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病娇皇子赖上门》 第181章 相亲
/>


叶慈:“……”



来道天雷劈死这个妖孽吧!



她直接夹起一筷子菜,塞对方嘴巴里。



刘珩转怒为喜,一脸笑眯眯心满意足的样子,“要不你多喂我几口。”



“手断了吗?”



“断了!”



“臭不要脸!”



叶慈勉为其难,又喂了他两口。



刘珩那满足的模样,所有乌云,统统飘散。此刻,晴空万里,心里别提多美。



他还说道:“以后换我喂你。”



“免了!我有手,想吃什么我自己夹。你喂我,我还得配合你,麻烦死了。”



“本王不嫌麻烦。”



“能别这么肉麻行不行?”



“肉麻一点,你还不乐意。你要求可真高。”刘珩吐槽了一句。



叶慈:“……”



再次回敬对方一个白眼。



酒楼包间不怎么隔音,一张纸,做成喇叭往墙上一贴,基本上就能将隔壁的对话听个七七八八。



“本王也来试试。”



刘珩学着叶慈的模样,也拿着纸喇叭往墙上一贴。



两个小厮见状,默默转过头,假装什么都没看见,以免被王爷灭口。



王爷这形象,实在是有点丢人。



身为一个合格的下属,什么能看什么不能看,必须得有分寸。



听了一会,刘珩很好奇,“怎么都是梁太太在问,问的都是收入,家里人情况,房子之类的。”



“不问这些问什么?”叶慈反问道。



“难道不应该问问彼此得喜好,前程未来之类的吗?”



“你们皇子相亲,都问这些?”



“当然不是。相亲之前,女方情况早已经了如指掌,所谓相看,主要是看女方父兄的能力,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当然,外貌才情好歹也要过得去。”



“一个道理。你们看中女方父兄的能力,普通百姓看中的则是经济能力,男方有没有养家的能力将来能不能挣钱。



最关键的一件事,就是房子。家里的房子是茅草房,还是砖瓦房,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没分家,还是兄弟间已经分了家。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大问题。



另外,兄弟多的人家,还要打听父母偏宠哪个小子,能不能一碗水端平。要是一碗水端不平,最好能在成亲后想办法提前分家。”



“沈老板家里几兄弟?”刘珩现学现问。



“好像是三兄弟,但他没和父母住在一起。常年住在双河镇,还在镇上购置了一个小院。”



“这条件应该还不错吧。”



“不一定。梁太太之所以打听沈家情况,就是想搞清楚沈老板和家里人的关系,成亲后是不是要和公婆住一起。”



“沈老板的两个兄弟做什么的?”



“读书!”



“怕是有点难搞哦!”刘珩还是懂点民间的门道,“通常情况下,父母更宠爱读书的孩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梁三姑娘嫁给沈老板,恐怕会受不少委屈。公婆那边或许不太好相处。而且,沈家兄弟一天读书没读出来,父母肯定不会分家,还会逼着沈老板掏钱培养两兄弟。这门婚事我瞧着有点玄乎。”



“也不一定,这得看沈老板本人是不是耳根子软的人。想他年纪轻轻,就能置办下家业,应该不是那种耳根子很软的人,他有自己的立场。”



“可是,如果他兄弟真能读书出仕,他肯定也跟着沾光。理所当然,他会一直拿钱支持两个兄弟读书。”



这年头,读书是奢侈品。



不说一年笔墨纸砚的开销,少则几两银子,多则一二十两银子。单是束脩,普通老师都要数十两,若是请名师那就更贵了。



启蒙学子读个书,束脩便宜,最多几两银子能搞定。



要考科举,至少得请教个举人级别的老师吧,费用海了去。



还要购买各种参考书,还要参加同乡同窗的文会,结交人脉,又是不菲的开销。



考科举,至少要考到举人,才能回本赚钱。



秀才,在读书人如此内卷的年代,已经没用了。最多能解决一点口粮问题。



三年一次乡试,几千上万个秀才同场比试,就录取两三百个举人,录取率低得要死,竞争大得要死。



也就是说,成绩要排名全省前三百,才能机会考上举人。



等到会试,成绩得排名全国前三百左右,才有机会考上进士。



这竞争……不是学霸,这条路走一辈子大部分人也是个穷酸秀才。



武清县县令徐久治,从秀才考到进士,花了将近二十年时间,直到三十几岁才考中进士,名次还非常落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