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63章 人口增长与修法!
对于人口增长一事,嬴政的态度极为的坚决,他心里清楚,大秦帝国想要雄霸万世,人口便是重中之重。



特别是时间越长,人心将会变得更加难测。



现如今,长安的学宫已经开始修建,南下一事,王翦亲自坐镇,对于嬴政而言,巩固朝廷统治便是最大的一件事。



特别是土地改革已经逐步结束,大秦的盛世必将会到来,人口不足,将会成为拖累大秦帝国的主要问题。



对于有些事情,嬴政想法很多,但是条件在限制,有些事情他只能循序渐进。



特别是人口爆发,这件事说容易也容易,但是要说是艰难,也十分的艰难。



粮食,和平缺一不可。



虽然大秦帝国即将对于极南地用兵,但是大秦内部,在中原之上,大秦陷入了和平。



这对于大秦帝国是一件好事。



为了粮食,嬴政放弃了南越等地,将目光看向了极南地,而且大秦皇家海军也已经开始试航。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嬴政唯一考虑的便是稳住。



只有稳住,大秦帝国才能向死而生。



“陛下,这只是你的想法,一旦发布人口增加诏令,极南地没有找到一年两熟的稻谷。”



“大秦皇家海军没有找到土豆等农作物,恐怖的消耗,将会让大秦帝国在第一时间陷入尴尬的境地。”



王绾作为大秦帝国的丞相,这一刻脸上的担忧一点也不少,因为他清楚,这样做的利弊。



这等于是将大秦帝国的未来直接是寄托在嬴政的一种幻想之上,作为帝国丞相,王绾对于此不敢苟同。



他没有嬴政那样的见识,自然不会相信土豆以及红薯这样堪称是神物的农作物会真的存在。



他的意思是,以稳妥为主。



王绾喝了一口凉茶,沉吟了片刻,朝着嬴政,道:“陛下,老臣以为大秦帝国走到今日不容易,应该稳妥起见。”



“等武成侯攻下极南地,得到了一年两熟的稻谷,便放开关中人口生养。”



“等到大秦皇家海军寻找到那一种亩产二十石的农作物回来,再行放开整个关外。”



王绾放下茶盅,对着嬴政语重心长,道:“陛下,有道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当下的大秦,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老臣以为,变革是必要的,但是保住大秦帝国才是一切变革的基础。”



“陛下,变革者永远都是孤注一掷的,甚至于举世皆敌,当年商君亲手铸就大秦崛起的基础,不也最后五马分尸么!”



“朕知道这些!”



对于王绾的担忧,嬴政不是没有想过,万一没有找到土豆红薯,万一没有找到一年两熟的稻谷。



但是,嬴政更清楚一点,如今的大秦帝国,若是不继续往前走,就只有轰然崩塌的可能。



不管是找没有找见一年两熟的稻谷,亦或者没有找见土豆与红薯,大秦帝国的脚步都不可能停得下来。



大不了,以浩荡雄兵破敌,以掠夺诸国以养大秦,走一走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走过的路。



有道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场战争爆发,虽然耗钱,但若是这一场战争胜利,便可以得到一个国家的财富。



战争也可以赚钱!



所以,灭国之战势在必行,人口增加的诏令也必须要推行,在这个时代,人口基数便是一切。



“但是,朕有不得已推行的理由,这个大秦朕付出了心血,爱卿放心,朕绝对不会让大秦生乱。”



关于李康一事,他没有办法解释,只能以皇权强行压下,纵然这样做,会让君臣之间生出嫌隙,但是他不在乎。



以他如今的威望,足以压下任何的不满。



……



“诺。”



长长的叹了口气,王绾点了点头,他不在挣扎,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如何据理力争,也不可能改变嬴政的决定。



虽然嬴政的威望与日俱增,但是一直以来,在朝堂上,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很少乾纲独断。



但正是因为如此,只要是嬴政乾纲独断,往往才更加的说明一件事,不容更改。



……



蒙毅与王绾离开,这个时候,赵高匆匆走来了。



“陛下,廷尉已经到了偏殿!”



“嗯。”



点了点头,嬴政朝着赵高,道:“传,同时准备小宴!”



“诺。”



赵高走出书房,一刻钟之后来到了偏殿,对着毕元,道:“廷尉,陛下传召。”



“诺。”



……



“臣毕元拜见陛下,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