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魏读书人》 第二百一十章:今日,吾许清宵!顿悟圣道!君子之剑!
书籍不厚,却记载着李平的一生。



人如其名,平平无奇。



通过简单的日记,许清宵看到了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一个非常普通的读书人。



有些乐观,或许也有些古板,但更多的还是向上,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也心存善念,明明自己也是个苦难人,却还念着人家苦难。



君子,两袖清风,心存善念,在其位谋其职,无官无职,愿为天下人做出一份贡献。



教书育人,赚不得二两碎银。



一生忙碌,到头来一卷草席。。



许清宵静静地站在此地,这一刻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想到。



只能静静望着地上的草席。



很快,街坊邻居来了不少,一些看似是李平的好友也来了,他们原本是来张罗着李平后世。



不过得知李平死前就平平无奇,也不希望死后折腾什么,随便找个地方埋了就行。



好友们感慨,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弄来了些冥钱,撒了一把,一人给李平上了三炷香。



有人将香递给了许清宵,许清宵也接过这三炷香,朝着李平,认认真真作礼。



不过百姓们有些看不明白许清宵,但其余读书人却莫名觉得许清宵有些不同,他们看着许清宵,眼神当中充满着好奇。



到最后,有人上前,看着许清宵道。



“敢问阁下是?”



有人上前询问,望着许清宵。



“路过之人,见此地有浩然正气,所以过来一观。”



许清宵缓缓出声道。



“浩然正气?”



“阁下说笑了,我这好友,虽读书四十年,但并未入品,哪里有什么浩然正气啊。”



对方如此说道,倒不是贬低李平,而是实事求是。



至于其他人有些好奇地看向许清宵,这浩然正气,唯独入了品的读书人,才会拥有。



李平哪里会有什么浩然正气?



只是,许清宵摇了摇头,他望着草席之中的李平,又是深深一拜道。



“李先生有天下读书人未曾有的浩然正气。”



“是真正的浩然正气。”



许清宵缓缓说道,他目光坚定,一时之间,所有的一切,他都想明白了。



许清宵这番话,在众人眼中有些古怪,实在是不明白许清宵这番话的意思是什么。



而许清宵再次朝着李平一拜道。



“学生许清宵,多谢先生赐教。”



许清宵朝着李平深深一拜。



他的声音不大,但却落在了所有人耳中。



“许清宵?”



“你是许清宵?”



“年龄上好像符合啊。”



“许清宵?这不是天地大儒吗?”



“嘶!他是许清宵?”



这一刻,街道当中,所有人都惊愕了,哪怕是平头百姓也不由露出震惊之色,许清宵在大魏的名望,家喻户晓,尤其是百姓们,更是知道许清宵之名。



至于这些儒生们,却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许清宵是谁啊?



堂堂的天地大儒,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而且还向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如此礼拜?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有人想要上前询问许清宵的真实身份,然而许清宵已经走了。



他转身而去。



可就在此时,一缕缕的紫色浩然正气弥漫,在他身后弥漫。



许清宵的目光,在这一刻,逐渐的清澈。



紫色的浩然正气越来越浓烈,也越来越多,街道当中,不少百姓都察觉到了这番异象,人们纷纷出门,议论纷纷。



大街上。



许清宵已经走了出来,他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望着蔚蓝色的天穹。



脑海当中,浮现了许多画面。



漠北地区。



采药者千辛万苦,赚取碎银,为给稚童上私塾,那一句读了书,当了官,赚银子,道出当代读书人的本质。



淮西人文之地,祭祖之多,皆是富商,读书人烧香拜佛,恳求高中。



浊江边上,渔民于大浪中捕鱼求生。



今日,许清宵于烟云府,看到真正的读书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他做不到让世人不去贪财,人之欲望是无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想要去限制别人,不行。



哪怕你是圣人你都不行。



爱财没有问题,贪财也没有问题。



无私,仁爱,这是圣人的标准,不是芸芸众生的标准。



可!



身为读书人,就不一样了。



读书人,修炼浩然正气,应当是天地之间的一股清流。



读书,是为天下苍生而读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书人为何能被天下共尊?



是因为阳力吗?



不,是因为读书人心中的这一口浩然正气。



面对不公之时,天下人都可以沉默,但唯独读书人不可沉默。



君者残暴,读书人应当不畏生死。



富者贪婪,读书人应当不惧强权。



读书的意义,不是当官,也不是掌握权力,而是为这世间,做出一份贡献。



这才叫做无私。



这才叫做仁爱。



这才叫做君子。



倘若做不到,那你就是寻常的芸芸众生,就莫要称读书人。



这天地已经出了问题。



读书人不应该是读书获取浩然正气,应当是为天下苍生发声,为天下苍生做事,心系天下者,才可以获得浩然正气。



否则的话,迟早。



这天下的读书人,迟早会入魔。



刹那间。



许清宵止步了。



他身后紫色的浩然正气,一路连绵,吸引着无数目光。



此时此刻,许清宵缓缓盘坐下来,他已经明悟了道理,眼下就差最后一步。



而周围无数人全部看了过来,一道道声音也随之响起。



“他是许清宵,此人是许清宵。”



“天地大儒,许守仁?”



