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三十四章 李素素
宫道深深,宫墙新刷了红漆,墙外是湛蓝的天空,飘几片白云。



风吹过,一抹银红的衣裙翻飞,好似欢快的蝴蝶。



人灵之战一个月前已经结束,远征的军队班师回朝,今日便要进城。



高阳国国君苏俭亲自领兵出征,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将灵族大军驱逐到石塘城结界之外。



李素素今日得到太后特许,可以出宫迎接父兄归来。



高阳国摄政王李志忠,十年前从先帝手中接过担子,扶持幼帝登基治理朝纲。



多年来兢兢业业,尽责尽职,熬花了一头墨发。



李志忠是随先帝打江山的老臣,亦是当今陛下的亲舅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苏俭却比苏宸璋幸运得多。



而李太后亦比韩太后手段高明。



早在李志忠摄政之初,李太后便将李志忠的掌上明珠李素素接到了宫里亲自教养。



当时李素素八岁,比苏俭小两岁。



从那之后,李素素便极少出宫。



十年时间太长了,会发生很多事,高阳国朝局渐稳,幼帝成长迅速,人灵矛盾激化……



十年时间又太短了,摄政王手里的权,似乎才捏在手心,却要交还给陛下了。



苏俭十五岁册立皇后,李太后便开始有意无意地敲打李志忠。



每每这时候,李素素便能见上父亲一面。



每一次相见,她觉得父亲好似又老了一些,看向她的眼神除了怜爱,更多的是无奈。



自古狡兔死走狗烹,李志忠哪里是不愿意将朝政还给苏俭,他是担心李家满门遭难哪!



哪怕他将家底掏空了奉到苏俭面前,苏俭也不会信他的忠心。



世人大抵如此,帝王尤其多疑。



与其将实权一下子交到苏俭手中,最终落个凄凉下场,李志忠只能跟苏俭耗着。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苏俭从小勤奋好学,文武兼修,在一众皇子中出类拔萃,先帝亦对他寄予厚望,早早就立了他为太子。



即便后来先帝驾崩,苏俭年幼,先帝宁可封李志忠为摄政王,也要让苏俭登位,足见对他的重视。



而苏俭不负先帝厚望,在李志忠的协助下,将高阳国的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条。



随着苏俭的长大,他对权力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他不再甘于李志忠的约束。



人灵之战是个契机,他若是能击退灵族,李志忠便是再不愿,也只能退居臣子之位。



一个文韬武略、有勇有谋的国君,怎可能需要别人来教他治国?



李志忠为摄政王期间,虽有所建树,却也树敌不少,这些年朝堂之上关于让他交出兵权之事的声音时有出现。



苏俭这一步棋虽险,但若能凯旋归来,这高阳国的江山,便再也不容旁人指点了。



高阳国国君亲自上战场,这事非同小可,摄政王不得随行护驾?



将李志忠放在都城,苏俭不能安心。



有李太后坐镇,苏俭那几个无权无才连银钱都紧巴巴的兄弟,翻不出大天来。



原本苏俭对那些兄弟倒也不算苛待,只是时值人灵之战,皇族子弟缩衣节食也算是做出表率,月俸扣得合情合理。



不仅没人敢抱怨,在外面还要称颂陛下仁德。



苏俭虽是第一次上战场,却如有神助,每一仗都打得十分漂亮。



军事谋略方面,叫李志忠挑不出毛病来。



连其他六国的将领都时常夸赞高阳国国君是难得的将才。



对于从战场传回的捷报,李素素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她的太后姑母说,等陛下班师回朝,便让她回到李家。



这皇宫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不敢高攀之地,对李素素而言,却是囚笼。



若是不知事的年龄被送到宫里,与那些公主一样从小便长在高墙之中,倒也罢了。



李素素进宫时已有八岁,她是家中这一辈唯一的女孩子,从小便被全家人捧在手心里长大,养得十分娇贵。



宫里规矩多,太后又故意要约束她,李素素哪里适应得了宫里的生活?



初进宫那一年,就有大半年是病着的,即便是生病,该学的规矩一样也不能少。



李素素不敢去想那段日子,就好像是将一个活生生的人,从人间拽进了地狱。



这宫里连日光,都是冰冷的。



她以为她这一生都将在这囚笼里度过,但太后说,晟州大陆太平了,陛下也长大了,高阳国不需要摄政王了。



等他们回来,她便可以回家。



回家!



原本一眼看得到头的人生,突然又有了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