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红楼贾府》 第一百七十二章诗
目光中爬起来,拍了拍手,笑道:“这是替俺们庄子上的人给侯爷磕的头,感谢侯爷的活命之恩!”



听到这话,众人不禁面面相觑,内心对这个村姥姥充满了敬重,贾母亦是面含微笑的看着她,点点头。



“姥姥不用客气。”



贾琦倒是神态自若,与她点点头。



环视一圈,只见屋内花红柳绿的,迎春、黛玉姊妹们打扮的格外漂亮,一个个跟个仙女似的。



贾母笑道:“你自己找地方坐。”



说完又对众人道:“咱们还是先吃饭吧,玩笑话待会再说,来,老亲家,请!”



.....



宴席过后,王熙凤提议带刘姥姥去栊翠庵逛逛,贾母点头同意。



贾琦笑道:“老太太,我就不去了,省的冲撞了菩萨。”



又嘱咐鸳鸯、琥珀照顾好老太太。



贾母闻言,点点头,回头又见惜春可怜巴巴的看着自己,笑道:“好了,你们姊妹有事就去忙吧,不用跟着了,我陪老亲家在逛逛。”



“哦!”



惜春闻言顿时神色一喜,惊叫出声,随即反应过来,面色一正,对着贾母施礼道:“多谢老祖宗。”



“哈哈哈。”



看着惜春认真的小模样,贾母等人哈哈大笑。



见状,迎春、探春、黛玉、湘云、宝钗和邢岫烟几人上前给贾母施礼,然后便退了下去,宝玉原本想跟着,奈何王夫人不松手。



.......



大观园,秋爽斋。



一大票人涌进来,探春作为东道主,自是忙着招呼众人,命丫头烧水倒茶。



西面的墙上原本挂着一幅米襄阳的《烟雨图》,此时却已换成了贾琦临摹的《竹山堂诗》,仔细看了看,贾琦不禁点点头。



“噗嗤!”



却是黛玉抿嘴轻笑了一声,灵动的眸眼眨了眨,道:“二哥哥看着是不是感觉特别舒心。”



闻言,贾琦围着字帖又多看了两眼,嘴中啧啧称赞道:“还是探丫头有眼光,识得其中的气质与内涵,怎么写的这么好呢,唉,太完美了。”



惜春听不下去了,扬起小脸,说道:“哥哥,你真臭美!”



“哈哈哈。”



众金钗闻言忍不住大笑。



贾琦闻言顿时气节,伸手揉了揉惜春的小脑袋,道:“有你这么说自己哥哥的么。”



黛玉上前将惜春从贾琦手中夺过,理了理惜春有些凌乱的发髻,并责怪道:“有你这么做哥哥的么。”



说完给了贾琦一个白眼。



接着又道:“哎,二哥哥既然写的这么好,也给我写一个呗,不过我不要临的,你另作一首诗怎么样!”



说完,傲娇的扬起头瞥了贾琦一眼。



虽然话中充满了调侃的意味,但是贾琦还是发现了她眼神中的期待,想了想,笑道:“诗?还别说,我这里确实有首诗,还是首好诗,早在娘娘省亲之时便就作下,只是当时怕抢了妹妹的风头便推辞说没有灵感做不出诗来。”



闻言,黛玉眼睛发亮的问道:“二哥哥当真有好诗?”



没有理会黛玉的惊疑,径直取过一张宣纸平铺在梨花雕大理石大案上,拿过毛笔沾上墨汁,在宣纸上一气呵成地写下一首五言律诗。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众金钗都是文采斐然,看完此诗,不免轰然一下,窃窃私语了起来。



宝钗笑道:“之前听说琦兄弟为了辽东边民弹劾了一省的文武官员,原本还是有些疑惑,今儿读了这首杏帘在望,却是明白了琦兄弟的心胸和理想。”



“就是,二哥哥却是忧国忧民了。”



探春跟着说道。



贾琦看着探春笑道:“小小年纪就老气横秋的,什么忧国忧民,有这功夫你给我做双鞋也是好的。”



闻言,探春面色微红的瞪了贾琦一眼。



屋内一众人打闹说笑,只有黛玉默默地看着桌上的诗出神.....



................



“贾琦怎么说的?”



上书房内,隆治帝坐在龙椅上,品着杯中的香茗,淡淡道。



黄锦躬身说道:“回陛下的话,贾琦对于老奴戒备心很是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隆治帝点点头,又问道:“查的怎么样了?”



黄锦道:“忠勇侯府养在庄子上的都是军中锐士,而且不少是猎户、斥候出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