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魏读书人》 第九十三章:官职之争,吏部刑部,女帝宣见
才,否则正常人才会缺吗?一个吏部正儿八经有品有位有权利的职位能有几个?



可天下读书人有多少?根据不科学统计,大魏读书人都有五万万,请问在这种情况下,还缺人才吗?



所以安排自己人也没问题,人家又不是无才无能。



将许清宵安排到吏部去,这简直是最高级待遇啊,正常贤才上了朝,一般都是安排到工部或者是礼部,先熬熬资历,干点杂活,做的好了,心态稳了,再安排你去其他部门做事。



可直接安排到吏部,这已经不是看重许清宵了,这是非常看重许清宵了。



更何况就算安排到吏部,随便给了主事也就差不多了,员外郎是什么?是六品的官员啊,有权管理一郡的官员升迁,当然郡守不在其中。



可以说许清宵只要入了吏部,当上了员外郎,不出三年,许清宵便可以积累大量人脉,再加上陛下如此看重,三年内许清宵不做错任何事情,晋升五品郎中没有任何问题。



当下,有人出声了。



“陛下!臣觉得有些不妥。”



声音响起,不过并非是吏部的官员,而是礼部的官员,但依旧是儒官。



是礼部郎中,吴普,从五品官员。



“臣认为,许清宵虽有大才,可仅仅只是儒学上的才华,治理国家,不可能只凭借文采,还需要多加磨砺。”



“许清宵刚入朝廷,便任职吏部员外郎,实在是有些不妥,臣认为倒不如让许清宵来礼部,礼部当中刚好有主事一职。”



“一来,可以让许清宵熟悉朝堂礼仪,二来也可让许清宵积累见识,免得未来犯错,等磨砺几年后,再去吏部也不迟。”



吴普的声音响起,可在许清宵耳中就有些离谱了。



去礼部清水衙门倒没什么,反正能进六部就已经算很不错了,毕竟这是大魏政治中心,任何一个职位,放到外面去,那就是天大的官。



可女帝给自己员外郎从六品,你直接给我降到从七品?



直接削弱两级,简直是离谱啊。



不是许清宵追求权力,而是有句老话叫做,官大一级压死人,自己官职越大,做起事来就越方便,否则让我过去打杂,真想要施展手脚,你还要层层上报,一件事情卡一年?



许清宵可不干。



“吴郎中此言差矣。”



“陛下,许清宵虽确实年轻,可任贤不在龄,这天下也没有听说过越老就越有才能的吧?无非是熟能生巧。”



“臣觉得,许清宵有万古之才,绝不可能以常理来形,吏部员外郎倒也不是不行,若不是许清宵未上过战场,臣还希望如此大才来我兵部,莫说员外郎,即便是陛下给许清宵郎中之职,臣也愿意。”



这一刻,广平侯之声响起。



他们这些列侯,平日无需上朝,今日上朝就是为了给许清宵撑场面,也是为了给许清宵争职。



所有人都知道,许清宵任职之事,肯定会是一场争斗,故此他们过来,直接让列侯为许清宵争权。



也算是给他们看看自己的态度。



的确,随着广平侯开口,吴普沉默了,毕竟他不过是个郎中,从五品的官员,怎么敢跟广平侯争吵什么,双方不是一个量级啊。



然而这一刻,吏部有人出来了。



“臣,吏部侍郎,不敢苟同广平侯之言。”



“臣认为,吏部掌管大魏官员升迁,需要足够之经验,否则无论做对多少次,若升迁错一次,便会酿出大错,许清宵是有万古之才,但不适合吏部。”



“臣认为,礼部或工部合适,任职员外郎也不错,毕竟许清宵之才,臣等有所耳闻。”



这是吏部侍郎出面了,虽然他也比不过广平侯,但在朝堂上还是有资格说几句话的,尤其他还是吏部的官员。



说话自然分量足。



不过他也没有直接否定,而是给许清宵留了员外郎的职位,不过礼部和工部的员外郎就没什么作用了。



“去礼部和工部,岂不是显得大材小用?”



“臣不认同,吏部最好。”



“而且陛下既然开口,想来陛下也深思熟虑过,臣认同陛下之言。”



广平侯开口,武官的气势抖露出来了,一句话骂的礼部和工部有些不开心了,什么叫做来我礼部和工部显得大材小用?



你出门的规模,还有你身上的官袍,包括你家不是我们搞出来的?好家伙。



“臣等附议广平侯之言。”



当下,武官集团齐齐开口,除了国公等人不说话,其余武官都开口帮忙了。



去吏部好啊。



总不可能一直让儒官把控吧?