“他怎么会在这里?”



“许儒为何出现在江南郡,他不是在大魏京都的吗?”



“没想到我竟然能见到许儒?”



“快点,让孩子们出来,沾染沾染许儒的浩然正气,以后说不定能中个举人。”



“对对对,快去让孩子们过来。”



“我等,参拜许儒。”



那一道道声音响起,他们对许清宵充满着敬佩,这种敬佩,发自内心。



“诸位不要吵闹,许儒可能是在顿悟,大家不要惊扰了许儒。”



有读书人开口,道出许清宵在做什么,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安静了,大家不敢去吵闹。



很快,官府得知许清宵来了,所有官员立刻激动无比,所有捕快官兵全部出动,来到闹市之中,要来保护许清宵。



但吴铭出面,他找到府君,让其不要如此,一切正常即可,府君没有废话,立刻撤兵。



很快许清宵于闹市之中盘坐顿悟的事情,也瞬间传开了。



不知道多少人在观望,越来越多的人聚集了。



而许清宵身上的浩然正气,也越来越恐怖,弥漫整座府城。



人们惊叹,这是神迹。



读书人激动,他们支持许清宵,感到无比的激动,甚至认为许清宵很有可能要成圣了。



然而,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一直到了晚上。



天穹如墨,但烟云府灯火通明,紫色的浩然正气,淹没一切,绽放出无尽的光芒,显得与众不同。



几十条街全部人满为患,说是万人空巷都不夸张。



就如此。



一直到了子时。



突兀之间,一道宏伟无比的声音,自京都响起。



“吾名洪正天,文宫半圣,今日弹劾大魏十大罪,携文宫众儒,脱离大魏,于中洲龙首山脉,建无上文国,愿天下读书人,不受不公,为天下苍生尽心尽责。”



声音宏伟,传至整个中洲。



铛!



铛!



铛!



清脆的钟声响起,这是浩然文钟,响彻整个中洲,也算是昭告天下。



烟云府中,无数百姓瞬间露出惊愕之色,吴铭更是脸色铁青,他第一时间便想要回去,可许清宵在此地顿悟静修。



他无法抽身赶往大魏京都,毕竟许清宵的安危,更加重要。



“大魏文宫当真脱离了?”



“这不可能,这不可能,文宫怎么脱离了?”



“文宫脱离,这是千古奇谈啊。”



“这,这,这!”



“为什么好端端要脱离我大魏?”



“这群白眼狼,大魏王朝对读书人如此尊重,眼下我大魏好不容易繁盛起来,他们怎么又脱离了?”



世人震惊,大魏百姓最为激烈,谁都没有想到大魏文宫会突然在今天选择脱离。



这实在是有些超出众人的预想。



大魏京都。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一时之间,激起千层浪。



文武百官,在第一时间紧急前往皇宫商议。



只是吏部尚书的陈正儒之声,也在第一时间响起。



“大胆贼子,朱圣当年,于大魏证道成圣,故建造大魏文宫,立根立本,你凭什么脱离大魏?”



陈正儒在这一刻发出怒吼声,以往不管文宫做什么,他都不会太过于激烈,可今日大魏文宫都已经选择脱离了,那他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他的声音响起,怒斥大魏文宫。



然而大魏文宫没有任何回应,取而代之的便是无量光芒,冲天而起。



这光芒,绽放万丈。



诵经之声,阵阵响起,恐怖滔天。



两件圣器,悬浮在天穹之上,如同两轮明月,映照古今。



浩然正气迸发,大魏文宫通体也爆发出可怕的光芒,整座文宫轰轰作响,这是要将大魏文宫直接带走。



将这里的一切,通通带走。



而就在此时,大魏文宫再次传来声音。



“大魏十罪。”



“一罪,女子为帝,祸国殃民。”



“二罪,为帝者,亲小人,远贤臣。”



“三罪,帝者不尊圣,蔑视读书人。”



“四罪,设商为官,只求钱财,无浩然正气。”



“五罪,杀降屠城,有违天理,必遭天谴。”



“六罪,儒不是儒,任意屠杀,文宫染血,千古奇谈。”



“七罪,百官愚昧,被小人蒙之,不尊圣人,不敬圣人。”



“八罪,不尊圣者可封侯,不敬圣者,可为官。”



“九罪,帝者不公!帝者不仁!帝者无爱!帝者暴虐!”



“十罪,文宫读书人,为大魏苍生鞠躬尽瘁,换来不公屠杀,此天地不为也。”



“以上十罪,条条不可赦,吾愿请天下读书人,共同伐魏。”



这是曹儒的声音,他来宣告十大罪状。



只是说完十大罪状之后,他莫名还觉得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