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魏读书人》 第一百七十五章:蓬儒入牢,第二战起,五日内,拿下唐国!
。”



诸大儒们看着蓬儒,齐齐一拜,以示尊重。



而陈正儒望着蓬儒,眼神之中只有冷漠,其余没有任何情绪。



他无需尊重这种人,祸国殃民,是为国贼。



然而,当所有人都认为蓬儒是出来叫板陈正儒时,他的声音,却让众人惊讶了。



“老夫随你们去天牢。”



他淡然开口,只一句话,让众人惊愕。



“蓬儒!这万万不可啊。”



“蓬儒,您贵为天地大儒,万万不可啊。”



“蓬儒!”



众大儒纷纷开口,一位天地大儒被扣押囚牢之中,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对天地大儒的羞辱,更是对大魏文宫的羞辱啊。



这要是真去了,对大魏文宫来说,是天大的耻辱,所有读书人都要悲愤啊。



堂堂天地大儒,被扣押天牢之中,这如何不是奇耻大辱。



“好了。”



“公道自在人心。”



“不要再争了。”



蓬儒开口,他不想要争了,甘心前往天牢内。



只是这句公道自在人心,却莫名显得令人作呕。



“陈大人,老夫随你去天牢,可否?”



蓬儒出声,他询问陈正儒。



而后者面容冷冽,沉默了一会,他不知道蓬儒又耍什么心机,但可以知道的是,蓬儒绝对不可能心甘情愿去天牢。



这种存在,让他去天牢,不比杀了他还难受。



所以他必然是有其他心思和目的的。



只是陈正儒想不到,他还有什么目的。



“只要蓬儒配合,一切好说。”



不过陈正儒还是依法办事,许清宵下令囚禁天牢,并没有直说要杀蓬儒,再者真杀一位天地大儒,他也不敢,影响太大了。



一位大儒,他敢杀,天地大儒,他就有些不敢了。



所以不管对方想玩什么花招,只能公事公办。



“蓬儒,我随你去。”



“你们欺人太甚,蓬儒,我随你去。”



“走,我也随蓬儒去。”



众大儒纷纷开口,想要跟随蓬儒去天牢内。



张宁是第一个走来,表示忠心。



“不用了,就老夫与张宁一同去即可,许清宵也是清算我等,你们不要去。”



“大魏文宫就交给你们了。”



蓬儒缓缓开口,他不需要其他人一同跟上来,只需要张宁一人即可。



随着蓬儒之言响起,众大儒也就没有说什么了,他们目光之中满是恨意,望着陈正儒。



大魏文宫的天地大儒,几乎是活着的领袖,被抓入天牢之中。



有什么比这个还更耻辱的事情吗?



蓬儒起身,他杵着拐杖,身子佝偻,风烛残年,让人莫名有些心酸。



只是这份心酸,是朱圣一脉大儒的心酸。



陈正儒并不在意。



但他心中却充满着许多疑惑。



他实在不明白,蓬儒为何主动去天牢,是面对大势低头吗?



他不信,蓬儒这种人,能成为天地大儒,怎可能会因为大势低头?



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己当真想要杀蓬儒,光靠八门京兵是不可能的,刀子落下的一瞬间,必然会有很多力量出现。



阻止自己。



想要杀一位天地大儒,这无疑是痴人说梦,最起码他陈正儒不够资格。



可蓬儒到底在想什么?他又要密谋什么事情?



陈正儒好奇。



蓬儒敢如此大大方方去天牢,必然有自己的算计,可眼下他还有什么算计,能够翻盘?



是想通过天下读书人,来为自己声张吗?



这明显不可能的,将他关进大牢,又不是要让他死,天下读书人会气愤,但再怎么气愤,只要将蓬儒放出去就好。



而且扣押蓬儒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打压蓬儒,而是让他不要制造内乱了。



仅此而已。



陈正儒是想要杀儒,将张宁杀了,但蓬儒的出现,制止了这场杀戮,如此配合自己,反倒是将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处境。



只不过,陈正儒并不在乎。



大魏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是守国之战,莫说被大魏文宫驱逐,就算是自己不当大儒了,陈正儒也不在乎。



“将犯人押进天牢。”



人已经跟来了,陈正儒一挥手,让八门京兵将蓬儒与张宁押进天牢。



当下,八门京兵直接带着两人,前往天牢之中,蓬儒走的不算快,八门京兵也不敢说什么,只要配合,他们也不愿意杀儒。



文宫之外。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陈正儒没有任何心虚,反倒是冷声警告道。



“大魏征战之时,还望诸位都老实一点,也警告天下读书人,在这个节骨眼上不要制造内乱,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陈正儒留下这句话,随后便转身离开了。



事情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过陈正儒没有去天牢,也没有去皇宫,而是来到了吏部,拟了一道昭文,宣告天下。



大魏正逢百年之变化时,天下百姓需警惕外敌造内乱,不可听信谣言,一切事情,大魏朝廷将会以圣旨告示天下。



但凡在此期间,造谣生事,无中生有,无论是何居心,严惩不贷,如若百姓听闻发现,可上报当地官府,若核查属实,赏白银五百两。



这份告示,其针对的便是两个因素。



一个是朱圣一脉读书人,一个就是各地藩王了。



现在民意已经凝聚如火,大家团结一致,这道告示下来,定能压住藩王和一些居心叵测之人。



待告示写出后,陈正儒也第一时间来到了文华殿内。



将告示交给许清宵。



“许大人,蓬儒主动伏法,带着张宁前往天牢之中了。”



陈正儒将告示交给许清宵过目,同时提了一句。



“恩。”



“陈大人,此事你如何看待?”



