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魏读书人》 第一百七十四章:镇压文宫!读书人慌了,陈正儒,杀儒之心!
大魏京都。



文华殿内。



许清宵的目光,缓缓从文宫收回。



“来人!”



下一刻,他声音冷冽。



文华殿内,百官望着许清宵,不知道许清宵又要作甚。



“八门京兵听令。”



“镇压大魏文宫,将蓬儒,张宁等人,全部扣押天牢,但敢阻拦者,斩!”



“将皇宫外所有儒生,全部围剿,扣押天牢,若谁敢阻拦喧哗,斩!”



许清宵两道命令下去,大殿内没有任何人反对。



只有冷酷无情的回应声。



“我等遵命!”



话音落下,几名武官直接走出文华殿,面色冷冽,去处理此事了。



“这帮人,是该要镇压镇压了,这个节骨眼上,他们闹得最欢,要说不是幸灾乐祸,老夫不信。”



文华殿内,陈正儒开口,他身为大儒,但许清宵这个抉择,他没有任何一点反对的意思。



甚至完全支持许清宵这般去做。



许清宵杀降是不对。



可问题是,也不至于自己人闹得这么凶吧?你说如果是大魏藩王造反,许清宵杀降,杀的是自己人,你这样闹腾,陈正儒能够理解。



自相残杀!



可杀的是异族人,退一万步来说,死的也是异族人。



再退一万步来说,他许清宵做的再错,也是为了大魏,就不能等等吗?等事情结束以后,你再来说几句,也不是不可以?



现在这个节骨眼,你就来闹腾?巴不得大魏内乱是吧?



陈正儒也来火了。



“许大人,此事交给老夫吧,老夫会给许大人一个结果的。”



陈正儒开口,他主动请缨,打仗他说不上几句话,可内政上面,他绝对是屈指可数的。



“劳烦陈尚书了。”



感受着陈正儒眼中的坚定,许清宵知道,陈正儒可不是想去包庇,也不是想要去打圆场,他是真正想要镇压内乱。



故此许清宵一口答应。



“许大人,老夫也去吧,帮一帮陈尚书。”



而此时,王新志也跟着开口,他的意思跟陈正儒一样。



“好,劳烦两位尚书了。”



许清宵点了点头。



不过接下来,刑部尚书也开口要过去看一看,许清宵有些哭笑不得,但想了想,六部尚书去了三位,来镇压大魏文宫,也算是配得上大魏文宫了。



“行!既然如此,诸位尚书劳烦了。”



许清宵没有多说了,内政的事情,交给这三位尚书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大魏文宫这次,必然要栽个大跟头。



而当前的事情,不是大魏文宫,而是大魏第二战。



第一战,两个时辰攻下蕃国,这是奇迹之战,也是运气之战。



可第二战,就是真正的大战了,唐国,阿木塔,突良一定会全力防备,杀降的事情,只怕也传入了他们耳中。



此战,不可能会投降。



只能硬拼。



拿刀,拿枪,用命去拼,用命去杀。



不过硬拼是必然的,智谋也必须要,许清宵已经布好局了,运气好,五天内攻下三国。



运气不好,十日内,拿十万条命,也要攻下三国。



大魏!



不能拖!



下一刻。



陈正儒,王新志,张靖三人离开文华殿,去针对大魏文宫之事了。



而大魏之中。



随着大魏文报的免费发放。



越来越多百姓知道现在的战况和局势了。



【犯我大魏,虽远必诛】



这篇文章的感染力太过于强烈了,这是许清宵亲自主笔所写。



许多百姓,连内容都没看,只看到了文章这八个字,就已经热血沸腾。



至于杀降之事,他们压根就不管了。



不过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给一些底层百姓看的,也是给整个大魏上上下下看的。



南豫府之中。



一处酒楼。



一名老夫子手握大魏文报,言辞激烈,讲述着文报中的内容。



四五百名百姓,把酒楼上上下下全部堵的水泄不通。



“各位百姓,大魏第一战,大获全胜,两个时辰,打的蕃国投降。”



“可这场大胜,付出了两万三千名将士鲜血,蕃国投降,并非是真心实意投降,而是畏惧大魏而投降。”



“许守仁杀降,不是为了杀而杀,而是为了震慑百国。”



“一个月前,十二附属国弹劾许守仁,这是何等耻辱?”



“先不论许大人做错了什么,就光说他区区附属国,凭什么弹劾我大魏臣子?我大魏内政,轮得到这帮异族插手吗?”



“可大魏是什么?是仁义之国,上国之上,大魏没有派兵,也没有镇压,而是警告十二异族国,让他们派使者进京请罪。”



“他们听了吗?他们不听!”



“而后联合百国施压,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弹劾许大人是假意,其真意是什么?无非就是想要脱离大魏,投靠他国。”



“朝廷不答应,他们继续施压,许大人连写三封圣旨,给予百国三次机会,但换来的是什么?是异族的耻笑。”



“你们看看这大魏文报写了什么,异族笑我大魏无能,笑我大魏无种,他们将我等的仁义,当做软弱,当做怯懦,当做害怕。”



“老夫问一问大家,异族如此辱骂,骑在我们大魏脸上,此事我等能忍吗?”



