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朕就是亡国之君》正文 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贵的军费,昂贵的朝廷
“李尚书?”南京户部右侍郎谢琏,提醒着陷入了沉思中的李贤。



应该开盐铁会议了,眼下紧要之事,就是如何搞到足够的粮饷,来安抚远途而来的军队。



在经过了繁杂的改组之后,贵州军和湖广的卫军,终于被改编为了十二团营,但是很快一个现实摆在了他们面前。



军队实在是真的太昂贵了。



李贤回过神来说道:“哦,那好,开始吧。”



谢琏叹了口气说道:“我按照李尚书提供的北衙京营的历来发俸、各种恩赏、农庄法收成,得出几个数字。”



“每名军士平均核算,一年需要三十枚银币,十二团营每年需要支出将近七百二十万银币去维持,这还不算大军犒赏、军备以及日常操练。”



谢琏此话一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当中。



军队之昂贵,即便是连皇帝都需要分成三份去支付。



一份是京畿地区附近的土地收成,土地本身只是生产资料,只是劳动赋予了它价值。



第二份是大明这个磨坊,也就是户部去支俸,这部分粮、银各半,一年维持所需粮食就超过了八百万石。



第三份,是皇帝的犒赏,这部分的花费更是不菲,大军动,就是银子,这份谢琏没算。



谢琏继续说道:“诸位明公,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陛下以庶弁将和掌令官,再加上锦衣卫巡营、掌令官风闻、律例多方面保证粮饷能够发放到位的情况下。”



“如果团营发生了贪腐之事,这个成本的维护还要增加,而且会成倍的增多。”



“我们需要维持现在南衙团营,并且加强训练,我们就需要最起码八百万银币。”



“我们还需要额外的八百万银币,一旦陛下讨伐南衙,我们必须用厚赏,防止我们的团营哗变,阵前投献,这部分的负担,是北衙京营完全不用考虑的问题。”



什么是正朔相承?



北衙团营,压根不用考虑大规模叛变投敌之事。



一千六百万银币这个数字一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已经夏天的南京户部衙门,瞬间变得燥热了起来,在场所有的人都变得惊恐了起来。



这个数字压得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



真的是太贵了。



孙忠在上演了父慈子孝之后,就来到了户部衙门,他要看一看,这盐铁会议就是何物。



结果他听到这一千六百万银币的时候,人都吓麻了。



连小声议论都不见了,所有人呆滞的坐在原地,这笔钱,实在是太多了。



李贤坐直了身子说道:“你们想过没有?”



“这仅仅是北衙团营,十二团营开销极大,但是兴文匽武已经被证明了是个错误,武备松弛的结果,甚至连皇帝都会被北虏所俘。”



“而京营只是天下军队的一部分。”



“还有边军,尤其是三边军队,辽东都司,都是极大的负担。就像我们现在只算了南衙京营费用,但是两广军费呢?”



“而戎政,只是朝廷支出的一部分,还有政务,还有吏治需要支出,这部分的费用,相比戎政,只多不少。”



维持一个朝廷是很贵很贵的!



这一点是这些在南京混吃等死的官吏们,完全无法理解的事儿。



他们现在从不视事变成了视事,这种昂贵,就变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这件事如此的紧要,如果搞不到钱,军队就会哗变,甚至把他们所有人都抓到北衙去换功赏牌。



群臣沉默。



李贤继续说道:“所以你们理解为何陛下要让人一体纳粮的时候,襄王犹豫的时间连一刻钟都不到,直接交了田册吗?”



“襄王做过监国,他深知其中不易,朝政千头万绪,岂止耗费心力?”



“所以你们现在知道为何陛下势必要拿下河套,设立靖安省,设置钞关了吗?”



“是为了让延绥、甘肃、宁夏三边卫军有足够的、肥沃的土地,来降低朝廷的消耗,是为了维持大明的体统。”



“所以你们现在可以理解陛下为何要设置密州市舶司,将商舶纳入其中了吗?”



“所以你们知道为何陛下泰安宫和户部的灯盏里,只有一颗灯芯了吗?”



“陛下尚节俭,不是陛下不知奢靡享受的好处。大家都是人,谁不喜欢享受呢?”



“只是外有瓦剌、建奴逞凶,麓川不断反复,交趾黎朝伺机,内有福建、广州、贵州百姓流离失所,呼啸山林,万民难安。”



“陛下是大明的天,陛下必须要撑起这片天,陛下在土木天边之前,和你们一样,不过是不视事的郕王罢了。”



“哦,对了,当初郕王府还经常被扣俸,万石俸禄到手不过三成,还要再折钞七成。”



“你们有没有理解过陛下呢?有没有关心过这些呢?”



“不,你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