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进击的城市》 第136章 共生养殖:稻田养鱼
郁海宇就是上次被救起的人之一,他们原来那座海上城市的农场技术主管,这个职位不属于工程技术类,但仍然算农业专家。



真正算工程技术类的是那种会培植改良作物的人员。



来到神龙城后,项杨也让他担任农场技术主管了,因为神龙城也很缺这方面的人。



王燕是所有农业方面的主管,所以郁海宇也归她管。



实际操作当然不行,但王燕本身也了解一点蟹田、鱼田共生养殖方面的知识,她觉得这个办法不错,还可以缓解战士出城狩猎的压力。



增加鱼类肉食,也可以增加食物储备的多样性。



“在人口增加前,可以试一下,如果效果好,以后也可以保持。”项杨也只是听说过,没见过。



因为这个技术含量也是有的,特别是管理比较繁琐。



不仅是共生养殖方面本身的技术难度,也会造成出行比较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准备等,一不小心出现水产和水稻都歉收也有。



加上额外的储水量增加,城市重量提升,移动时消耗也会稍微有点增加。



当然,这个增加相对于得到的大量水产,仍然算微不足道,何况养鱼还会给农田自然增肥,这会减少增肥之类的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



主要在于出行计划的安排变得复杂了,种植本身也将变得更加复杂。



所以,陆上城市比较少搞这些。



空中城市则基本不会搞这些,事实上空中城市也没有鱼塘,他们平时也不大会养鱼类。



但据说海上城市比较多,技术很过硬,现在看来是真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陆上城市,也包括空中城市,穿越野外,没有交易场支撑的时间,出现连续几个月是比较少见的。



因为地面上能到的城市,相对来说是最多的,陆地上的交易场也最多。



即便不是那种地理很好的地方,也可以建立维持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那种临时交易场。



一旦到了海上,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单纯海上的交易场,一般都要依赖小岛来建立,所以数量注定不会多,交易场跟交易场之间,大多距离很远。



也因此一次离开交易场的时候,飘在汪洋大海中的时间通常都会很长很长。



然后,蔬菜水果之类补充维生素的食物,就变得像淡水一样的重要,对主粮的储备数量要求也直线增加。



三个常规类型中,海上城市虽然能源消耗是最小的,但危险度排名第二,来自海底的攻击有时候比来自海面和空中的更加麻烦。



危险度排第一的,自然是空中城市。



因为空中城市很难干得过靠近的巨兽,在空中目标又显眼。如果远程无法排除危机,一旦被靠近,就会比较惨了。



陆上城市才是危险度排最低的。



生活艰难和舒适度上,空中城市和陆上城市差不多,各有千秋,空中城市相对会更稳,极少有颠簸的。



海上城市就排在最后了。



颠簸之类比陆上城市也小很多,问题出在物资供给上。



陆上穿越荒漠之类的地方,虽然对陆上城市来说,也很郁闷,但那种地方虽然多,也并非全部都是。



海上就不同了,除了海岸线附近,一眼望去可全算是荒漠,这是由水构成的海之荒漠。



出去一趟,需要几个月,半年,甚至一整年都会比较常见。



这是一出发,就会长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



所以选择海上城市的人是最少的,虽然最终存活下来的数量比空中城市多,但会选择种下海上城市的人确实比较少。



这造成了海上城市数量不大。



然后带来另一个问题,小岛上的交易场城市数量少,新城市也少,种地换资源的那种城市也少。



因为废土世界最大数量的陆上城市,不会去海岛交易场。



事实上,空中城市也极少去孤立在汪洋大海中的海岛交易场,在空中一次飞行距离过远,风险也会加大。



空中城市也更喜欢待在陆上交易场。



所以,海岛交易场通常以海上城市为主。



农场数量总是有限的,种主粮,还是种水果蔬菜,对一座海上城市来说,都是一件极为艰难的选择。



何况,海上的金属资源比较少,他们还需要大量鱼类,主粮等必需品物资,来换金属。



在鳄鱼谷交易场那种地方,粮食和蔬菜水果的价格都还算可以,到了海上交易场就会翻上几番。



陆上城市几乎不会对主粮、蔬菜、水果类物资进入紧急管制状态,大多只有淡水才需要。



而海上城市,主粮、蔬菜、水果跟淡水一样,都是会经常需要管制的,吃个饭一些时候都要严格控制,特别是蔬菜和水果之类难以储存的物资。



这造成一个结果就是,海上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