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新晋的六部官员。没有多大实力,儿子也都没有做官,所以只能靠女儿了。瀚昭因此会少很多掣肘。这幢婚事对他百利而无一害。”
“娘娘是要给他俩赐婚吗?”
“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没那么便宜的事。至少他们要答应今后安家的各项待遇不能减少。”
“娘娘身上毕竟流动的是安家的血脉。”
“也许我应该和瀚昭开诚布公地谈一次。如果他非要娶甄小姐,也不是不可以的。”安皇后暗自下定决心。
此刻马车里,甄真正在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凤瀚昭:“娘娘现在心情不好是因为思虑过度。她在自己所有的身份里,都想做得最好,取得最大的利益。这其实是很难实现的,家和国往往是存在矛盾的。这就是她老人家睡不好的根源。”
“你是要劝皇奶奶不要想太多吗?”凤瀚昭问。
“这种事情是没法劝的,要她自己体会才行。而且需要的时间也会比较长。知易行难,懂得道理和做出改变是两件事。”
“小丫头,你居然在教皇后怎么做人!”凤瀚昭有些担心。
“可是有些事情如果迟早要发生,那在露出苗头之后就应该尽早采取办法。如果等到九王爷恃宠而骄,尾大不掉的那一天就晚了。所以我是在釜底抽薪,没有了皇后的支持,他就不能蹦跶到哪儿去。”甄真很有信心的说。
“以后还是我陪着你进宫吧。我也别让赵嬷嬷照顾你了。”凤瀚昭的表情更不放心了,“万一你惹怒了皇奶奶,看在我的份儿上,没准她老人家还能饶过你。”
“好啊,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甄真说道,“没事,我相信娘娘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一百九十一章
甄真还没有等到皇后娘娘的第二次宣召,元泰人的十日之期已经到了。虽然有几个大臣表示愿意让自己家的姑娘去和亲,但最后拟定的名单都有谁,和亲的公主是谁,都还不知道。
甄诚去上朝时,右眼皮跳得厉害,他抬头看看天空,像他的心情一样乌云压顶。
朝堂之上,俊美的元泰使臣盛连利面无表情的听着太监念出和亲的名单:奕亲王之女靖安公主凤娟,刑部尚书费凡之女费菲,户部侍郎谢朗之女谢瑶,文正候金楷之女金平君,临海将军甘亮之女甘秋,大理寺正卿彭乔之女彭辛。
太德皇帝问道:“贵使满意么?”
盛连利微微笑了一下,拱手说道:“大宁皇帝陛下,这奕亲王膝下无子,仅有一女,本来还想招一个女婿入赘,延续他家的香火。陛下要他的女儿去和亲,岂不是要了他的老命?”
太德皇上不紧不慢地说:“贵使勿恼。朕也想让亲生女儿去和亲,怎奈大的女儿们已经嫁人,小的两个女儿还不到五岁。故而只能从宗室里面选人。还望使臣海涵。”
盛连利说:“元泰和亲本是为了两国能够长久的亲睦友好,相信陛下也是这样想的。但是这事情做起来显得诚意不够嘛。”
“贵使何出此言?”太德皇帝问道。
“请恕在下直言。陛下万岁之后,这江山是不是应该交给太子呢?”
“那是当然。”太德帝回答。
“敢问贵国太子是否希望未来元泰与大宁两国之间也能保持和平呢?”
“贵使放心,大宁上下一心。”
“既然如此,太子是不是应该让自己的女儿来一起守护这份和平呢?据在下所知,太子之女去年就已经在寻觅夫婿了,难道我元泰皇帝还入不了大宁太子的眼吗?”盛连利的意思相当明显——和亲的公主要太子之女。引得朝堂一阵窃窃私语。
太德皇帝呵呵呵呵笑了:“使臣误会了。选奕亲王之女还有从辈分上考虑的原因。奕亲王虽然比朕还年轻,但是从辈分上来说,他是朕的叔叔,凤娟是朕的妹妹。和亲之后,贵国皇帝算是朕的妹夫。如果选太子之女和亲,辈分差得有点儿大,怕贵使回去不好交差。”
朝臣们想到元泰国君娶了太子之女,就要管大宁的皇帝叫爷爷,都大笑了起来。
盛连利等笑声平歇,从容地给太德帝作揖道:“多谢陛下体恤,在下十分感激。只是元泰不讲究辈分这样的虚礼,更看重联姻背后双方实际利益。相信大宁也是这样考虑的。所以恳请陛下选太子之女和亲!”
盛连利语气很温和,立场却是丝毫不松动。
大宁朝堂上的窃窃私语很快变成了激烈的争论。一个大臣站出来说:“启禀皇上,和亲当然也要讲两厢情愿的。元泰是来求和亲的,难不成要变成逼婚?”
盛连利反唇相讥:“既是两国和亲,这就不是两家人的事,而是与千百万百姓性命相关的两国之事,难道这样的大事面前,不应该好好谋划,以期得到最大利益吗?难道这位大人平时就是那样随随便便的处理国家大事的?”
接着盛连利转向太德帝,说道:“陛下,我元泰提出和亲,本就是为了两国的和平而来。在这里有的大人表面上不反对,但是心里对和亲是有异议的。也许这些大人对元泰还不够了解,对元泰有误会,故而在下做为元泰使臣,还有一事要请。”
“但说无妨。”太德帝准了。
“元泰国康宣王盛连利愿娶礼部侍郎甄诚之长女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