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江户怎么可能有怪谈?》 104.铜像
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江户怎么可能有怪谈?正文卷 104.铜像( ..)幕府算是取巧了,饱受无端非议的无名少女,只是数十铜像中的一个。



劳作的武士、抬木桩的町人、打水的僧侣.....



看起来,就像是在还原当年明历大火后的重建工作,是为了纪念那些抛弃矛盾,为了城市万众一心的人们似的。



那按着秦明给的图纸,所雕刻的无名少女,身处在雕像群中,根本不起眼。



没有人会在意,也没有人会想到,她就是明历大火传说中,引起火灾的源头。



“这是西洋的雕塑技艺?”



秦明心中叹气,问向岛津忠义。



不是日本传统的雕刻手法,而是西方的铜雕。



“是的。”岛津忠义感叹道:“我一直对西洋的艺术感兴趣,尤其是雕塑,之前就在找合适的雕塑家,正好派上用场。”



“就是这位了,法兰西的雕塑家。”



岛津忠义身后一个面容有些凶狠的少年走了出来:“你好,我是奥古斯特·罗丹。”



法兰西,二十岁左右,罗丹。



秦明左右打量了一眼,伸出手和罗丹亲切的握了握。



这可是个大拿,听过他本人名字的人可能不多,但他创作的雕塑《思想者》,世界闻名。



岛津忠义眼光不错。



不过大概率是歪打正着,现在可没多少西方雕塑家会放下身段,来到日本,也就罗丹这种毕业没多久,又考不上更高学府,还缺钱的困难户,才会接受萨摩藩的邀请。



岛津忠义凑近前来,在秦明耳边悄声道:“他还是切支丹信徒。”



切支丹就是传入到日本的基督教。



“哦?”秦明轻咦一声,轻笑道:“幕府想的可真多。”



雕塑在西方首先是从希腊人开始,后经罗马帝国传播到整个欧洲,最后因为基督教,再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而德川幕府对待本土切支丹的态度,一直很敏感。



因为切支丹曾在江户早年发动过一场暴乱,被称为岛原天草之乱。



这场动乱,就是造成后来安庆事件中,大量武士变为无藩国浪人的源头。



秦明道:“幕府对切支丹教派态度软化了?我看还是迫不得已吧,大多西洋人都信仰切支丹,幕府就是有心抵触,在势不可免的开国下,也不得不放宽态度。”



“嗯....”岛津忠义也不觉得难堪:“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好的,对西洋的文化,要接受、吸纳,这样才能强化自身。”



“第一期报纸快要发行了,就叫《江户日报》,雕塑相关的事情也有刊载,只是内容上还有些单薄,我们也拿捏不准人们的喜好,只能走一步是一步,慢慢调整。”



好敷衍的名字。



秦明道:“我倒有些稿件,事关先祖安倍晴明,岛津大人要是有兴趣,我稍后派人送去。”



岛津忠义眼前一亮,安倍晴明的事迹?还是由其直系后人撰写?



光凭秦明现在一时无两的名头,就会有不少人风闻来看,再加上写的还是那位平安时期的大阴阳师安倍晴明,还不得卖爆?!



“那就麻烦安倍大人了,稿酬方面的事,好说。”



“我先自己看看。”



秦明自顾自在雕像里看了起来。



“怎么还有根附?谁放的?”



秦明差点被地上一个河童模样的大型木雕根附,吓了一跳。



根附是日本的特色雕刻,由于一般穿着的和服没有口袋,所以随身物品只能系在腰间的带子上,而根附,就是相当于卡子,将系带卡住。



根附大多是形雕,模仿物体形状雕成,由于江户怪谈成风,根附要么是动物形状,要么就是妖怪形状。



“幕府的工匠雕刻的,罗丹先生对这些根附很感兴趣,就一起放在这里了。”



岛津忠义解释道。



明治维新之后,根附的确受外国人所喜欢,许多根附大师都成名于明治时期,根附甚至一度成为了为日本赚取外汇的利器。



但不能放在这里。



秦明向幕府提议立雕像,是为了试验“咒”。



按照之前看到的画面中安倍晴明所说,最浅显的“咒”就是“名”,一个人形石头得到多人祭拜,就会有“灵”。



他想试试这些新生的雕像,在人们的参拜下,是否能形成“灵”。



道场里悬挂的伊邪那美、伊邪纳岐壁画,就曾在近藤结婚时,某种意义上“显灵”过,那天壁画从人们身上所汇聚的光点,时至今日,秦明依旧记忆犹新。



如果能掌握“咒”,哪怕只是一星半点,想来也能在不小心露出破绽的时候,有一定自保之力。



人形雕像有了“灵”,那还好说,危害应该不会太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