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08章 一世为将,便要有担当!
南望咸阳,蒙恬双眸之中满是期盼。



从不断从咸阳传来的消息,很轻松就可以判断出嬴政的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开始朝着宽政的方向一点一点修正。



蒙恬心里清楚,他忠诚的只是始皇帝,纵然是眼睁睁看着大秦朝局变动,也只能在心里干着急。



他心里虽然压力很大,却也清楚只要始皇帝身体健康,短时间内大秦帝国不会发生大乱,而且很明显始皇帝在改变。



对于他而言,这是最好的一个征兆。



虽然扶苏被放逐,看似被始皇帝放弃,但蒙恬却从蒙毅的家书中得到了一个消息,扶苏的嫡子入住秦宫。



而且始皇帝对于这个孙子很喜欢,大有培养之势。对于蒙恬而言,其实这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大秦帝国的太子是不是扶苏,根本不重要。他也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宽政,改变现在的僵硬法治。



在大秦帝国之中,虽然秦法没有明确的规定武将不得干政,但是在百年以来的经验下,除非是军转干,否则不会轻易涉足。



蒙恬心头有冲天志向,同样的他也有出将入相之才。



正因为如此,他对于这个帝国是有思考的。在他看来,李斯与始皇帝走的太过于极端。



当年秦国之所以崛起,正是因为孝公不守旧制,任用商君卫鞅变法,有道是: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只有变,才能通。



如今的大秦帝国由秦国兼并山东诸国形成一个巨大的帝国,在这个时候,帝国内部不光是老秦人,太过于复杂,只有变化才可以。



唯有变化,才能让现在的制度更加的适合当下的大秦帝国,缓和帝国与天下国人百姓之间的矛盾。



一念至此,蒙恬不由得心头微微暗淡,只可惜他不是大秦帝国的丞相,他更是一个手握三十万大军的武将。



而这也是他与扶苏合作的原因,他们的政治理念,在一定的程度上是重合的,他不是文吏无法多言,但是皇长子扶苏可以。



只可惜他看好的青年,让他失望了。



蒙恬心里清楚,扶苏他是指望不上了,现如今,只能期待始皇帝的变化以及对于天下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时冲动。



蒙恬不是不清楚他的处境,若是一直插手这件事,会让他变得危险。



纵然有祖训护身,却也会恶了始皇帝,但是他曾经记得父亲的一句话,从来都不敢忘记。



一世为臣,便要有所担当。



他们蒙氏一族为了大秦帝国付出了太多的鲜血,他做不到明知大秦帝国走错了路,依旧沉侵在权力之中无动于衷。



……



“华夏积弊久矣!”



“各国诸侯耽于陈腐王道,流于一隅自安,全无天下承担,全无华夏之念!”



……



“凡此等等,天下何堪?长此以往,华夏安在……”



蒙恬语气幽幽,南望咸阳:“陛下,你可还记得当初的志向,可还记得盘整华夏的心思!”



他承认嬴政是一个前所未有,堪称是开天辟地的帝王,眼光卓绝,更是高瞻远瞩,但是,对于大秦积弊一事,他心中担忧不减反增。



虽然大秦锐士在手,便可以压制一切牛鬼蛇神,但,这不是长久之法。



“大将军,使者已经到了!”



就在蒙恬思虑之间,韩信带着辛胜走进了北地军的幕府之外,三丈之地,然后走进来对着蒙恬禀报,道。



“带他进来!”



“诺。”



这个时候,蒙恬并没有在意快马特使一事,毕竟北地军与太尉府官署之间有快马特使往来是常事。



他以为这不过是一次常规性的命令传达。



……



“太尉府官署文吏辛胜见过大将军!”



对着蒙恬行了一礼,辛胜将铜管取出递给韩信,然后朝着蒙恬,道:“大将军,太尉亲书。”



“韩信去准备一下,让特使休息,一路奔波,想必是乏了!”



蒙恬挥了挥手,虎目之中浮现了一抹凝重,他可是记得清楚,太尉尉缭因为他父亲的举荐步入大秦朝堂。



是以,始皇帝是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而尉缭又是一个生性谨慎的人,这一点,就算是武成侯王翦也比不上。



从他北镇九原,而尉缭走上太尉之后,他们之间并无往来,最多只是他是北地军统帅,而尉缭是太尉府官署的太尉。



他们之间的消息,基本上来自于文吏奔波,特使传达。



“诺。”



……



看到韩信与辛胜离去,蒙恬眸光微凝,他端详着铜管许久都没有打开。只是在他的心里,却是震动不已。



尉缭第一次明面上修书于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