虽然不知道陛下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可这也算是一个警告,国公们心中冷笑,而儒官们却有些沉默。



也就在此时,终于位列文官最前的老者出声了。



“臣,吏部尚书,陈正儒见过陛下。”



“许清宵来吏部,此事有些不妥,还望陛下三思。”



陈正儒开口了,许清宵没有看去,但他知道到了这个级别开口,基本上女帝就要做出决定了。



当朝左丞相开口,这分量还是足够的,尤其还是吏部尚书,这就是一把手啊。



“不妥,不妥,老臣认为,许清宵适合去吏部。”



己方派出陈正儒,我方安国公也不可能坐视不管了,他往旁站了出来,语气平静,但态度也很明确。



就去吏部!



“好了。”



“许清宵的确有大才,去礼部与工部不妥,但去吏部的话,朕深思一番,也有些不妥。”



“这样,让许清宵去刑部吧,”



“张靖,刑部可有员外郎空缺?”



大魏女帝的声音响起,她打了个和场,但却将许清宵安排至刑部,一时之间众人都有些疑惑了。



实在不知道女帝这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陛下,臣在。”



“刑部尚未有空缺。”



张靖开口,显得恭恭敬敬,他是文臣,东明会的,与儒官武官不是一个势力。



所以他也有些好奇了,怎么把许清宵安排到他的部门?



这不是儒武相争吗?关我屁事?



张靖满是好奇,可这些好奇只能藏在心中。



“那主事可有?”



女帝继续问道。



“主事也无,但最近刑部的确缺人手,可以添加至一主事。”



张靖出声,他完全听得懂女帝是什么意思,先问员外郎有没有,这个可以说没有。



但随后问了一句主事,其实是一种迂回,员外郎或许真的有些不妥,但主事也差不多了,如果还说没有,那就是自讨苦吃。



“既如此,那许清宵便去刑部,任职从七品主事,三日内上任,诸位爱卿还有什么意见吗?”



女帝开口,充满威严的目光扫了一眼大殿。



当下声音响起。



“臣等无任何异议。”



从七品主事,听起来感觉不咋地,可实际上职位不小了。



六部,掌管大魏王朝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尤其是吏,户,刑这三个部门,更是实权部门,从七品的主事,也算是有一定权力。



再者许清宵这才不过是刚刚入朝啊。



上来就是主事,换做是其他人,估计就是去礼部和工部打打下手,熬点资历,当然也可以去其他部门打下手,毕竟杂工多点无所谓,分担点压力。



可上来就是主事,就有些不同,之前更是任职员外郎,这就更夸张了。



总而言之,这个结果大家都比较满意。



对于儒官来说,去刑部嘛,又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地方。



对于武官来说,上来就是刑部主事,也算是还不错。



对于东明会来说,又增加了一名主事之职,也算是赚到了。



而对于礼部和工部来说,除了陛下以外,都他娘的是一群白眼狼。



“许清宵,朕命你为刑部主事,入都察院,为国效力,知晓吗?”



女帝之声再次响起,而许清宵拜道。



“多谢陛下,臣,定当为大魏,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许清宵开口,声音洪亮。



只这一句话响起,顿时之间让大殿众人惊讶,尤其是诸位儒官,更是忍不住看向许清宵。



因为这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些不一般。



“好,好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此句抄录下来,裱于贤云阁上。”



即便是大魏女帝,再听到这句话后,也有些动容,简简单单八个字,表达出臣子的极致,不错,不错。



“退朝。”



随着一道声音响起,众人纷纷离开,离开朝堂。



走出大殿后,儒官们时不时投来目光,看向许清宵。



虽然他们对许清宵有先天恶感,但许清宵之才华,让他们不得不赞叹,就方才在大殿当中随便说一句话,便是了不起的言语。



可惜,可惜,可惜啊,此等大才却不为他们所用,的确让他们感到可惜。



“清宵侄儿,如今你入了刑部,可要好好做,陛下让你去刑部,肯定是要重用你,好好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来,做仔细点,可别让人留了把柄。”



“当然了,若是有人阻拦你做事,你来找李叔,我倒要看看有人敢不敢阻拦你做事。”



安国公笑着说道,这话依旧是说给别人听的。



许清宵去刑部,他们暂时理解不了女帝的心思,但不管去什么部门,当务之急就是把手头上的事情给做好来,做的有多好不管,但至少不能被人挑毛病。



熬个一两年,说不定就安排重任了。



这种套路他们都明白,也不存在那种三天升一品,五天升一品的事情。



“侄儿明白。”



许清宵明白这个道理,不管女帝要自己做什么事情,先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来再说。



连小事都做不好,还做什么大事?



也就在此时,突兀之间,一道声音响起。



“陛下有旨,宣许清宵一个时辰后,养心殿觐见。”



随着声音响起,文武百官皆然一愣。



私下见许清宵?



这是何意?



众人满是好奇。



“清宵侄儿,去吧。”



安国公没有多说什么,让许清宵去见陛下。



百官离开。



一名太监也走了过来,是李贤。



“李公公。”



见到李贤,许清宵笑了笑。



而李贤也十分恭敬地看向许清宵道:“主事大人,您跟我来,养心殿颇有些远。”



李贤笑着说道,对许清宵十分恭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