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魏读书人》 第一百四十一章:杀伐之剑!天子之剑!民心之剑!官商之路!
以只能隐晦的提一句,至于女帝能不能理解,那就是她的事情了。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上了。



随着许清宵出声,赵婉儿却有些惊讶,她没想到许清宵竟然会推自己,不过这也算是一种夸赞。



只是对赵婉儿来说,这看似是一句夸赞。



可女帝却不由好奇了,她莫名想到了什么,但一下子没有想到。



也就在此时,许清宵的声音再度响起。



“陛下,臣,还有一件事情启奏。”



许清宵出声,提第二件事了。



“何事?”



女帝问道。



“关于水车之事。”



“水车工程停滞不前,只因三商漫天要价,臣有一计,可将价格压制三成,只是需要陛下出手。”



许清宵出声,说出第二件事情。



就是水车之事。



“压制三成?”



女帝的声音在大殿响起,这一次她难以保持镇定了。



“是户部原价的三成。”



许清宵再说出一个消息。



“爱卿请说。”



女帝面容上还是十分平静,心中带着好奇和不解,她想不明白,许清宵为何敢说出这样的话来?



三成?还是原价的三成?



这怎么可能?



“陛下,臣以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何况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



“可对于商人来说,有时候钱财不代表一切,尤其是对这三大商会来说。”



“多一万万两和少一万万两,对其而言无非是利润更高一些,可有些东西,是这些商人一直想拥有,却一直拥有不了的。”



“只需要陛下给予他们,臣可以保证,水车原材,三成价格即可买下,而且还能免除漕运。”



许清宵如此说道。



“想拥有,却一直拥有不了的?”



女帝好奇了,商人逐利,除了银子以外,他们还需要什么?



感受到女帝的疑惑,许清宵平静开口。



“官职!”



声音落下。



赵婉儿第一个惊愕,脸上满是震惊。



官职?



给商人?



这......有点离谱吧?



然而,女帝却面无表情,没有任何惊讶,而是陷入了思索当中。



许清宵不说话,等待女帝开口。



想要让这些商人宁可亏本,也要给予朝廷,就必须要开出一个让他们无法抗拒的价格。



而钱,大魏没有。



但官职,有没有还不是陛下一句话吗?



终于,女帝的声音响起了。



“给予商人官职,代价未免有些大了吧?”



女帝没有否决,而是看向许清宵,如此说道。



在她眼中,官职可不是说给就给的,而且给商人官职,其影响也很大,因为自古以来,商人就不可能有官职。



当朝为官的,哪一个不是靠读书靠实力上来的?而商人,说好听点叫做经营有道,说难听点不就是投机倒把吗?



若是给他们官职,必然会引来各方反对。



“不!”



“陛下,臣并非是说,给这些商人官职,而是开辟一条新的官路,可为皇商。”



“而皇商者,无需给予他们权力,因为他们也不需要权力,只需要给他们相应的身份地位即可。”



许清宵如此说道,但看到女帝还是有些疑惑,许清宵继续开口。



“陛下,臣举个例子,燕京城有一富商,为博取美人一笑,一夜花费百万两白银,世人皆以为,这富商贪图美色。”



“可实际上,这富商为的是炫耀,炫耀自己的财力,当然美色也很重要。”



“天下商人,能做到首领之人,说是富可敌国,也不足为过,他们吃尽山珍海味,赏过各国美女。”



“说一句大不逆之言,可能陛下每日用膳,都比不过这些富甲巨商,所以他们已经没有多大追求。”



“而继续敛财,是因为商人本性,也是想要稳固商会地位,有竞争对手。”



“可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本性罢了,他们的人生已经没有任何追求,但如若在此时,陛下打破千古传统,开辟一条单独的商官之道。”



“不给权力,只给身份地位,包括出行仪仗,这些商人只怕会蠢蠢欲动,只要在承受范围之内,他们必会求之。”



“而对大魏来说,牺牲的不过是一点点名声,但得到的却是天下商人支持,取之不完的银两,请陛下定夺。”



许清宵一字一句说出。



而且也分析的头头是道。



商人赚了钱,最希望什么?还不是衣锦还乡,得到别人的认可。



可不管是大魏还是突邪,亦或者是初元,甚至说天下就没有几个国家,会提高商人的地位。



小商小贩是过日子的,这个没什么,但大商人都是被仇视的,仇富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所以这些商人为了反击,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得到认可,一夜花费百万两,或者是不把钱当钱,其实就是一种报复。



甚至修桥修路,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有个好名声。



可再怎么做,有朝廷颁布的官位好吗?



百姓再怎么不认可商人,可朝廷都认可了,能有什么说的?



而对于商人来说,他们用尽心思去讨好各地官员,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要赚取银两吗?可现在自己当官了,虽然没权利,但身份摆在这里啊。



以后遇到点事,也不至于说非要去求人,大家都是体制内的人,你有什么资格瞧不起我?又有什么资格来抓我?



