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魏读书人》 第一百九十六章:国运之鼎,大危机来临,唯有圣境,方可破局


无尘道人开口。



一番话道出女帝的布局。



是的。



大魏文宫脱离,女帝还留着一手,她引来仙门势力入驻大魏,将之前没有搞好的锦衣天卫,交给仙门弟子。



如此一来,即便是发生一些妖魔动乱之事,有仙道势力在,自然而然可以减少许多麻烦。



不至于被打个措手不及。



但无尘道人的意思也很明确,开放权限,让仙道势力插手大魏的事情,这也不是好事。



仙道弟子是什么?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基本上不怎么服从管教的。



而且一个个心高气傲,认为自己是修仙之人。



若是给他们权限,负责斩妖除魔,这些修仙之人,初入红尘,很难不被这红尘百态给迷惑住。



权力,美色,财富,地位,这些都是魔障,极其容易让他们失去本心,到时候胡作非为,做事极端。



毕竟一个人有权利有地位有实力,再加上本身就傲,怎可能不犯错?



听到无尘道人这番话。



女帝长长叹了口气。



她岂会不知道引渡仙道势力的坏处,但她更加知道的是,大魏文宫脱离,若没有新的势力入内,对大魏来说更麻烦。



他需要一股力量稳住国运,只要国运之鼎不溃散,一切好说。



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朕做好现在即可,未来的事情,未来再说吧。”



这是女帝的回答。



无尘道人没有做出什么回答,只是朝着女帝一拜道。



“陛下既然已经做好决定,那老道也就不多说了。”



“只是,还有其他办法,能让大魏文宫留下吗?”



“一旦大魏文宫脱离,只怕到时候各方势力都会注意到大魏王朝。”



“尤其是佛门,他们在西洲虎视眈眈不知多少年,早就想来中洲传道了,天下都有他们佛门的影子,唯独中洲没有,乘此机会,佛门只怕不会错过这次千载难逢之机啊。”



无尘道人又提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当大魏文宫脱离之时,可以说大魏将会陷入一个极度混乱的时刻,到时候天下势力都会来大魏王朝分一杯羹。



毕竟大魏的国运,可不是开玩笑的,铸中州龙鼎有些不切实际,可以铸长生药,还是有可能的。



至少据他所知,已经有人在暗中窥视了。



“佛门想要进中洲,还是有些困难的,大魏文宫不会答应的,中洲依旧是大魏文宫的天下。”



“这一次,大魏文宫脱离,也会留在中洲,开辟出读书人的国度。”



“他们自然不会允许佛门入侵。”



“这件事情,短暂时期,不需要去担忧。”



女帝给予回应。



而无尘道人也跟着点了点头,随后摇了摇头道。



“最近当真是多事之秋,魔渊封印蠢蠢欲动,我等也不好直接得罪朱圣一脉,而且魔渊封印之事,也是一场功德。”



“儒道当真是香饽饽啊,天下人求着他们做事,他们不但不需要付出任何损失,还可以得到诸多好处。”



“想不明白,想不明白啊。”



“陛下,老道先走了,若有要事,陛下焚香即可,老道随叫随到。”



无尘道人的性子比较淡然,他虽然是太上仙宗的宗主,可实际上他已经到了上善若水的境界,不在乎名利,也不在乎所谓的长生不长生了。



没有什么特别追求,非要说的话,就希望天下太平就好,不要添什么无辜杀孽。



“道长慢走。”



女帝喊了一声,而后者的身影,也逐渐消散。



而此时。



大魏文宫中。



一处小世界当中。



这是小圣境。



是大魏文宫的小世界,与外界隔离,唯独天地大儒才可入内。



数百道虚影出现在小世界当中,皆然不是真身,而是虚影,每一道虚影,代表的都是一位天地大儒。



当然这些天地大儒,是天下朱圣一脉的天地大儒,而不是大魏的天地大儒。



百道虚影悬浮在小世界之中,形成圆弧,中间位置,而曹儒坐在最靠近。



中心地带是一座祭坛似的东西,只是没有任何人坐上去,也没有任何虚影。



“诸位。”



就在此时,曹儒的声音响起。



“奉半圣之令,大魏文宫脱离之日,于三月十日。”



淡然的声音响起。



一时之间,所有虚影微微一颤。



“当真要脱离了吗?”



“是半圣的意思吗?”



