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民乃胜利之本,这是当初有一个圣人说的。”毛龙就大言不惭的将这句经典的圣言之言说了出来。
当然,这句圣人之言,还是在几百年后才出现的,毛绒就欺负在座的几位学识不深,但这句话,那是再精辟不过。
朱明是有学问的,但他的学问也不过是后世初中的水平,对圣人的言论根本就没有读全过。
虽然怎么也想不起来哪个圣人说过这句话?但他理解了这句话精辟的神髓,于是不由得神往佩服的说道:“毛帅口中的圣人,的确是说到了天下至理之处,兵来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民是保家卫国的根本,兵民结合才是王道啊。”
见到两个人理解了自己的说法,毛文龙就得意的继续说道:“我们东江镇孤悬海外,内地的百姓是绝对不会愿意到我们这里来担惊受怕的,同时我们这个皮岛土地贫瘠,更没有人愿意来跟我们受苦受罪,中原的百姓宁可在中原地区乞讨,也不会来我们这里,如此一来,我们想要站住脚跟,,和建奴死战,兵员也就成了问题,将士们的后勤补给也就成了问题。但是我们却占有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辽东的难民。”
难民不是包袱,而是站稳脚跟的基础,这让两个人有些迷茫。
毛文龙就信心满满的解释:“辽东的难民,每一个人都经受了建奴的残酷剥削与压榨,每个人的身边,都有死在建奴手中的亲人父母,身上背负着累累的血债仇恨,只要我们将他招募到军队里来,这样怀揣着不共戴天之仇的百姓,就成为我们最坚定的追随者,成为我们最优秀的战士,想当初,走到今天,也正是因为这些追随者,一路坎坷艰难的发展到了今日,难道这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吗?”
听到毛龙这样的解释,两个人的眼中不由得一亮。这话说的对呀,只要将那些苦大仇深的百姓们招募到军队里来,给他们报仇雪恨的机会,在战场上,面对凶狠的建奴,他们绝对会爆发出巨大的复仇心态,绝对是以一当百。
有了这样的军队,大事已经就成了一半。
“而这些难民,吃了无数的苦,忍受了无数的难,也就锤炼出他们坚韧的性格,再苦再难的日子,对这些百姓来说,不过是等闲罢了,而只要我们给他一点点的机会,他们就会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爆发出巨大的热情,会为我们提供一切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并且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有了这样的百姓基础,我们何愁大事不成?”
毛文龙的信心立刻让两个人感觉到前途一片光明,原先让两个人头疼不已的难民问题,终于让他们看到了这巨大的潜力。
“毛帅说的是,有了这样的人口基础,我们就有了生产物资的人手,有了这么巨大的人口基础,我们就有了源源不断同仇敌忾的兵源,如此发展下去,建奴何愁不灭?”朱明激动的用拳头连连捶打着自己的大腿,兴奋的无以复加。
别说这两个人,就连王洪亮和冯世宝也被这种信心感染,激动的将毛文龙的兵民乃胜利之本的名言写入报告里。
结果,这个名言对天启,对信王,尤其是对孙承宗触动极大,天启和孙承宗因此改变了原先拒绝辽民入山海关的思想。
孙承宗督师辽东,收拢辽东难民百万,屯田五千倾,训练以辽东人为主的关宁铁骑十五万,收复失地四百里,一时间顶住了建奴的进攻,在一段时间内,稳定了辽西的战争局势。
当然,那都是后话,现在毛文龙给了大家巨大的希望之后,就要说说实际的操作方式了,好民还要好政策,还是那句,讲大道理和百姓来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让他们有口饭吃,让他们安居乐业才是根本。于是,就将自己的民政办法说了出来,最终坚定的说道:“绝不赈济,不养成百姓不劳而获的习惯,这是咱们东江镇坚决要执行的政策,这是雷打不动的。”
听明白了毛文龙的施政方针,朱明和单荩忠真的算是大开了眼界,感情事情还可以这么办,并且办得这么好,于是两个人也就开始了进行议论。
单荩忠就兴奋的说道:“长山岛面积广大,中间还有一片平原,我们完全可以将那里原始森林砍伐掉,开垦出一片又一片水稻田,建设成我们东江镇的粮仓,就可以解决我们一部分粮食,最少解决现在长山岛上的难民吃喝,是没有任何问题。”
冯世宝就插嘴建议:“长山岛周边鱼类丰富,用砍下来的原始森林的木材,打造许多渔船是没有问题,如此让百姓们出海打鱼,岂不更是丰富了大家的吃食,到时候,我就可以天天大鱼大肉了。”
单荩忠不得不佩服这个太监的见识,连连拱手恭维称谢。
其实在大明朝廷里,有知识有学问的太监不在少数,毕竟在大明朝廷的后期,皇宫里是有专门培养太监的书院,出来的一批优秀人才,绝对不比外边那些秀才举人们差。冯世宝不过是这一批人里的劣等生,要不也不至于在当初,将他派来这个孤悬海外的穷乡僻壤来。结果这个家伙倒是因祸得福。命运这个东西,变化无常,谁能说得清楚呢?
朱明先道:“旅顺,自古就是良港,山峦环抱,天然的遮风挡雨,港内水深平静,3000料的大船都能够停靠,而他和山东的登莱不过是一水之隔,原先辽东还在大明手中的时候,这里就是连接山东内陆和辽东的中枢所在,如果按照皮岛港口的发展方法,前途将不可限量,安置许多难民,让他们有工可打,有饭可吃,绝对没有问题。”
其实解决事情的办法,是有很多种,之所以大家都被困难所困扰,是因为没有打开思路,人们往往思维方式就是爱钻一个牛角尖,钻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但这时候,只要有一个人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困难,他的思维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