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二章 百衲衣
闭关数日后,楚宁自感所服药力完全炼化,这才动身。



取出飞遁载具,向白鹤峰飘摇而去。



楚宁初时心中想象的宗门,主体机构,大约是戒律堂、藏经阁这样的清贵所在;下层根基,是各级弟子的修持洞府。



但是真正身入仙门,才知所见大谬!



一家宗门,真正的核心机构,合称“三十六会所”——即三十六种实行大道中众弟子修持之地。



呃……尽管乍一听来,“会所”二字,会令人浮想联翩。



这大概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修行上进之法既然划分为三十六种实行大道,那么仙门中的组织结构,自然也就随之变化。



前段时间浸淫棋道,同道汇聚、切磋技艺的地点——天弈堂,同样是“三十六会所”之一。



今日去处,正是“六本”之首、食之一道的修持地:



五味堂。



飞遁约莫一刻钟,白鹤峰北,五味堂已在目前。



眼前建筑的风格,其实和楚宁的府邸有些相似:分为左右两半,气象迥然不同。



左半边乃是古朴的灰石大殿,看上去占地规模要较右侧的连片竹楼大了三四倍;但是其形容风貌,门户装饰,都略显粗糙,远不及右边看似纤弱的竹楼。



左部灰石大殿,是“吞噬道”所据之地,前门立下一碑,以肥厚近颜体的风格书殿名“饕餮”。



右半边竹楼,是“知味道”的修持地,外围未有碑铭,只是正门上悬一块牌匾,以纤细笔触书“淡中知味”四个字。



楚宁施施然进入竹楼之中。



其中营设,颇为巧妙。



每一个人都是单人独坐,并且以四道蟠龙柱、四面半开门的屏风半掩,看似是“雅间”,其实却暗藏了阵法的根基。只要座中之人愿意,便可将禁制开启,封闭内外,构成一处独立的空间。



毕竟,这里终究不是饭馆,而是借“知味”一道修行之地。



“雅间”之内,并无桌椅。



一方蒲团;一只半人多高、至少四五百斤的青铜鼎。



所谓“钟鸣鼎食”的气象,于此复现。



鼎畔有一紫木长案,放置着碗碟一摞,还有佐料的小蝶十余个。



至于食具:筷,刀,叉,匙无不具备,倒是有些中西合璧的味道。



各个雅间之中,开启禁制、处于封闭状态的极少,大多数都是敞开门户,以便及时望见外围动静。



此时,不少人看见楚宁到来,都是心中称奇。



一个多月来,楚宁的画影图形,早已传遍铸剑门,无人不识。



不过,倒是未有人上前打招呼。



一来,第一层楼的修行者,都是练气境修为。就是遇见铸剑门掌门云清流,楚宁也隐然有平辈论交的意思;低阶修士遇上,终究有些心怯。



尽管他们的修为多半较楚宁略高。



第二个原因。楚宁兼取通灵、合器二道,嚣张霸道的“恶名”已经传了出去。



不止今日。一个多月前,楚宁第一次进“天弈堂”寻人对弈,同样也是这样冷冷清清的模样。



举目一打量,楼上一人眼尖,三步并两步快步上前,面上笑容溢出,口中高声道:“楚师弟,快请。”



此人身着一套在修道人中甚是罕见的绛色纱袍,典雅逸丽;但是头顶却只是粗浅的扎着一块方巾。面容瘦削,只是右侧面颊上有一个淡淡的疤痕。



极为热切的自报家门,乃是五味堂三位职守管事之一,叶明时。



叶明时呵呵一笑,道:“楚师弟请往二楼去。”



楚宁微一点头,道:“好。”



二楼之上,陈设规模立刻现出差别。那半似阵法、半似雅间的蟠龙柱,已不是四道,而是一十六道。所容纳的空间,也宽敞了太多。



这里是为贯通境的修道者准备。



楚宁问起五味阁中的情形,以及“食”之一道修行的许多门径,叶明时都是对答如流,举止恭谨,俨然以下属自居。



随意一张望,为楚宁寻到了一处最宽阔的雅间,旋即命人呈上两壶清酒。



叶明时的态度,楚宁当然很满意。



只是心中略微奇怪的是,叶明时面上笑容之中,怎么有一种“你放心,我懂”的意思,有些暧昧……



甚至有点猥琐?



楚宁哪知道,叶明时眼中的自己,以舌辨、器道、风姿三者名传本宗,怎么看和“知味”一道扯不上关系。



修道人晋入练气境后,若非“食”之一道的修行者,已经不必进食,时常服用辟谷丹,便可维持腹中不饥。



不止如此,练气之前的九年锻骨,也是一重过渡,暗藏了逐渐断食、适应的过程。



而楚宁却是通过破尘丹,省去九年苦功,一步成就练气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