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八十九章 揭秘(求追读)
“莫非当年的案子,与士科之争有关?”齐平皱眉问道。



林妙妙轻轻叹了口气,笑容苦涩:



“你看过卷宗,当还记得,我父身世?”



“江南望族!”齐平脑海中划过一道闪电,脱口道。



是的,刑部卷宗上曾记载,林国忠出身江南士族,当时,齐平并未对此投以过多关注。



直至此刻,对方提起,一条条信息彼此扭合。



‘林国忠……士族官员……代表门阀大族利益集团,曾只差一步,踏入内阁。’



‘凉国历代皇帝,皆努力打压门阀,扶持科举,京郊学堂雨后春笋,就在近十年。’



‘从时间点推算,朝堂之上,科举派官员,彻底压倒士族,大概也就在十几年前……’



齐平念头转动,冷静分析道:



“所以,你是说,当年先帝是为了打压士族力量,才在幕后,谋划了这起案件,栽赃林御使,以防止其进入内阁?!”



桌案对面,身穿缟素的林妙妙眼神吃惊。



未料到,齐平反应竟这般快。



自己才说了两句,对方,竟便已推倒出正确答案。



齐平不等她回答,突然皱眉:



“可是,这手段未免太过激烈……身为皇帝,若要打压臣子,总能想到更好的方法。



伪造罪名,即便不考虑消息泄露的风险,难不成,就不怕朝廷士族人人自危,剧烈反弹?”



他觉得不对劲。



这手段太“简单粗暴”了。



当然,政治斗争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可……如这般手段,也仍是危险的。



历朝历代,想要维持政局稳定,皇帝与朝臣间,往往要达成默契,更要有一些“规矩”约束彼此。



没有臣子喜欢一个疯批皇帝。



也没有一个皇帝,只靠自己,便能稳固天下。



“等等……十五年前,”齐平突然想到了什么,“当今圣上,刚好登基十年吧。”



对面,林妙妙这次真的吃惊了,看向他的眼神都变了。



若是说,先前的推理,还是依据给出条件反推,那齐平这句话,便绝非寻常武人能说出的。



这个时代,一个未曾跨入朝堂,甚至,没有真正意义,走过仕途的人,几乎不可能看透这些。



齐平这话,虽未明说,但隐含的意思,很明显了。



新老皇位交接前,按照规矩,老皇帝会着手为子嗣扫平障碍。



那些可能,对新皇帝有威胁的臣子,势力,要提前几年,一一荡平。



这样,在新皇登基之初,才会有足够的发育时间。



这是很朴素的道理。



也是史书上,出现无数次的道理。



齐平当然未曾走过仕途,可他上辈子,接受过太多相关的信息,无论书籍,还是历史剧目,都在重复着皇家权谋的那点破事。



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庙堂高远,深不可测。



可齐平却看过太多了啊。



“你……家中有为官的?”林妙妙眼神古怪,忍不住问道。



可旋即,又想起齐平说,自己对朝堂知之甚少,愈发不解。



不……我只是看过猪跑,没吃过肉……齐平心中吐槽,摇头,拉回话题:



“你还没说,我猜的是否正确。”



林妙妙叹了口气,点头:



“没错。昔年……正是如此。老皇帝当年便已染病,自觉时日无多,着手为后代铺路,自然,将我父视作眼中钉,只是,没人想到,他会动用如此脏脏的手段。”



“而想要做点这点,并不容易。



他不满足于,打压我父亲,而是想要借此机会,一举削弱江南士族,所以,我父亲便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大的罪名。



一个……能名正言顺,株连家族的大罪!”



“那时候,西北战役虽已结束,可边军却始终不稳,大战无有,小战不断,还有什么罪名,比通敌更合适呢?”



她惨然笑了下:



“于是,老皇帝找到了张谏之,恩,就是如今的吏部尚书,二品大员,科举派的首脑,当年……他还没坐到这个位置。”



“老皇帝下诏,命张谏之与身在西北军的武功伯爵等人密谈,伪造通敌证据,以坐实此案,更须有人站出揭发。”



听到这里,齐平接口,沉声道:



“所以,武功伯爵伙同陈年、王显、郑浩常三人,完成诬告?”



“没错。”林妙妙无声笑了下,幽幽道:



“君要臣死,臣如何能活?



所谓的三司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