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唐:开局扮演天机神算》 第367章 薛仁贵和苏定方
西南的消息送回来,很快传遍整个朝廷。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拿这件事来商议,问一众大臣应该要怎么办。



这一次那些大臣终于不是集中火力骂李忆安,全部在骂李孝恭做得不对,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之类的。



“陛下,臣请愿去西南。”



李忆安拱手说道,打破了太极殿上的喧闹。



之前的请愿,是他们私底下商量,李世民也同意了,但公开还是第一次。



众人听了全部往李忆安看去,西南这种偏远地方,要不是特别需要,或者是得到命令,在场大多人都不愿意去,就那个气候他们已经无法适应。



特别是现在那边还在打仗,虽然说暂时平定了,但距离消息送回来又过去那么久,再打起来也有可能,李忆安不是武将,竟然请愿去西南?



就算是杜如晦他们都有些惊讶。



“准了!”



李世民也不和一众大臣商议,按照说好的确定下来,续道:“李卿可会军事?”



“平定西南,不成问题。”



李忆安之前得到一份军政精通的奖励,无论是从军从政,对他而言问题也不大。



“好,朕命你为剑南道行军大总管,取代李孝恭,同时兼任益州刺史,半个月之内起程。”



李世民直接说道:“朕会再给你一份圣旨送去西南,交给李孝恭,让他回来领罪!”



在贞观元年,李世民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在益州,治理剑门关以南的蜀中以及后世的云南地区。



剑南道南部就是后世的云南等地,东部是黔中道,目前作乱的人正是剑南道南部的百姓。



“臣领命!”



李忆安拱手说道。



“陛下,臣觉得不妥。”



杜如晦首先说道:“臣等以前从未听说过,李侍郎会军事?”



这话一出,其他大臣表示赞同,从来没有听说过李忆安还会行军打仗。



“诸位难道都忘了,武德九年,渭水的危机吗?”



李世民力排众议道:“李卿,你觉得是否有问题?”



“臣认为,没问题!如若臣在西南有任何过错,愿意提着脑袋回来见陛下!”



李忆安直接点头道。



“此事已定,不得再议!”



李世民一句话,把后面众人的嘴巴都堵住了。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在想,李忆安去西南其实去得好啊!



只要他不在长安,关于税法一事他们还有操作的空间,或者他去了西南而水土不服,病死在那里,甚至是战乱被杀,还有是做得不好被问罪等等,都是他们最想看到的。



这部分人,包括但又不限于陆德明他们。



“是!”



李忆安高声应允下来。



很快早朝便结束了,李世民再把李忆安单独叫到甘露殿上。



“先生,你真的可行?”



李世民认真地考虑了一会,又道:“如若不行,朕把这一命令取消,再做其他安排。”



李忆安说道:“陛下,臣已经应允,再取消的话,岂不是惹人耻笑?臣敢这样提出,也敢答应陛下,那是有十足的把握。”



道理是这个道理,李世民就是担心,也不想失去一个治国能臣,认真地想了好一会,又道:“不行,朕让程咬金陪先生一起去。”



李忆安摇头拒绝道:“陛下快要对梁师都动刀,虽说突厥在内乱来不及救援,但我们拿下朔方后,他们会感到危机,就算再乱也得抽空来骚扰一下,这场仗说不定会提前打起来,程将军他们留在长安的用处,要比跟着臣南下的大很多。”



现在大唐初年的历史轨迹,被李忆安改变了不少。



大唐和突厥一战,最快在明年会打起来,但在改变的前提下,李忆安不敢保证会否提前,一切还是未知。



“先生你觉得谁可以跟你一起南下?”



李世民把这个选择权,交到李忆安手中。



谁可以跟他一起南下?



李忆安觉得自己身边也不能没有将领指挥,最简单的保护一下自己也是必要。



收拾剩下的叛贼,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臣想问陛下要两个人,不会影响北方大局。”



李忆安说道:“第一个,苏烈字定方,目前是匡道府折冲都尉,第二个叫做薛礼字仁贵,河东薛氏的人,目前应该在张士贵将军军中,臣有他们便够了。”



“他们是谁?”



李世民脑海里面思索了一会,河东薛氏的薛礼他是听说过,但也就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好像没有任何过人之处。



至于苏烈,一个折冲都尉,这个名字他还是第一次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