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8章 门弟之见

“这可未必。”



裴绍卿笑道:“同样的事,就看你怎么说了。”



“噢,是吗?”武则天道,“那先对孤说说,看孤是否买账。”



“喏。”裴绍卿叉手一礼,又随手从御案拿起一封奏折说道,“天后,你别看这册试刊诗集的质量很一般,甚至还有洇墨的现象。”



“但正是因为这洇墨现象,所以才弥足珍贵。”



“有一种美,叫做残缺美,残缺的才是最美。”



“最关键还是试刊这二字,所谓试,也就是试验。”



“也就是说,这版诗集乃是当今世界上第一版印刷线装书。”



“这天下事,无论什么事,最为珍贵的无非就是第一俩字。”



“天后你想,千百年之后,正刊的诗集成千上万,不稀奇。”



“但是像这样的试刊诗集,却是数量稀少,据我所知仅只有十数册。”



“那么千百年后,存世的诗刊诗集数量只会更少,所谓物以稀为贵,届时这一册残缺的诗集就是无价之瑰宝!”



“何谓诗书之家?”



“黄金满盈不如遗子一册。”



“如果没有一两册压箱底的孤本,也好意思自称诗书之家?”



“而这一册诗集,不仅是当世第一版印刷线装书,更是试刊的孤本,存世数量极少,也只有这样的存世孤本,才配成为诗书之家的压箱之书。”



“你的这张嘴啊。”武则天摇摇头,由衷的叹服道,“真能胡说八道。”



“天后慧眼如炬。”裴绍卿笑着说,“臣的这一张嘴也就会胡说八道。”



说到这,裴绍卿又回过头看着太平公主说:“偶尔跟公主逗个比。”



太平公主闻言一张俏脸便刷的红透,就跟染了胭脂。



武则天便有些迷。



太平这是怎么了?



一句话就脸红成这样?



当下武则天又道:“成,那太平册封礼的这一百万贯就落在你头上了,你要办不好,就拿你自己的钱填进去。”



“喏。”裴绍卿恭声应喏。



武则天又道:“还有,等太平的册封礼成,就该行三书六礼了,你是不是应该物色一个长辈前来纳采了?”



“这还用得着物色?”



裴绍卿道:“让我九叔来就好了。”



“你九叔?”武则天道,“闻喜老家的族叔?”



“不是闻喜老家的长辈。”裴绍卿摇头道,“是先父的生死之交。”



“合川守捉城那个火长?”武则天断然说道,“不成,区区一个守捉郎哪有资格跟皇家纳采?这事若传出去大唐皇室的脸面何存?”



“天后心中竟然也存有此等门弟之见?”



裴绍卿道:“臣怎么听说,天后一心想打破门弟之见?”



武则天顿时哑口无言,打破门弟之见,的确是她的主张。



但是轮到她的子女嫁娶之时,却还是希望能够门当户对。



“天后这样可不行啊。”裴绍卿难得劝谏道,“你得身体力行啊。”



武则天蹙眉不语,太平公主却是不解的问道:“大郎,门当户对不好吗?”



“门当户对对于个人是好事,对国家就有害。”裴绍卿说道,“你想啊,如果高门大户只跟高门大户通婚,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稳固的姻亲群体。”



“平民子弟就很难通过娶亲或者嫁女进入更高的阶层。”



“而世家高门即便家道中落,也能通过姻亲保住地位。”



“这样社会就固化了,就没有了流动性。”



“社会丧失了流行性,百姓就会躺平。”



“世家子弟游手好闲,也能锦衣玉食。”



“平民子弟累死累活,还是养不活一家老小。”



“这就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痼疾,长此以往,各种社会资源就会越来越聚集到一小撮的既得利益者头上。”



“那么广大的底层百姓就会活不下去。”



“到最后逼急了,底层百姓就会揭竿而起,然后就是王朝更迭。”



“危言悚听。”武则天哂然道,“门弟之见,还能导致王朝更迭?”



裴绍卿道:“单单一个门弟之见,当然不会导致王朝更迭,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样的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显现出威力。”



“臣建议天后就拿公主的亲事来做出表率。”



“通过这门亲事正确引导民间的嫁娶之风。”



“打破世家高门只在内部通婚的陈规陋习!”



武则天道:“如果只是为了打破这陈规陋习,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