,吃一口收拾收拾咱就要进城了。”



丫丫憋着泪,顶嘴道:“净事儿怎的了,胖丫姐姐说过,女人可以净事儿。”



葛二妞和田婆子她们岁数大的,站在大锅前热干粮。



边热边说:“终于能松快松快了。”



眼下,老头老太太们看见车就打怵。



可以说,这一路,牲口不歇,他们就不停。不分黑白的赶路。



孩子们又孝顺,怎么倒班也不让她们这些岁数大的下车,蜷缩一路,腿都要蜷缩成罗圈腿了。



简单吃一口,上车,出发,这回再停下就是进县里。



大概是快到地方了,吃饱饭后,再次出发,大家的心情都不一样了。



几位老太太凑头挤在车窗前,探头向外望。



碧蓝的天空上,燕子排成行的向南飞。



随着走,越来越能看见人烟。



最奇特的是,有很多一帮帮的小孩子在漫山遍野的挖着东西。



“嗳?小孩儿,你过来。我问你,你们这是挖啥哪?”



“婆婆丁呀。”



“挖这么多呀,能吃了吗?”



“不多,俺们县青天大老爷贴出告示收婆婆丁根儿,俺爷说,能卖几个铜板呢。”



“那你们知县大老爷可真厉害,这东西都收。”



宋大伯坐在车里和外面的小孩子们喊话,笑的眼睛都没了。



“嗳?那些人是干啥的,怎瞧着像犯人。”



巡检队带另一只犯人队伍,正在凿石头,预备盖驿站。



宋九族看他们奇特。



他们也停下手里活在眯眼望着他们。



看见那个“镖”字出现,带队的头领,顾不上训斥犯人们赶紧干活别卖呆儿,心算了一番日子,这是知县大人的亲属们到了,急忙腰胯着佩刀跑上前。



“敢问队伍是为宋姓?”



宋福寿撩了下头发,露出独眼龙眼罩。



想必你们该有这个眼力,我曾经在这个县里大打出手:



“姓宋。”



这一肯定,巡检队领头立马回身向手下喊话,“快,骑马回县里送信儿,知县大人的家人们到啦。”



宋九族挂着辣椒的车,是在一众犯人注目下,巡检队卒吏的拱手行礼中通过的。



当宋福生在县衙接到消息时,宋九族已经过会宁城门。



会宁城门大开。



一辆辆拉着新米和家当的车驶入,衙役们热情地在前方指挥。



当宋福生搀扶着宋阿爷,和马老太、王婆子赶往城门时,看到的就是宋九族全体都有,全部下车。



他们穿着最体面的衣服,将家里能装来的都装来,风餐露宿一路,却雄赳赳气昂昂的向他们走来。



让岁月铭记这一天吧。



高屠户激动的不行,一激动:“小三。”



宋大伯张开双手向宋福生跑来:“福生,俺们来啦。”



牛掌柜手里攥着鞭子:“姑爷。”



宋福生一身官服,攥了一下拳,眼角笑出皱纹。



宋阿爷圈一热,带小跑的上前,嘴里念叨着:“咱家又凑齐了。”一把抱住宋大伯。



给宋大伯截住,不准抱福生,百姓们都看着呢,你给官服抱皱了不好看。



马老太和王婆子一把攥住田婆子和葛二妞她们的手,手都不够用扯了,八位老太太叽叽喳喳说着:



“点心店早就开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