如若再加上仪仗出行,试问一下,官老爷出去的排面大不大?这些商人们眼不眼红?九匹马拉车是杀头的罪,七匹马呢?五匹马呢?



==================================



防盗,老规矩!二十分钟内会处理好!!!!!!!!!!



==================================



养心殿。



女帝让许清宵继续开口。



而许清宵也没有废话。



“陛下,臣斗胆直言,如今大魏王朝,风雨摇摆,国家社稷,面临种种危机。”



“故此,臣这些日子,寝食难安,整日思索,甚至连太平诗会都不愿参加。”



“就是在思索此事,而就在昨日,臣想到了铸剑之事,为大魏王朝铸造一柄杀伐之剑。”



“此剑有两大作用。”



“其一,杀奸臣,伐乱党,诛藩王,平祸乱,大魏朝廷,自有奸臣,贪污枉法,罄竹难书,然大魏情报机构极差,各地之事,官官相护,百恶呈一事。”



“故此,此剑,隐于大世,为陛下效力,收集天下一切情报,事事成书,陛下只需一观,便可阅天下之事。”



许清宵说出此剑的第一个好处。



紧接着许清宵继续开口。



“而朝堂当中,乱党林立,如今虽文武尊上,可难保未来不生变动,党派之争,对朝堂不利,也对大魏不利,更对天下百姓不利,需还之朗朗乾坤。”



“故此,此剑,刚正不阿,血溅三尺,伐乱党群祸,稳定王朝之安定,也护住陛下皇权,臣认为,大魏的朝廷,只允许一个声音响起,这个声音,便是陛下的声音。”



许清宵又说出第二个好处。



王朝论,盛世百家,乱世一言,皇帝搞一言堂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至少在乱世当中,国家动荡,最好只有一个人的声音,这样的话,大局上不会出什么错误。



即便真错了,也总比你一句我一句,最后进退两难,被慢慢拖死吧?



自古以来,很多王朝都是被拖死的,慢性死亡,毕竟正常情况下,按照皇帝的意思,即便是再暴君,也不希望百姓受苦啊。



而许清宵这番话一说,女帝实实在在忍不住惊讶了。



她美眸深处,闪过一丝震撼之色。



因为许清宵说的事情,就是她一直想要做的事情。



如今大魏摇摇欲坠,而朝堂争斗不休,很多事情,自己有心无力,她时常希望自自己可以真正掌控大魏。



可这不可能,朝堂,商会,权贵,藩王,哪一个会真心听从自己?



想要真正做到大统一,太难了。



可许清宵却敢说,能为自己扫荡朝堂一切,只有自己一人之声,这如何不让她震撼。



只是她没有继续说话,而是静静地看着许清宵,等待着下文。



而对许清宵来说,朝堂的发展,迟早会变得复杂起来,如今大魏是遇到了危机,可一旦由衰转盛。



那么大魏朝堂,必然会出现许多党派。



六部尚书都老了。



陈正儒也已经有六十五岁了,再有几年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需要退位,让给更有才俊的年轻人出现。



这是每一个时代必然发生的事情,新旧交换,无非是现在大魏还需要他们稳住大局。



可女帝年轻啊。



现如今也不过二十来岁,她身为帝王,还可统治八十年,一百岁时也会退位,毕竟帝不可久坐,可以用灵药续命,但一个帝王如若统治王朝超过百年。



会引来各种不详,这是天地不容。



退位之帝,也不能插手朝政,否则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所以未来的路,更加艰苦,现在若是不处理好,以后会惹来更多麻烦。



不仅仅是对女帝,对自己也不好啊。



至于自己是不是党派?



我许清宵是读书人,什么党派不党派,我一心向着陛下,非要安个罪名,那我就是皇党,服不服?



阉党,一定要出现。



而且不用太急,计划出来就好,哪怕是一颗种子,也要在女帝心中种下。



等到阉党成立之后,才是自己大展宏图之时。



这一把剑,不仅仅是陛下的杀伐之剑,也是他许清宵的杀伐之剑。



“陛下,至于诛藩王,平祸乱,就更为简单了,当朝堂统一,各地藩王即便是再想动弹,也要掂量掂量,而陛下可以让此剑,悬于其头,令其恐慌,顺从者交出兵权,逆从者,无需陛下出手,这把剑也会自己落下。”



“藩王一定,自然天下平乱。”



许清宵认真说道。



当然藩王之乱肯定不可能这么轻松解决,许清宵也只是用词夸张。



想要解决藩王之乱,有一个招特别管用,千古第一阳谋,只是这招许清宵不打算现在拿出来。



毕竟大魏现在内忧外患,拿出来就是逼着藩王造反,需要等大魏稳固之后,再拿出来装哔。



这个阳谋要是拿出来,许清宵就不相信女帝还会如此淡定。



的确,女帝表现的颇为平静,她更加明白藩王之乱有多复杂,几乎无解,要从各方面打压,甚至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她不会轻易动手。



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带来的麻烦会更多。



“其二呢?”



“爱卿接着说。”



但女帝继续询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