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01章 煞科
爱恋没经验,今天初发现



遥遥共他见一面,那份快乐太新鲜...



卢小妹一边美滋滋地哼唱着歌曲,一边拿着地拖在拖洗着地。



卢爸听着眉头不由皱了皱,把报纸放下,抬头向卢小妹问道:“你大哥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我哪知道,昨天他又没打电话回来。”卢小妹把拖把一撑,嘟了嘟嘴。



“那你再打电话给他,催他马上回来。”卢爸黑着脸色道。



“哼,你以为国际长途电话费便宜呀,一分钟就收几十块呢,电话公司正似个吸血鬼。”卢妈正帮卢东杰烫着西装,听到顿时没好气地道。



“哼,他还有心情在曰本游山玩水,我怕他回来都快变过街老鼠了。”卢爸冷冷一笑。



“唉,哪有你这样咒自己的仔。”卢妈瞪了他一眼,埋怨道。



“呐,不信你自己看报纸啦。”卢爸把一大叠报纸放在台面上。



听卢爸这样一说,卢妈和卢小妹都有些好奇地凑了过来。



「绝代双骄,掀起少女旋风,横扫半个香港流行乐坛」



这是「东方日报」的娱乐新闻报道,带有软性广告性质的嫌疑。



环球音乐公司先后为两个少女推出两张细碟,引起无数年轻歌迷争相抢购。



一张是况美芸的专辑「恰似你的温柔」,刮起一股甜甜的少女恋爱风,席卷了全港校园青少年。



另一张细碟是张园园的「初恋」,一张细碟三支歌,也是一种另类的少女情怀风,前面两支还好,后面的一支歌就让人大吃一惊了。



一首风格如此标新立异的「的士够格」歌曲,让无数青年男女听得摇头晃脑起来。



看完了第一份报纸,都是赞的,两母女看了一眼卢爸,然后再翻下一份报纸。



「煞科」一首划时代的音乐作品。



这是「明报」在其报章上使用新闻标题。



煞科,一般只是用于电影杀青的一种用语,它首次出现了流行曲歌词中。



全港第一首粤语的士够格(disco)风格歌曲横空出世,比外国同类型歌曲,节奏更快,动感更劲,让香港流行音乐进一步走向世界最前沿。



据本港著名青年钢琴家林敏怡透露,她亦有份参与这首单曲的制作。



据她介绍,这首单曲大量运用了不同的电子音乐混合,是香港流行音乐有史以来最惊人的创新之举。



虽然使用电子音乐的演奏,在法国和曰本就很流行普遍了,在香港,不能说没有,但绝对少见是事实。



这种电子音乐的冲击,如同划破长空的回声,一连串十二音列,使人久久不能回复平静。



很高的赞誉呀,这也有问题?两母女暂存疑问,再翻下一份报纸。



「昔日邻家女孩,如今夜店女王」。



这是「天天快报」的报道标题,也是颇有标题党的嫌疑。



昔日唱着童趣歌谣的乖乖女张园园,摇身一变,成为了夜店舞曲的女王。



在湾仔和旺角一带的新潮酒吧和舞厅,以往这些都地方都是放劲爆的欧美音乐,很受年轻人的喜爱。



但自从这首「煞科」出现后,无与争锋,她就成为夜店的最新宠儿了。



本港的几家大型的夜总会不惜重金邀请张园园客串演唱,但其父母以其未成年为由,不准其出入夜店场所表演。



以上这些都是报章娱乐版面的报道,社会版面的新闻也有报道。



「一支歌,带动一个产业兴旺」



这是左派媒体「新晚报」使用的标题,角度不一样。



自张园园这张唱片上市出街,本港电器行和音乐中心的Hi-Fi(音响)销量大增,连同唱机、唱片、录音机、录音带等一系列商品销量大增,成为了相关行业的最大赢家。



本港行销的几大品牌Hi-Fi的代理商正考虑,邀请张园园代言其产品。



「本土的音乐的崛起」



这个是「星岛日报」专栏撰稿作家的标题。



开篇铺陈,先分析香港流行音乐的多样性,从欧西流行曲、国语时代曲、广东小调、鸳鸯蝴蝶派、低俗鬼马歌,再到现在的粤语流行曲。



接着从流行音乐文化,在过渡到分析社会发展,从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土地,然后洋洋洒洒分析一通,说得云里雾里的。



反正卢母和卢小妹是没搞清楚这个专栏作家在写什么,直接略过了。



新闻,有褒,自然有贬的。



「煞科?噪音制造者的罪魁祸首」



最近各区议员办事处接到多宗市民投诉,无论公众地方,还是私人屋宇,最近噪音频频扰民,比地盘施工的噪音更加广泛。



尤其是以大街的唱片行门口的大音响,还有年轻人在家里的Hi-Fi,天天放着这首劲爆的音乐,让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