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魏读书人》 第一百九十九章:让你见一见,一品武者的强大!
/>


也就在此时,一户人家的男主人走了出来,看到许清宵后,直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恳求着许清宵给他家孩子取名。



周围不少人看着,一时之间满是羡慕,同时也无比好奇地看着许清宵。



“今日是迎新日,用此名有些不太好,就叫辞旧吧。”



许清宵想了个还行的名字,迎新辞旧嘛。



后者一听,当下激动无比地朝着许清宵磕了三个响头道。



“多谢侯爷,多谢侯爷。”



“孩他娘,孩他娘,许侯爷给咱家孩子取了个名,叫做辞旧,我老苏家祖上积德了,祖上积德了。”



兴奋之声响起,后者激动的回到家中,声音洪亮。



周围的百姓们,一个个羡慕的眼睛都直了,恨不得自己马上生个孩子出来。



毕竟堂堂大魏平乱侯,古今往来最年轻的天地大儒亲自取名啊。



“各位如意了。”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许清宵朝着两旁微微拱手,笑了笑后,继续前行。



他朝着西街走。



现在夜市正开着。



说句实话,九个月来,许清宵愣是没逛过大魏京都的夜市,也没有正儿八经参加过什么聚会,或者是游玩。



自从来了京都后,一件又一件事情,接踵而至,每一件事,都让自己苦思不已。



每一件事情也都让自己没有时间去体验体验这大魏京都的好。



眼下,许清宵将所有的烦心事抛之脑后,反倒显得无比轻松,脸上的笑意,也莫名多了不少。



哪怕是只是看看大家吃吃喝喝,孩童们玩耍,许清宵都莫名觉得很开心。



不知不觉中,许清宵莫名感悟到了什么,只是这种感悟在脑海当中一闪而过。



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但很快,一道轰声响起。



伴随着便是一些骂声。



“你们这些娃子,在这里炸牛粪,吃饱没事干啊,信不信我去国公府告你们状啊。”



“怎么这么大的动静啊?又是你们这帮孩子,炸的满地牛粪。”



“这帮孩子,算了算了,迎新节,就别骂了,不吉利。”



一些声音响起,不过也只是抱怨几句,到没有人跟孩子计较,而且这个节日,一般也不会骂人,都不吉利。



可顺着目光看去,顿时之间,几个熟悉的人影出现了。



是李范几人。



安国公的孙子,二三十个人,聚集在一起,脸上满是笑意,有几个孩子身上都沾惹上了牛粪。



当真是皮的没话说。



“许先生?”



“是许先生。”



“许先生。”



不过很快,这帮倒霉孩子看到了许清宵,一瞬间开始呼喊起来了。



自从守仁学堂开了以后,这帮熊孩子就聚集在守仁学堂上学。



许清宵没怎么管过这帮熊孩子,主要还是因为没时间啊,所以让陈星河以及学堂内的其他学生来管教他们。



陈星河等人的传教方法倒也简单,就是跟普通夫子一样,故此这帮熊孩子每天上课就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反倒是许清宵不怎么管事,或者偶尔管他们的时候,就是让他们自个玩。



以致于这帮孩子莫名喜欢上了许清宵,毕竟对比传统教学,和许清宵这种略带散漫的教学,对于孩子来说,肯定是后者要好。



当然,许清宵倒也不是真的随便管一管,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基本上都是让这帮孩子做点体力活,譬如说种植一些粮食,或者是教他们兵法之类。



只不过教法不一样,会给他们排兵布阵,谁当将军,谁当军师,让他们互相抗衡,也算是另类教法,这帮孩子也乐意学,而且还学到了东西。



“许先生,您怎么在这里啊?刚才没炸到您吧?”



李范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个布袋,里面全是大鞭炮,怪不得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没。”



“这东西,你们少玩点,万一扎伤了,就不好了。”



“还有,不要吵闹到别人家,要炸自己回家炸给你们爷爷听。”



许清宵开口,语气平静道。



只是这话一说,众人有些无奈,他们倒是想炸给他们爷爷听,可是一炸就挨抽,所以才跑出来的。



“哦。”



“那学生不玩了。”



李范等人还挺老实,对许清宵也算是尊重,说了就不玩。



“行了,随便溜达一下就回去吧,别太晚了,丑时就得回家,知道吗?还有照顾几个小的,别弄丢弄伤了。”



许清宵摸了摸李范的脑袋,同时掏出一张布来,将几个孩子身上的牛粪擦掉,倒不是怕别的,主要是年龄小,不懂事,回头凝固了,当糖吃,那就麻烦了。



“好,先生,那我们先走了。”



李范点了点头。



许清宵点了点头。



只是走了一步,忽然间,许清宵又折回身来了。



“范儿。”



“老师问你个事。”



许清宵开口,显得有些神神秘秘。



“怎么了?老师?”



李范有些好奇,不知道许清宵突然喊他们回来做什么?



“还有比这个更有威力的鞭炮吗?”



许清宵问道。



“有啊有啊,有一个这么大的,不过就是太贵了,一两银子一个,我们加起来也就几两,只能买点小鞭炮玩了。”



听到这话,李范立刻激动回答,甚至还向许清宵形容鞭炮大小。



看李范的形容,那的确挺大的,而且一两银子一个,一分钱一分货嘛。



当下,许清宵抽出一张银票,数额不小,五百两银子,直接塞给李范道。



“老师交给你一件事,你得做好来。”



“把所有国公府还有京都一些胆子大的朋友全拉过来,都去买鞭炮,有多大买多大,不要怕银子不够。”



“今日是迎新节,老师也就容忍你们好好玩一玩,如果银子买光了,去桃花庵,找人拿银子,就说是我让你们来拿的。”



“不过,京都内已经热闹了,你们得找个比较安静地方打爆竹,知道哪里最安静吗?”



