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朝皇室动刀?藩王震怒,女帝威严!
国家富裕,这才有许多恩惠。”



“眼下大魏国力衰弱,若陛下真想要从皇室一脉下手,只怕会引来天大的麻烦啊。”



“安国公,你是国公之首,而且与许侄儿关系不错,要不你去与许侄儿说一说?不然,当真会惹来麻烦。”



几位国公开口,包括一些列侯。



他们虽然贵为国公列侯,但皇室的福利,他们是享受不到的,唯独皇室一脉,才有特权。



所以聚集在一起,并非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是怕许清宵这种性格脾气,惹来大祸啊。



“行了!不要说了。”



安国公开口,众人在旁边七嘴八舌,他根本没有听进去。



这件事情他又不是不知道,需要这帮人一直说吗?



听到安国公这般开口,众人安静下来了。



“陛下旨意,是让许清宵管税银,皇权特命,这一点我等改变不了。”



“大魏的税银,已经高达三成,无法再从百姓身上取之,只能从皇室身上取。”



“不过尔等也不要担心,许侄儿看似鲁莽,可实际上心思缜密,我等能猜到,他也能猜到,眼下大魏的局面,他应该已经有所知晓了。”



“这样,老夫亲自去找他一趟,但具体如何老夫不敢明说,该劝会劝,你们也莫要担忧了。”



“只是.......做好万全之策,两手准备,肯定没错。”



安国公不愧是国公之首,他知道现在面临着什么,但也知晓许清宵的性格,故此没有直接说什么,只是尽可能去劝阻,能不能成他不确定,但也会将众人的心意说出来。



只不过大家还是要做好两手准备。



真要出了事,就只能硬顶着了。



“恩。”



众人点了点头,同时莫名有些感慨,自许清宵来了京都以后,实实在在有些离谱,每每有点举动,都是惊天动地的。



而且一次比一次夸张,让人实在是难以琢磨。



“行了,你们在这里等吧。”



安国公起身,朝着守仁学堂走去。



没办法啊,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必须要去一趟,平时许清宵怎么闹腾都行,但这一次真不能乱来了。



安国公离开了,众人望着安国公的背影,各自都陷入了沉默。



一刻钟后。



守仁学堂外。



安国公渡步而来,恰好看到了一道人影,是刑部尚书张靖的。



“张尚书。”



安国公喊了一声,后者正准备进入守仁学堂,然而听到安国公的声音后不由止步了。



“见过安国公。”



张靖走到安国公面前,十分客气道。



只是很快,张靖继续开口。



“安国公这是......要找守仁吗?”



张靖问道。



“恩,找他有些事。”



安国公点了点头。



“那行,那下官就先行告退了。”



张靖没想到安国公也会来,所以第一时间想走,毕竟自己找许清宵有别的事情,安国公在,怕不太好说。



“别走,一同去吧,你我心意一般。”



安国公制止了,反而让张靖留下,此言一出,张靖顿时明白了。



他没有多说,与安国公一同进入守仁学堂。



学堂当中。



许清宵拿着大内龙符开始细细研究。



龙符由纯金打造,周围环绕宝石,正面刻龙符二字,反面刻大内二字,两旁雕龙画风,绝对是一件珍品,而且许清宵感觉得出,这块龙符不是普通之物。



内蕴一缕帝威,是一件宝物,至少也是灵器级的。



这龙符陛下也没几块,见符如见朕,许清宵自然要好好端详,以后看情况能不能复制一块来,万一陛下收走了,自己去外面惹事,可以拿出来吓唬吓唬人。



如此大胆的想法,若是让别人知道,估计要夸一句。



奇思妙想。



也就在此时,两道身影走来,许清宵立刻看去。



安国公和张靖。



“见过安国公!”



“见过张尚书!”



许清宵拿着大内龙符,朝着两人一拜。



刹那间,两人连忙朝着许清宵深深一拜。



“臣,拜见陛下!”



两人有些慌张啊,这大内龙符是什么?不仅仅是一个象征,而是一件宝物,他们若是不敬,陛下是有所感应的。



否则怎敢说‘见符如见朕’?



看到两人如此,许清宵立刻将大内龙符收起,然后笑呵呵地朝着两人在此行礼。



这回两人才勉强接了这礼。



“国公,张大人,有什么事吗?”



许清宵请两人落座,同时略有些明知故问道。



“什么事?你自己还不清楚吗?”



张靖第一时间开口,他拉着许清宵坐下,本来想要继续说,不过看了一眼安国公,后者点了点头,张靖就没什么顾忌了。



“守仁啊守仁!老夫之前就跟你说了,让你低调一点,最近安稳一点,你回头就搞出这种事情来,老夫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你什么了。”



“你之前种种胡闹,老夫就不说了,但这一次,你一定要听老夫的,绝对不要碰税银。”



张靖直接说明来意,他也不废话什么了,没必要藏着掖着。



此话一说,许清宵有些皱眉了。



“张尚书,如今国库空虚,若不动一动税银,大魏难以支撑。”



许清宵开口,不得不说这帮朝臣当真是一个比一个老狐狸,陛下这才刚刚宣旨,他们就全部知道自己的心思了。



“我明白!可你也要知道,什么能动,什么不能动,税银之事,牵扯太大,尤其是诸王之争,这件事情已经超脱朝堂之外了,是你我都不能碰的事情。”



张靖苦口婆心道。



大魏江山,内忧外患,这个内忧,不仅仅是北伐之争,还有经济问题。



而这个外患,也不仅仅是边境蛮夷,还有诸多事情,比如说藩王之乱,你解决不了就不能在他们头上动刀子。



张靖说的一点都没错。



一旁的安国公点了点头,但他没有说话,不过许清宵只要否决,他马上也会加入劝说大队中。



然而许清宵的声音响起了。



“张尚书,你是哪里听来的谣言啊,什么什么诸王之争啊?怎么又扯到了诸王?”