“文宫脱离,未曾想到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



“脱离好啊,如若脱离,我等自己建造读书人的王朝,成为中洲最大的势力,到时候也无人会阻止我等的宏图大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三个月后便脱离吗?如若这般做的话,只怕大魏百姓会恨死我等啊。”



一道道声音响起。



大魏文宫脱离,他们之前就知道了,只是之前说的,不过是一个计划,到底实行还是不实行,是一个未知数。



而现在给予肯定的回答,这就意味着不容置疑了。



但有些天地大儒却有些担忧,毕竟朱圣是从大魏成圣的,说到底也是托了大魏百姓的福,如今大魏有难,他们选择脱离,的确招恨啊。



“诸位。”



“先不要惊慌。”



“选择三月十日脱离,也是有目的的。”



“这三个月来,我等一定要掌控天下议论,发动天下所有读书人,弹劾大魏女帝,包括整个许清宵。”



“营造出我等在大魏受到各种不公平对待,如此一来的话,也能降低部分影响。”



“再者,女帝今日如此羞辱我等,这也是事实,张儒之死,蓬儒被斩,许清宵杀降屠城。”



“这些对我等都有利,尤其是蓬儒被斩,足可以让天下读书人愤怒。”



“而我等什么都不做,安安心心将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即可。”



曹儒开口,他知道众人担忧什么,如今让众人先不要激动。



他一点一点说出解决办法,降低大魏百姓之憎恨。



“可即便如此的话,也难以平息百姓之怒啊。”



有天地大儒皱眉问道。



然而曹儒摇了摇头给予回答。



“文宫脱离,无论如何都会引来议论,可这天下的笔纸在我等手中。”



“老夫已经写好文章,已经痛斥女帝十大罪过,许清宵十大罪过,我等读书人十大悲怒。”



“再者,区区大魏百姓又算得了什么?”



“在天下苍生面前,大魏不过是一部分罢了,如若不是大魏占据中洲,有国运之说,大魏又算得了什么?”



“而且,我等也会留下一部分力量,继续影响下一代的读书人,不会立刻撤离。”



“女帝公开说出我等脱离之事,无非就是想要引起大魏民怨。”



“可惜的是,她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已经筹备许久了,她今日之言,的确让我等难以招架,只是她愚蠢至极。”



“文宫必然脱离,她的想法老夫知道,无非是希望我们留下一部分。”



“可是,留下的这一部分,不但不会帮助大魏王朝,反而会制造各种麻烦。”



“这股力量,会用来针对许清宵,针对大魏朝廷,让他们诸事不顺。”



“并且,民怨之事,也好解决,一旦文宫脱离,天下势力,将会齐聚大魏。”



“瓜分国运,各地藩王也会纷纷出手,弹劾女帝,到时候大魏内忧外患,百姓也会民不聊生,那个时候,我等只需要出手相助这些百姓。”



“来当个和事佬,止战仁厚,相信这些百信也不会对我等产生什么怨言了。”



“到了那个时候,甚至可以乘机提出要求,让许清宵出来定罪。”



“如若真是这样,许清宵也注定逃不过此劫了。”



曹儒侃侃而流,对未来充满着期盼。



而且将所有事情,全部想好了。



此言一出。



众天地大儒都安静下来了。



只是过了一会,有声音响起了。



“计划极好,可问题是.......倘若许清宵能成圣,怎么办?”



有人开口,提出一个设想。



但此话一说,得到了众人集体反对。



“不可能。”



“他许清宵刚刚成为天地大儒,就直接成圣?二十岁的圣人?即便是朱圣也做不到。”



“二十岁就想踏入圣道?这决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唉,圣道之难,您还不知道吗?这种设想,基本上不存在。”



“圣道,与才气无关,许清宵的的确确有不世大才,但没有用,他成不了圣的。”



“是啊,如若没有文宫相助,二十年,他都成不了圣人,哪怕他有再逆天的天赋也没有用,光是天下读书人气运相助,他都办不到。”



“天下读书人,有九成是我朱圣一脉,他拿什么成圣?”



“再者,即便他当真有机会成圣,我等以天下读书人之气运,去压制他许清宵。”



“帮他成圣难,但毁他圣道,太容易了。”



“许清宵错就错在,于我朱圣一脉为敌。”



一道道声音响起。



皆然都不相信许清宵可以成圣。



而且说的有理有据。



让后者当下闭嘴沉默了。



“好了,这种言论就不要说了,许清宵成不了圣的。”



“接下来就靠诸位了,大魏儒生,这三个月保持安静,由诸位出手,调动天下人言论,针对女帝,针对许清宵,剩下一切,等三个月后。”



曹儒没有继续围绕许清宵成圣这个话题去说了。



因为没有必要讨论。



这是不合理之事。



此话一说,众天地大儒纷纷点了点头。



随后身影逐渐消散。



而与此同时。



大魏京都。



守仁学堂中。



许多人进进出出,将学堂内的东西,搬到侯府之中。



而书房内。



许清宵手握毛笔,在宣纸上,缓缓落下四字。



【破局之法】



--



--



--



转折剧情来了。



本书还是仙侠,前面都没有怎么铺垫,现在开始各方面铺垫了。



大纲设定也是主角成圣后,开始切入各大体系,然后牵扯终极大秘密。



所以昨天就一更。



今天应当两更。    。
(3/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