“你带着人,去大魏文宫,就在大魏文宫门口放爆竹,想怎么玩怎么玩。”



“要是有人凶你们,你们就把爆竹丢进去,敢欺负你们,你们就去报官,说文宫的人欺负小孩。”



“再回去跟你们爹娘说,记住,要是他们追,你们就跑,他们不追了,你们就继续打爆竹。”



“真抓到你们了,就赶紧去把大人喊过来,听见没?”



许清宵十分认真道。



李范一听这话,更加兴奋了,这他娘的紧张刺激啊。



而且想想也是啊,大魏文宫平日都很安静,哪怕是迎新节也特别安静。



这帮读书人,平时一个个古板的很,自己在他们家门口打爆竹,的确刺激啊。



“行,老师,学生知道了,学生现在就去叫人。”



李范兴奋无比道。



“行了,去吧,玩的多晚都行,不过记住,千万别摔伤啊,也别伤着了自己。”



“要你们回去晚了,就跟你们爹娘说,我允许你们今日玩晚一点,不过去大魏文宫,别说是老师指使的就好。”



“明白没?”



许清宵拍了拍李范的脑袋道。



“懂,明白,老师,你放心,我死都不会供出你的。”



李范笑容很灿烂,许清宵也笑了。



一来是大魏文宫有得受了。



二来是这熊孩子回头被文宫大儒抓了,按照大魏文宫那帮人的手段,打肯定是不会打,罚抄一天的圣人书肯定是跑不掉了。



这样也好,一举两得,一来教育这些熊孩子们,二来恶心恶心大魏文宫,三来呢,这帮熊孩子估计就恨上那帮腐儒了。



一举三得。



哎呀。



美滋滋啊。



目送李范几十人跑了以后,许清宵也朝着西街走去。



子时两刻。



是西街最为热闹的时候,一整条西街,两旁酒楼张灯结彩,有不少杂耍卖艺之人,还有文人雅客,商贩叫卖。



酒楼的茶桌,都搬到楼下,一群人吃吃喝喝,笑声彼此不断,也有不少人也在谈论今天的事情,几个老百姓更是有模有样地模仿今日之事。



一直到许清宵出现后,大家都惊讶了,谁都没想到许清宵竟然来了。



这一刻,人们连杂耍都不看了,也不听书了,纷纷朝着许清宵一拜。



“我等拜见许侯爷。”



声音响亮,酒楼上不少人都起身了,纷纷探头窗外,望着许清宵。



有男有女,不少女子更是激动连连,唤来朋友,一起来看许清宵。



而有些读书人更是大声喊着:“见过许儒。”



来表示自己的尊重。



“诸位客气了。”



“迎新如意啊,今日没有尊卑,大家莫要如此,继续玩,继续喝。”



许清宵笑了笑,也朝着众人拱手回礼。



如此谦虚的表现,也引得百姓们连连叫好。



一时之间,气氛再一次欢乐起来了。



“许儒,这种节日,您要不要来作一首诗啊?”



“是啊,是啊,许儒,这个时候,您作首诗,来助助彩啊。”



“还别说,许儒,您要是作首诗,今日迎新节,只怕更要热闹了。”



西街上,不少声音响起,有人起了个头,想要许清宵作诗一首,庆祝节日。



随着一些读书人的吆喝,一时之间,不少百姓们也纷纷开口。



喜庆的日子,要是作首诗,自然是更好的。



甚至有人直接送来了笔墨,期盼着许清宵作诗。



听到众人的言语。



许清宵笑了笑,的确欢喜的节日,让人心情愉悦,许清宵的确感受到了众人之喜悦,所以也愿意作诗一首。



“既然如此,本儒就献丑一番。”



许清宵开口。



而后拿起毛笔,在白纸上落字。



一时之间,西街当中,不少才子佳人,或者平民百姓,纷纷将目光看向许清宵。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入暖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许清宵缓缓落笔,这首诗倒也没有什么深意,只是庆祝节日之词。



也算是应景之诗了。



只是随着许清宵落笔过后,纸张之中的字,直接跳出,化作一枚枚金字,闪烁在天穹之上。



又是一首千古名诗。



许清宵如同放飞自我一般,一壶酒,一首诗,来庆祝新年到来。



而与此同时。



大魏文宫内。



相比较之下,文宫内却显得十分安静。



毕竟文宫并不喜欢这种欢庆的日子,他们更喜欢文静一些,当然张灯结彩还是有必要的。



只是今日之事,让他们笑不出来,也没有兴致去做什么。



铛!铛!铛!



而随着文钟之声不断响起,声音不大,恰好让大魏文宫众人听见,一时之间引来不少儒生好奇。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许清宵醉酒作诗,诗成千古,一壶酒,一千古。



当这件事情在文宫内传开后,一时之间,大家的心情更加复杂了。



宫殿内。



姜儒的目光十分平静,言语之中略显不屑道。



“诗成千古又何用?”



“一千首诗,他也成不了圣。”



姜儒开口,显得十分轻蔑与不屑。



同时他取出一张宣纸,提起笔来,也开始作诗了。



说是这样说的,但他也想作首诗,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言论,以及打压打压许清宵的气焰。



只是当他落笔之时。
(3/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