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魏读书人》 第一百五十三章:天地之书,绝世大儒,文宫之下,废尔儒位【第四更求打赏】
未来的大魏新圣,这面子简直是天大的。



周围所有文人的的确确露出了羡慕之色,更是有人主动结交王儒,希望王儒有机会能介绍认识认识许清宵。



不止如此。



大魏上上下下的百姓们都激动。



他们都兴奋。



一位二十岁的大儒,一位被圣人认可的存在,未来的大魏新圣,在他们的目光之下,走出这关键的一步,他们见证了这段历史。



千百年后,或许他们也会被人提及,或许只是寥寥几字,但他们却实实在在被记住了。



这是盛况。



自北伐失利之后,大魏没有过的盛况。



可文宫当中。



蓬儒的声音响起了。



“著书成儒!”



“著作之书,需万民认可,他今日成不了大儒。”



蓬儒的声音,并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儒道神通,告知一些人。



其中就包括孙静安与严磊。



两人再听到这话后,顿时不由反应过来了。



是啊,许清宵著书。



说是说著书,可著什么书?即便是著书了,那又如何?想要真正成为大儒,需要得到万民认可,什么书能够直接得到万民认可?



即便是心学之书,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推广,以及口口相传,要有人去阐述其中道理,让人明白,否则的话,想要直接著书成儒。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蓬儒的话,让两人松了口气。



只要许清宵没有成为大儒,他们就能逃过一劫。



毕竟真逼迫他们废儒位,大魏文宫不会答应,无非是待会丢人现眼罢了。



可再怎么丢人现眼,也总比没有了儒位要好吧?



也就在此时。



许清宵的声音再次响起。



“今日,许某得圣意,有所感悟,著书千字文。”



“为天下百姓,著识字启蒙之作,愿我大魏百姓,人人如龙。”



许清宵开口,这是他五品著书。



千字文!



之所以选择千字文,许清宵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早就考虑了。



他需要教化万民,得到民意,自己明意是为学,立言是为民,而著书依旧为民。



千字文,学童启蒙之书,让更多的人去识字,去读书,拥有知识。



当然,许清宵进行了完整的更改,他之前一直在研究。



千字文之中记载了许多典故,许清宵则将大魏典故和儒道典故加在其中。



不然的话,有一部分写上,就完全不通顺了。



而这!



这就是许清宵著作之书。



此声响起。



传至大魏京都每一个角落。



下一刻,许清宵再次开口,诵念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许清宵的声音不大,但却能传遍整个京都。



每一个字被许清宵念出,都化作一束金色光芒,冲向天穹,刺破无尽黑暗。



原本,仿佛永夜将至的大魏京都,在这一刻却绽放光芒。



金色古字,每一个都如同小太阳一般,悬挂在天穹之上,映照辉煌。



而许清宵的声音,也不断扩散。



这一次,已经不仅仅只是大魏京都了。



而是传至周围各郡各府。



千字文,意义太大,这不是单纯的一本书籍,而是读书人启蒙之书,孩童上学,必须要从识字开始,可识字识什么字,这是一个问题。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启蒙识字录,而且教书先生一般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划分。



可这些识字录,大多数都是单独的字。



许清宵念的千字文不一样,全文四字,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不但可以让孩童识字,还能懂得一些道理。



