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00章:大婚(上)
安平三十八年,腊月初九,诸事皆宜。



今天是当今皇帝大婚的日子,在这一天,百姓们都早早的起来了,把他们的孩子打扮得喜气洋洋的。



按照唐人的习俗,新娘子在出嫁的时候,会有拦路讨喜钱的习俗。



一般普通的农家人,为了不麻烦,都会找一些亲朋好友来代替,讨一个好彩头。



可皇帝结婚就不一样,那坐在花轿中的,可是未来的皇后,谁敢去触那个霉头。



而那些皇亲勋贵们,又自持身份,不想做这件事情。



所以后来就有人想了个办法,既然大人们不敢拦,那就让孩子们去。



所以在成婚的那天,只要小孩子跑到送亲队伍最前面,都会得到一些赏钱和小礼品。



当然了,这些东西并不贵重,家中的大人们也不在乎这些。



他们之所以会让孩子去,就是想沾沾喜气,让自家的孩子平平安安的成长。



而在这一天,京师管理的也是最严的,他们也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被坏人拐走。



如果谁要敢在这天打这些孩子们的主意,那下场绝对会非常凄惨。



毕竟这是在打皇帝的脸呀。



作为婚礼主角之一的柳家,在子时刚过,就忙碌了起来。



整个院子里灯火通明,一名名家丁和侍女不停的来回穿梭。



柳家的老一辈们,坐在客厅当中,一边喝着茶,一边吩咐着事情。



他们一会问问柳烟有没有起来?是否在梳洗打扮?



一会儿又问宴席那边,准备的怎么样?



过一会又不放心的跑到前院,看看送亲的队伍,准备的怎么样了?



喜轿有没有装饰好?



嫁妆那边有没有全部挂上红绸子?盒子里柜子里有没有压上喜钱和喜饼?



可以说整个柳家上到这些贵人们,下到仆人们,没有一个闲着的。



皇帝娶亲,可不会像普通人那样,时辰到了,就巴巴的去接新娘子。



皇帝乃是世间最尊贵的人,他是不会亲自去迎亲的,因为他的身份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而且皇帝娶亲,是不会派迎亲队伍过去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娘家准备。



也就是说,花轿等一类的东西,全部都要柳家自己筹备。



而且等时间到了,就要把自家的闺女给抬过去。



而皇家那边,只需要遣派随行护卫,以及迎亲正副使便可。



按照皇家规定,当吉时到的时候。



朝廷任命的正副使,将会前往太后的住,汇报婚礼准备的情况,然后太后允许以后,迎出凤冠霞帔,以及代表皇后身份的凤印,最后才和手拿册封诏书的礼部官员,一同前往新娘家。



到了新娘家以后,新娘这边会摆上香案,全家人包括新娘在内,行大礼接受册封诏书。



也就是在诏书宣读完的那一刻,新娘才算正式成为皇后。



随后,新娘换上凤冠霞帔,登上娘家准备的花轿,在正副使和礼部官员的接引下,前往皇宫完成接下来的仪式。



当然了,新娘家的轿子是不允许进皇宫的。



他们会在正阳门口停下,然后新娘踏着百米长的飞凤毯,在两旁舞姬跳着飞凤舞的伴随下,坐上皇家准备的凤銮,前往正和殿与皇帝举行剩下的仪式。



当然了,这期间还有一个仪式,那就是在新娘踏上凤銮之前,会有一位藩王妃,用手中的玉如意,换下新娘怀中抱着的宝葫芦。



葫芦的寓意是福禄寿,而葫芦腹中的子,又代表着多子多孙。



所以在唐朝姑娘出嫁的时候,都会抱着一个葫芦。



只不过会因为身份的不同,葫芦的材质会有不相同。



比如说普通百姓家,会抱着地里种的那种葫芦。



而那些身份富贵的人,则会用金银葫芦。



而与皇帝结婚的皇后,肯定会更不相同。



皇后抱着的葫芦,是用上等的玉石打造,而且还是皇家历代相传的,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等拜堂仪式完成以后,皇帝和皇后进入临时设立的洞房,完成剩下的仪式时候。



新娘那边送亲的人,和皇家的所有宾客,将会前往新娘家参加喜宴。



至于皇家这边,好吧,皇家是不管饭的。



整个皇宫在今天,只会准备一桌家和宴。



而家和宴,是皇帝和皇后以及太后等嫡系亲人们,吃的第一场全家宴。



至于其他人,皇家是不管的,他们需要前往新娘的娘家,去参加喜宴。



其实当李源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心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李家的老祖宗到底有多抠?



连结婚的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