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十三章 天下知
环绕居所观望一圈,楚宁十分满意。



他的“洞府”,并非在山壁之中开凿,而是经营于巨海峰和白鹤峰之间的云海上,以浮石为径。



宛若一方沙洲中峙,漫漫云雾自西来,分而环之,最终复合为一,呈现一派阴阳相合的曼妙气象。



巨石成阵,环绕一道。



当中冈峦参差,清池点缀。珊瑚从立,青草茵茵。



在一派欲迷人眼的美景之中,簇拥着一道连片成半圆形的建筑:左半边是石殿,右半边是竹楼。明明古韵铺面,却又纤尘不染。



楚宁本以为是紧急打扫过。



但是抬头一望,才知道这恰恰便是这处洞府引以为胜的卓越气象——



牌匾之上四个飘逸入骨的大字:



与古维新。



这处宅邸,甚得他心。



其实,楚宁还真害怕云清流过于谦卑,寻一处妙谛境规格的洞府给自己,这显然非他所愿。



就算背景通天,但楚宁服了破尘丹之后,也只是一位练气一重境修士。



如此做,于楚宁而言则显得跋扈,于宗门而言则显得谄媚。



看似尽心,实则两伤。



选定洞府,别去之际,云清流貌似无意的透露——



此地是铸剑门风水灵气最佳之地,本是二千余年之前,一位修习“冥想法”的前辈苦心营造。



因其经营有独到度数,所以看上去规模比妙谛境真人的洞府小了许多。



实际上去名取实,此地乃是铸剑门第一洞府!



只是外人并不知情而已。



楚宁暗暗感叹。



在澹台洵面前,云清流等人似乎不堪;自己也小觑了他们。现在看来,其人行事之洞明练达,有非凡的火候。



大局已定,当着手将楚雨接了过来。



不过楚宁不打算揠苗助长。



让小丫头先好好玩耍,尽情享受童年乐趣,根骨长成后,再说其他。



……



六个时辰后。



云章峰,紫霞阁,一座宽广的楼台之中。



大殿正中一方青碧水池,当中两尾银鱼游动。



玉案之上,铺着一道长卷。



笔墨馨香,分外醉人,但是执笔之人,却皱眉凝思。



此人正是昨日负责主持特选会的副掌门,冯紫英。因为一连串的意外,昨日特选会,直到天色尽黑,方才落幕。



与会的七位天才少年,有四位是循本心选定所持之道;另有三位,却是冯紫英等三位长老加以纠正。



不远处,三人分散而坐。



昨日一同主持特选会的邵常韵、任清平二长老赫然在列。



最后一个生面孔,位列冯紫英对面,显然座次尚在邵常韵、任清平之前。



此人头扎冲虚巾,一身灰袍,修为与三人相若。约莫四十岁人的相貌,面上髭须未尽,露出一些不修边幅的味道。



这一位名戚正方,同样是铸剑门副掌门,只是昨日恰好不在巨海峰职守。



沉默持续了一阵,任清平忽然一笑,道:“洞明深细,变极曲折,似可名之为第六品——清微。”



戚正方略一思忖,快速道:“同意。”



邵常韵亦道:“同意。”



冯紫英见三人快速达成了一致,自然没有疑义。于是欣然提笔,在身前卷轴之上第一行空白处,填下“第六品,清微”五个大字。



卷头第一行,“姓名”一栏。“湛叶丹”三字,明白瞩目。



如今修道世界中,三十六种实行大道,不仅仅改变了修道之法门,也对修道宗门的习俗、典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譬如各大宗门特选会所拔擢的优异弟子,录取之后,都要呈下一道批文。



名为“明鉴贴”。



将所录取之英才,列数“九等论英才”中哪一等,明明白白考评,通传友邻诸宗。



此法滥觞于“六玄”中的“明鉴大道”,最终蔚然成风。



冯紫英将长卷一束,长出了一口气,道:“如此一来,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难题了。”



将长卷摊开。



“姓名”栏上,正是“楚宁”。



三位长老,都是皱起眉头,踌躇难定。



其实楚宁的情形,有一个相当贴切的品名:



盛盈。



所谓“盛盈”,说的是才器彰显于外,在三十六种实行大道的天资中,异常出色;但是先天的根骨资质,却并不算高。



如果将修道之旅,比作纵马奔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