比如说秋收冬藏,其意便是秋天收割粮食,冬天便要储存粮食,用简单的东西,来讲述一些不同的事情。



包括一些大魏典故,儒道典故,既能识字,又能明文,而且许清宵也有私心,将自己的个别典故写在其中,倒不是需要才气,而是需要民意。



当然主要也是合适,押韵对仗没问题,否则的话许清宵也不会刻意强行。



人文、历史、典故、农耕、祭祀、园艺、地理,等等东西都在其中,而且都经过完美修改。



这才是千字文经典所在。



不然仅仅只是识字,大魏不知道有多少本了。



而许清宵今日著的千字文,就是要为天下人整理出这一份统一的识字录,这一千字运用到了大部分生活常识能用上的字。



不仅仅孩童可以学习,一些成年人也可以学习,无非是要慢一些罢了。



一个又一个金色字体飞向天穹。



与此同时,滚滚如长江般的浩然正气再次出现,这一次连同三千里才气一同出现。



不过这一次,许清宵没有阻拦这些才气入体了,他要突破到大儒境,需要这些才气。



恐怖的才气如银河斜落般,涌入许清宵体内。



此时此刻,许清宵就如同一块干枯的海绵,疯狂吸收着才气。



而他的气势也越来越强,越来越恐怖。



六品正儒和五品大儒区别很大。



虽然只是一品区别,但相差却是十万八千里。



许清宵若证五品,那么四品妖魔在他眼中,都是蝼蚁,唯独三品妖魔,或许还能与许清宵较量较量。



这就是儒术先天的强大。



更主要的是,抵达五品,许清宵便拥有言圣之力,上达天听,无需再请圣意,只需开口,圣意便会感应。



当然圣意感应之后,是否凝聚,还是得由圣人之意自我判断。



但光是这一点,已经是分水岭的差距了。



一言之下,可灭妖。



一怒之下,可诛魔。



滚滚如黄河一般的才气没入体内,实际上不仅仅只是许清宵独自吸收这些才气。



所有圣器胚胎都在吸收这源源不断的才气。



他们要蜕变,直至蜕变到大儒器。



与自己境界保持一致。



而许清宵也一直在诵念千字文。



直至最后。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当千字文最后一句念完。



天穹之上。



千字文化作一千颗小太阳,如金色的星辰,扫荡一切黑暗。



大魏天穹,在这一刻,风平浪静,所有黑暗,彻底消失。



而后。



一枚枚的金色文字在天穹之上闪烁发光,但下一刻,一幕不可思议的画面出现。



一道道民意从地面飞起,涌入了金色文字之中。



天穹之上,一颗颗真正的星辰,闪烁发光,射出一束束星辰之光,全部涌入文字之中。



世人好奇,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但大魏文宫当中,却有无数人瞪大了眼睛。



第一个开口的人,是蓬儒。



他再次开口,指着天穹上的千字文,声音几乎颤抖。



“绝......绝......绝世神书!”



他本就苍老的面容,变得更加苍老了,他的手指颤抖,眼神中充满着不可思议。



今日,许清宵给他带来的震惊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著书成儒,许清宵直接著作绝世神书。



这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引经据典,天文地理,儒道典故,大魏典故,圣人典故,皆在其中,既能识字,又能明事,此书当为经典啊。”



“五代圣人之典故,皆在其中,而且对仗工整,若天下人启蒙阅读,更加尊圣啊。”



“好,好,好,这千字文,既有典故,又有农耕,地理,天文,饮食,起居,等等词汇,还能做到这般押韵工整,当为绝世神书啊。”



“星辰塑字,民意承载,这是绝世神书,此书将影响天下读书人啊。”



“许守仁,竟写出绝世神书,这.......只怕连圣人都做不到啊。”



“如若只说五品之境,的确,古今往来,没有圣人做得到,星辰塑字,民意承载,传闻当中,绝世神书的征兆,许守仁,当得万古之才啊。”



“圣人有云,著书者,字由星塑,民意而载,乃为天地书籍,星为天,民为地,而天地书籍,既为绝世神书,古今往来不可见,今日,我竟有幸,观得此书。”



“许守仁,到底还能给我等多大的惊喜?他竟然连神书都写得出来,好,好,好,大魏当真要出一位圣人了,好啊,好啊!”



文宫当中,不少大儒纷纷开口,他们并非是朱圣一脉的大儒,而是文宫大儒。



当见到许清宵这绝世神书时候,自然而然感到的是震撼,感到的是兴奋,也是异常的激动,许清宵的千字文,意义太非凡了,他们一眼就看得出来,这千字文的意义。



不仅仅只是押韵工整,识字那么简单,而是蕴含许多道理,将世间一切融入其中。



绝世神书,绝世神书,绝世神书啊。



他们震撼,且有兴奋不已。



因为绝世神书,古今往来不可见,圣人提到过,但到底有没有还不清楚。



可今日,许清宵著作的千字文,的的确确符合绝世神书一切特征。



星辰塑字,民意承载,既为天地,名为神书。



而对朱圣一脉的大儒来说,他们现在只有两个字可以表达心情。



惊愕。



惊愕。



惊愕。



蓬儒在这一刻,彻彻底底悔了,他悔不该这般,悔不该抨击许清宵修行异术。



修就修吧,可没想到,许清宵不但反败为胜,而且还胜的如此夸张。



获圣意共鸣,得朱圣礼拜,著绝世神文,成绝世大儒。



每一件事情,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可震撼天下文坛。



更何况这四件事情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人们已经彻底麻了。



彻彻底底麻木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许清宵现在成圣,只怕大家都没有什么感觉了,因为强到一个程度,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索性的是,随着天穹上的千字文如星辰般坠落下来。



没入许清宵体内后,一切异象都在缓缓消散。



许清宵坐在圣阶台上,将千字文烙印在体内,这是他五品的文章。



至于文器,许清宵也已经想好了,凝聚一块碑文,上面就刻印千字文,民意碑。



这个不仅仅是用来针对妖魔,而是针对一些大儒,以天下民意压制一些大儒,或者一些企图造反之人。



如今,许清宵已经不需要进入天地文宫凝聚圣器。



一念之间,圣器便凝聚而出。



一共六件圣器,皆然在吸收着源源不断的才气,当全部吸收干净之时,这六件圣器也会蜕变成大儒品质。



如此一来的话,对自己有巨大的帮助。



而就在许清宵凝聚圣器完毕后,千字文也拓印成功。



轰!



以许清宵为中心,一道巨大的气浪扩散开,直至整个大魏京都。



铛!



铛!



铛!



......



文宫当中,九道钟声响起,这是大魏圣器的共鸣。



许清宵整个人的气势,在这一刻陡然攀升,他越过了关键一步,抵达大儒之境。



体内的浩然正气,也化作了大儒文气。



可怕的气势弥漫,许清宵不是普通大儒,而是绝世大儒。



一举超越孙静安,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