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七十章 短暂和平
(先不要订阅,还没有改错)



得到了具体数字之后,周心远开始跟伪齐使者谈判。



按照刘信启交代的策略,为了不打草惊蛇,己方的最终目标“七千五百三十”当然不能首先摆在台面上,而是和伪齐方在赎金上纠缠。



伪齐试着刚开始根本不相信兴汉盟在登莱征夏粮就能够征到相当于九十万两的粮食。



因为伪齐和赵国征税,都会层层扣留,各层加码、节流,导致百姓需要交的税非常多,但归属朝廷中枢的却很少。



往年朝廷在登莱的夏税也就二十万左右。



“我们去年光蓬莱税粮就不只二十万石了。”周心远当然不同意他们按照伪齐的记录计算:“若是你们不相信,完全可以等八月份夏粮征收完毕之后,有了最终结果我们再谈赎回刘麟的事。”



伪齐使者当然不敢等到那时候,时间越久变数越大。



双方再次进入拉锯战。



“我们各退一步,五十万两事最合适的数字了。”伪齐使者说道。



“我回去请示一下。”周心远借故结束了当天的谈判。



感觉到火候已经差不多,周心远第二天谈判开始之后,开始进入正题:



“我听说济南还有八千登莱子弟。”



这种生僻的信息,使者当然不清楚:“不是很清楚,不过确实有一批伪齐的青壮滞留在济南府。”



“昨晚请示盟主之后,盟主同意了。只要你们将这八千人送回登莱,我们就同意五十万两的价格。”



使者感觉有些不对劲,不过来之前,刘豫再三交代,只要刘麟能安然回去,哪怕代价再大,都在所不惜。



职业素养还是让他试探了一下。



“现在市面上购买一个青壮劳力,要话费三十两以上,这八千人价值超过二十四万两,应该在赎金中减去这部分。”



“我们兴汉盟是绝对反对和禁止人口买卖的,所以你这种说法不对。让这八千人回家是我们能达成交易的前提条件,不应该核算成具体的银钱。”周心远反对道。



“这些人在济南一年多时间,我们供养他们也是有花费的,你们要他们回去,也应该付了他们这段时间的花费才是。”试着看出来,兴汉盟比较重视着八千人,所以开始胡扯。



“这些人都是你们强征得登莱百姓,帮你们攻打南赵讨好金国,怎么可以说是你们供养。死上的那一部分还没找你们算账呢。”周心远被气的都写胸闷,真想将这试着的脑子打开,看看里面是不是都是黑的。



两人继续拉锯,最终赎人价格定在了三十五万两白银,前提是伪齐归还八千登莱青壮,不过这八千青壮需要兴汉盟自己去接回来。



几次交锋之后,伪齐使者发现兴汉盟很重视这八千人,所以知道自己手里也是有筹码的,所以硬是压着赎金降了十五万两。



两人签了合约之后,一直等到六月十五,第二船队从高丽返回蓬莱,被刘信启派着去济南接人。



第二船队加上雇佣的四十艘大船,从渤海入济水,一路向上,六月二十七日,到达济南。



伪齐试着也跟着这支船队返回济南。



伪齐皇帝刘豫对于使者的谈判结果很支持,没有出岔子,为了显示诚意,爽快了放了所有的登莱壮丁。



这七千五百多人,被一次性塞在三十八艘船(华山号和州级福船涉水深)上,然后顺着济水,一路顺流向下,一天时间就进入到了渤海。



船只装的太慢,倾覆风险非常高,不敢再海上多航行,直接在海仓镇靠了岸,将人全部卸了下来。



这时,刘麟也被押解到了海仓镇。



这里将是最终的交易地点。



虽然心里百般不愿讲刘麟还给伪齐,不过已经签了合约,伪齐也守信的爽快的归还了伪齐丁壮,刘信启也不好明着违约,这次赎人交易肯定会如约进行下去。



三天后,押解着三十五万两白银的两万伪齐军队也到达了胶水西岸。



崔武只带了十几个人,押解着刘麟过河进入了伪齐军大营。



待十几个人进入伪齐大营后,三十五万两白银开始用船向东岸的第一野战团交付。



一直运了半天时间才运完。



“告辞了。”崔武收起架在刘麟脖子上的长刀,向其拱了拱手,然后带着手下朝营外走去。



突然,大量的伪齐士兵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堵住了崔武的去路。



崔武看到这种情况,并没有惊讶和慌张,反而转身看向刘麟:“你确定要这么做?”



刘麟看着崔武,两人之间已经隔着几百名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兵,但是却一点也没有给他安全的感觉:“手下人自作主张,我没有阻拦你们的意思,你们走吧。”



说完向两边的将官摆了摆手,示意给崔武等人放行。



伪齐将官看到自己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连忙弥补措施,让手下士兵让开道路。



“后会有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