许清宵看了一眼告示,没有任何挑剔,内政方面几乎不需要去质疑陈正儒,能成为当朝丞相,其能力与才能,毋庸置疑。



“很难说。”



“蓬儒绝不可能这般心甘情愿地答应。”



“只是一时之间,老夫想不到蓬儒想做什么。”



陈正儒平静说道。



他这话说出,许清宵跟着点了点头。



是啊,蓬儒这般心甘情愿,他还真是觉得有问题啊。



“先不管他了。”



“既然他去了天牢,一切都好说,陈大人,继续压制大魏内乱之事,务必要求王朝内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朝廷的声音。”



“此战想要大胜,绝不能出一点差错。”



许清宵也想不出来,最起码现在是想不出来,蓬儒到底想要做什么。



心甘情愿去天牢?



畏惧权势?这不可能。



那到底是为什么?许清宵也没有时间去想,只能先放在一边,先处理战事。



“好!老夫与张尚书,王尚书一同处理内政之事,许大人,辛苦你了。”



陈正儒点了点头,兵家的事情,有兵部尚书和这么多武将在,尤其是许清宵坐镇,他也不需要担心。



现在反而是要多多防范内部的矛盾问题,若是被敌人乘虚而入,那就是阴沟里翻船了。



“陈大人也辛苦了。”



许清宵朝着陈正儒一拜,而后者摇了摇头。



“许大人,藩王之事,还是要多多考虑,他们不可能不出来的,这对他们来说,是千载难逢之时。”



“老夫先去派人调查,有任何结果,再来找你。”



陈正儒离开了,不过临走之前,还是提醒许清宵一番,要注意藩王。



读书人的事情,已经被压制下来了,蓬儒都进了天牢,不稳定因素控制下来,接下来就是各地藩王的事情。



如若不压制各地藩王的话,那就麻烦了。



陈正儒所言,许清宵心里明白。



如今大魏的内乱还没有彻底结束,因为藩王蠢蠢欲动。



别看他们现在不出面,那是因为他们都在等,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出来闹事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就是大魏军队被拖住,或者是大魏军队吃了败仗。



一旦时机成熟,保证是各地揭竿而起。



不过对付藩王,许清宵已经有了良策。



足可以让各地藩王吃个大亏。



说了这一次,许清宵要让藩王,文宫,异族国,包括突邪王朝,初元王朝,还有北蛮吃个大亏。



一个天大的亏。



当然眼下说这个还有点早,现在要做的,就是围绕第二战。



随着陈正儒离开后。



兵部尚书周严走来了,他带着一些情报走来。



“许大人,射阳侯,广阳侯,临阳侯,已经进行第一次冲锋。”



“阿木塔,突良并没有派兵出征,而是死守国门,战局焦灼,未能取得良好战果。”



周严走来,带来的不是好消息,而是一个坏消息。



行兵打仗,讲究的便是一鼓作气,如若一口气没有占据优势,那么极其容易会被敌人拖住手脚。



这一刻,安国公等人纷纷围了上来,来到沙盘周围,开始研究地势,脑海当中模拟战场。



“阿木塔本身山势险峻,他们的国都,更是建立在险峻之地,而且老夫知道,阿木塔国门,偏高,易守难攻,射阳侯未能取得良好战果,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



安国公指着沙盘当中的阿木塔国门如此说道。



“不止如此,阿木塔与突良相邻,他们身后连着四五个部落国家,土地平坦,极好运输兵器粮草,如若在五天内攻不下城。”



“就要打持久战了。”



卢国功的声音响起,他道出两国的优势。



这对大魏来说,的确是个麻烦。



攻城战最为简单,破了城门,一切好说。



可攻城战也是最麻烦的,死守城门,本身就占据巨大的优势,你拿命堆可以,但人家不跟你拼啊。



人家就守在国门当中。



先消耗你的精锐,你要是退,他们换人守。



你要是真打开了国门,那也不怕,里面的战士都磨好刀等你。



尤其是许清宵杀降,大家心态已经彻底放平了。



反正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



不如跟你拼命。



望着沙盘,许清宵微微皱眉。



过了一会,许清宵开口道。



“传军令!焚烧天旨,让射阳侯鸣金收兵,调整状态,翌日冲锋。”



许清宵传达军令。



鸣金收兵。



此话一说,众人没有说什么了,鸣金收兵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对第二场战役来说,这是一个不好的开端。



()



,
(3/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