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军校疑惑道:“我说道爷,你身边怎么还有一女子?”
“是江湖朋友,结伴来京城的。”张四九道:“这不路过兵营,被一起带进来了。”
“行吧。”那军校妹再问什么,叫张四九等三人跟着他一起走。
很快一行来到兵营里面最大的帐篷前,那军校压低了声音道:“里面住着的是福王,王爷现在正在睡觉,等他醒了你们就进去见他老人家。”
“福王?”张四九愕然,“朱常洵?”
“大胆!”那军校冲张四九断喝一声,“你敢直呼王爷的名讳?”
谁知这军校声音有点大,直接将正在睡觉的福王给吵醒,不耐烦道:“外面什么人喧哗,吵了本王的美梦?”
军校急忙跪倒在地上,“请王爷饶命,请王爷饶命,是小人给王爷找来了算卦的先生,结果……”
“先生在哪里?”
帐篷内传来脚步声,接着一个穿着白色长袍,头发略微有些散乱,圆圆的脸蛋上还带着睡意的中年男子掀开帘子出来,急忙道。
“这就是福王?”
张四九打量着眼前之人,见他高一米六五左右,长圆脸,黑眼圈极重,估计经常组织多人运动。
然后身材微胖,看起来四十五六上下,保养的不错。
“估计实际年龄比看起来的要大。”张四九心道。
张四九看福王朱常洵的时候,朱常洵也瞧见了张四九,谁叫张四九穿着一身道袍,那么醒目呢。
“哎呀,终于给我找到一个可问之人了,来,快请!”
朱常洵一把抓住张四九就往营寨里面带,白朵朵和辛十四娘跟着进去。
进了营帐,张四九就见里面的空间挺大,从门口开始地上铺着红色的毯子,直铺到正对着门的另外一面墙,在墙根上摆着一张座位,上面铺着白色的老虎皮。
这显然是朱常洵的主座。
主座的两边是各自四把椅子,旁边配制着桌子,显然是给其他的将军们坐的。
桌子、椅子的后面用屏风隔开,左边是卧榻,是睡觉的地方;右边是书房,书桌上还放着棋盘,显然是读书娱乐的地方。
“两室一厅啊。”张四九心道。
此时朱常洵已经坐在了主座上,冲张四九招手道:“来,来,近前来,给我算一卦。”
接着朱常洵冲白朵朵和辛十四娘道:“你们随便坐,别客气!”
张四九一瞧,没想到朱常洵还挺好打交道。
不过张四九也明白,朱常洵这是心情好,所以显得平易近人,若是他不高兴的话,要杀个把人连眼睛都不眨。
白朵朵就大大咧咧坐下,辛十四娘却不坐,杵在那里。
张四九走到朱常洵的面前,距离他就三米的距离,站着道:“不知王爷召唤,有什么事情?”
“算卦啊!”朱常洵道。
“算什么挂?”张四九道。
“哎!”朱常洵叹息一声,把当下自己的处境全部告诉了张四九。
原来朱常洵论起来是崇祯的叔叔,驻地是洛阳,也就是河南。
因为河南旱灾的缘故,福王到京城来避难。
崇祯一琢磨,福王是自己的亲叔叔,在京城待着算什么事。再者福王当年就差点被立为太子,崇祯怕万一他在京城待久了,自己的皇位不安稳怎么办,于是就想着找个事儿把福王给支出去。
正好大明境内叛乱频发,于是崇祯就下旨,叫福王招兵,然后派他当统帅出征。
“陛下叫我征召十万大军,再加上他给我的五万,一共是十五万出征。”朱常洵道:“但是出征谁,他叫我自己选。”
朱常洵告诉张四九,他现在就在纠结出征谁,“道长,您帮我算算,我出征谁最平安,不求获胜,能安然无恙就好,最好别受罪,我实在受不了军旅生活。”
张四九心说,这就是一个二世祖啊,只知道在王府里面享乐,叫他但凡干点活就不行。崇祯竟然担心这样的人影响自己的皇位,只要是个明眼的人都不会选他当皇帝吧。
不过像这样的朱常洵,拿来当傀儡是最好的,忽悠他去打张献忠还不是简单。
“王爷,如今天下叛乱很多啊,您叫我帮您算哪几家呢?”张四九道。
“道长稍等!”
朱常洵颠儿颠儿地跑到屏风的后面,也就是书房的位置,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名字拿回来给张四九。
“就算这几家。”
张四九一瞧,上面写着刘国能、罗汝才、张天琳。
“就这三个?”张四九哑然,怎么没见到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名字。
“就这三个。”朱常洵道:“他们的势力比较小,士卒也不多,打他们我还是有点底气的,要是张献忠和李自成,我自问还没那个本事,我不想去送死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