夫子说话慷慨激昂,他握紧文报,声音颤抖,询问在场所有百姓。



“不能!”



“忍他娘的腿。”



“忍个毛,一群狗杂种。”



百姓们大声回应,数日前的事情,他们历历在目,三道圣旨警告,换来的不是道歉,而是讥讽,是嘲笑,这口气憋在大魏百姓心中。



那段时间,大魏百姓聚在一起,就是一起大骂朝廷无能,大骂兵家孬种。



他们历历在目,可没有忘记。



得到百姓的回复后,这夫子声音更加激昂了。



“我等忍不了,朝廷也忍不了,许大人一统六部百官,集结三大军,兵分三路。”



“信武侯只用一天时间,来到蕃国,夜袭城门。”



“两个时辰,死了两万人,蕃国国君还做着春秋大梦,想着投降就没事。”



“两万将士的命,谁来补偿?”



“大魏之伤,又有谁来弥补?”



“如若大魏受降,那老夫问一句,是不是说,往后不管死多少人,只要他们愿意投降,我们就只能接受?”



“就算百国投降了,平定祸乱,老夫问一问,难道他们下次就不会继续找我大魏麻烦?”



“对于这群豺狼,我等只能战!”



“而且是死战。”



“十七万降兵,杀的好!杀的妙!不杀,何以展现我大魏国威!”



“诸位!”



“大魏自北伐后,真正的大变来了,许大人已经在文报上写的清清楚楚了。”



“从现在开始,我等应当无条件支持大魏朝廷,不要听信任何非朝廷之言,不要传播任何有害于大魏之谣言。”



“大魏若是亡了,我等也别想苟且偷生,大魏的女子,将会沦为异族的奴隶,我等也会死在异族刀下。”



“此时,大魏的军队,在前方厮杀,而我等应当镇守大魏,不要出现内乱,谁要是搞内乱,谁就是奸细,谁就是罪人。”



“莫让靖城耻再显,也莫让大魏再遭受百年之痛。”



“犯我大魏,虽远必诛。”



“各位,明白了吗?”



夫子声嘶力竭,他鼓舞着百姓,因为他真正看懂了大魏文报的内容,知道大魏现在最需要什么,也知道许清宵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信念统一。



大魏的信念,必须要在这一刻统一。



因为大魏无路可退。



民间百姓,一定要无条件相信朝廷,无条件相信许清宵,不能让任何人,制造内乱,影响战局。



夫子之言,发自肺腑,声嘶力竭,引来百姓之共鸣,引来百姓之认同。



“夫子,我们明白了。”



“行,从现在开始,我无条件相信朝廷,他娘的,谁要是敢说一句许大人不好,谁要是敢说一句朝廷的不是,老子直接砍了他。”



“说的没错,咱们大魏的将士,正在外面镇乱,我们绝对不能拖后腿,不能制造内乱,不然的话,内忧外患,迟早要打败仗。”



“犯我大魏,虽远必诛。”



“犯我大魏,虽远必诛。”



四五百名百姓们大声吼道,他们的信念,在这一刻,达到了巅峰。



同样的事情,在南豫府各地出现。



有人在天桥地下鼓舞士气,有人在各大酒楼鼓舞,有人甚至直接在路边,一人传十人,十人传百人。



听懂了的,相互传递。



没听懂的,也知道一件事情。



不要制造内乱,相信许清宵,相信朝廷。



大魏文报,在这一刻,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威力。



府君宅。



南豫府府君李广新,看着手中的大魏文报,长长吐出一口气。



“守仁!”



“大魏注定要因你而繁荣啊。”



他望着文报,听着城内那一道道的民意之声。



百姓对许清宵的信任,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



这是古今往来,没有一个臣子能做到的。



许清宵,当真是万古大才。



京都之中。



百姓们也议论纷纷,本身京都百姓对许清宵就是无比信任,而随着文报的出现,百姓们对许清宵更加相信了。



只是很快,矛头顿时指向了大魏文宫。



大魏儒报的内容,还历历在目,弹劾许清宵各种不好,大家还没有忘记。



如今将两份报纸摆在一起,一时之间,百姓们即便是再蠢,也不可能蠢到这个地步。



“各位,这大魏文宫,当真不是东西,这个张宁真是坏到骨子里去了。”



“他写文章,骂许大人杀降,对外敌如此假惺惺的,我想问大家一句,大魏儒报上,写了一句咱们战死的将士吗?”



“我们战死了两万三千人啊,我外甥死在了战场上啊,他一句不提,反而可怜外敌,这他娘的还是人吗?自己人死了,他不可怜,外敌死了,他鬼哭狼嚎,各种弹劾,这群畜生东西,各位,有胆子的跟我去文宫,老子今天命不要了,都要把这个张宁打一顿。”



街道当中,一个中年男子目呲欲裂,眼睛血红无比道。



他是真的气,他的外甥已经死在了战场上,是另外一个同乡人传来的消息。



今天这才收到的,他还没有告诉自己妹妹,他不敢说,一旦说了,自己妹妹可能扛不住丧子之痛啊。



他恨死了这帮异族,恨不得自己上战场,把所有异族全部杀死,如今看完大魏文报,他心中畅快无比,对许清宵也无比尊重和敬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