许清宵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呃?



两人顿时一愣。



“你不是想要找皇室一脉麻烦?”



张靖忍不住问道。



“张大人,你想多了吧?属下怎么可能会去找皇室一脉麻烦?他们随便一个都能碾死我,安国公,你不会也是这个意思吧?”



许清宵睁着眼睛说瞎话。



不过也不是瞎话,因为他本来就没打算找皇室开刀啊,最起码现在不会,找他们等于找死。



在陛下没有掌控大魏之前,许清宵死活不敢动这帮人,动了他们自己也可以买副棺材等死了。



“那你这个税银,怎么处理?”



这回张靖和安国公都懵了。



不是找皇室一脉麻烦,那是找谁麻烦?



“异族啊。”



许清宵很直接道。



“异族?”



两人有点小蒙了。



“张大人,安国公,你们听我说哈。”



“这异族自入我大魏,有一百年吧?”



许清宵问道。



“不止。”两人立刻给予回答,异族来大魏又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尤其是前几朝的时候,大魏有钱的要命,这些小国家的人跑来,第一时间就是朝贡。



虽然朝贡的东西都是一些破烂,但得到的好处极多,可以说当年大魏养活了不知道多少异国。



“都不止一百年了,那行,我继续问。”



“张大人,安国公,这帮异国人来大魏做生意,我就不说他们是怎么做的了,相信两位也有所耳闻。”



“他们在这里做生意,不交税,是当初几位先帝仁慈,考虑到这些人穷,如今几百年过去了,他们也该富裕了吧?”



许清宵问道。



“恩。”



两人点了点头,异族来大魏做生意的手段,他们的确听说过,基本上就是略带点强买强卖和碰瓷兴致,考虑到大国气派,往往遇到这种事情,一般来说就是以和为贵。



别跟异族计较什么。



尤其是张靖,刑部每天都有很多这种事情,京城里的百姓学乖了,但京都每天都会来不少游客,这帮人常常吃亏,京都各街衙门也是为此头疼。



但为了不造成恶劣的影响,一般都是劝阻一番,然后赔点银子算了,能来京城的也穷不到哪里去。



刑部也为此立了一些规矩,让来往游客注意一些。



至于镇压管教,这个行不通,这帮异族聪明的很,只要一个出了事,一群人就蜂拥而至,然后开始闹腾,一两个人还好,几百个人一闹,传出去像什么话?



大魏再穷,也不能丢了面子啊,北伐七次大家心知肚明其实是失败了,可面子上还是要说七次北伐扬我国威。



许清宵这话没有任何问题。



“那你的意思是说......征他们的税?”



张靖询问道。



“不!”许清宵摇了摇头,而后在两人好奇的目光下,缓缓开口道。



“不是要征他们的税,是让他们补税。”



许清宵说出自己的想法。



“补税?”



两人又有点懵了,这怎么补税啊?就算你现在要针对他们,进行征税,他们可以理解,但补税又是什么意思?



“恩,补税。”



“他们在大魏王朝赚取银两,强买强卖,更是碰瓷买卖,极度影响京都形象,本来是要罚,但我想了想,大魏乃是礼仪之邦,又是天朝上国,罚就有些不好听。”



“就让他们补税吧,补三年的税,太多他们也吃不消。”



许清宵如此道。



“补三年?那补几成?”



两人继续问道。



“不多,就补三成吧,往后征税征四成,还有各类关税都要上。”



许清宵说出自己的想法。



“补三成?征四成?还有关税?”



这回安国公叫起来了,他虽然不懂户部,可税收还是懂的啊。



大魏如今衰败,收三成税,百姓叫苦连天,许清宵直接就征税四成?这帮人会答应?



还有什么关税,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听起来就知道又是一笔开支啊。



许清宵这刀子太狠了吧?



“守仁,你这征收未免太夸张了吧?只怕会引起民怨啊。”



张靖忍不住开口,但语气还好,毕竟是针对异族之人,又不是针对皇室一脉,那就没事。



这要是征皇室一脉的银两,别说三成四成了,一成都要闹出大事。



征收异族就好多了。



就是有点夸张。



“民怨?”



许清宵冷笑一声,随后开口道。



“这帮异族在京都如此放肆,做生意强买强卖,他们为何不怕激起民怨?”



“而且在京都都敢如此放肆,在其他地方两位觉得会是怎样情况?刑部当中可是有不少这种案件,甚至闹出人命的也不少。”



“大魏王朝,礼仪之邦,天朝上国是没错,但也要分时候,看情况,脸皮子重要是重要,可国家发展更为重要。”



“我倒不怕激起民怨,我反而觉得百姓会有所支持。”



许清宵满是认真道。
(3/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