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 第一百零五章:前朝皇室余孽?局势严峻的镇北关【求月票】
“可如果用船的话,那就不同,遇上好的时候,时间可以直接省下三分之一。”



“且下官之前也打听过,我大魏打造的海船,可以抗住一些小的风浪。”



“且海船吃水深,意味着运送的货物也就更多。”



“即便只是来去一趟,那至少也是几十万两白银的利润。”



宋公文算是彻底明白了。



对方是想要用海运,来代替陆地上的交易方式。



而陆上运货,必须要用的马匹和骆驼,可这样一来,运送的货物就少,加上长途跋涉,路上会出现很多,比如贼寇、比如天气恶劣,非常不稳定。



可若是换在海上,确实更方便,好处也更大。



宋公文并不是什么迂腐之人。



自然明白其中的意义。



一但与那些国家,彻底开始了交易,那必然会拓宽整个大魏财政收入路子。



几乎可以说,是百利无一害啊!



“好啊好啊。”



思绪至此,宋公文不由开始感叹,眼中带着兴奋之色,望向孙克俭,道:“你这个主意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啊?真的太好了,只要能稳定下来,那我大魏以后,再也不愁银子用了。”



“阁老谬赞了。”孙克俭闻言,继续道:“而且,海上贸易一但能做成,咱们也能让商人参与进来,让他们去其他的一些国家做生意,然后,咱们在这个条件上,增加海税。”



“到后期,朝廷主要掌握最主要的货物的交易就可以,其他的,都能够放手。”



“又能赚其他国家的钱,又能赚商人的钱,总之,好处多多啊。”



此刻,孙克俭很开心。



因为在家族做的那些生意,在其看来都不算什么。



再厉害又能如何呢?无非是富可敌国而已。



只有朝廷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生意,那才是大头,一趟几十上百万两白银,以后甚至还更多。



能不能赚钱无所谓,主要是享受这个过程。让所有人看看,谁说自己没这方面的天赋?我孙克俭做的,可是诸国的生意,谁能比?



至于旁边的宋公文,也是不断点头,认为这个计划绝对可行。



“不过”这时候,孙克俭却叹了口气,道:“海上贸易虽然好,但问题就在于海寇之患,那些人比草原蛮子更狠,若不解决这些人,此事就无法做成。”



海寇,顾名思义,就是海上的贼寇。



他们漂泊在大海中,神出鬼没,手段亦非常残忍。



大魏的沿海地区的百姓,就时常遭受这些贼寇劫掠。



“没错,想要开启海上贸易,海寇确实是个大问题。”宋公文听到此话,也是这样认为的。



大海的情况,比草原要复杂太多了,若无法解决,这件事情就做不成。



只是很快,他忽然神情一变,眼中带着惊愕之色,当即开口道:“孙大人,我想,关于海寇的问题,陛下可能已经预料到了。”



什么?



陛下已经预料到了?



孙克俭顿时一愣,忍不住道:“阁老何出此言啊?”



“你应该知道,前镇北大将军赵继光,已经被陛下任命为海州指挥总使了吧?”宋公文道:“海州水师,其实在先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但因为海寇之患并不严重,所以水师的建立,也不受重视,就连指挥总使这个位置,也一直是空缺的。”



“可陛下,为什么突然突然派赵继光前往?赵继光可是老侯爷的长子,镇守北境数年。”



“虽说做的不尽如人意,但在军事上的才能,在我大魏无疑是排在前列的。”



“有他在,定能够整训水师!”



宋公文越说越激动。



起初他还不了解,为什么陛下要突然赵继光去统领水师。



可如果是为了对付海寇的话,那就能解释通了。



毕竟之前的大魏一般的军队。



都是为了北境准备的。



水师虽然有,但整体实力不行。



可若是有了赵继光这样的人,那不出几年,必然能够焕然一新。



尤其在听到海上贸易之后,宋公文更是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当即开口道:“难道,陛下早就发现了海上贸易的好处,所以整训水师,为的就是情理海寇。”



“为我大魏与各国的交易,清理出一条安全的海路!”



“啊?陛下早就发现了?”



旁边,孙克俭听到这句话后,整个人有些懵,忍不住道:“可关于海上贸易,是下官提出来的啊?”



“你懂什么?”宋公文当即瞥了对方一眼,继续道:“陛下乃千古圣君,目光无比长远。”



“我们能想到的东西,陛下能看的更远,而我们想不到的东西,陛下也能够想到。”



“海上贸易这个主意,的确很新奇,但陛下怎么可能想不到?”



说着,他转身望向孙克俭。



然后谈论自己对于陛下的印象。



从摊丁入亩、组建东厂、放燕王就藩等等,其实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在陛下的掌握之中。



“原来如此啊。”孙克俭被说服了,最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若真如此,下官的这点小聪明,在陛下的面前,可能不算什么了。”



“对了阁老,您说,会不会是陛下也发现了我的这方面才能,才让我当的户部侍郎啊?”



虽然孙克俭做生意不行,但他的主意还有想法。



确实让宋公文赞叹。



此人,确实是一位有才华的人。



而至于对方所说的,他当即也点了点头,道:“有这个可能性,你应该也知道,当年我也只是个小小的大理寺少卿,但陛下力排众议,将我扶上了这个位置。”



“而提拔你,也肯定是陛下慧眼如炬,给了你一个机会!”



孙克俭闻言,点了点头。



难怪自己初次面见陛下,陛下就对自己如此客气。



原以为是太后的,但想来,是陛下看出了自己的才华啊。



“好了,这些事情不用多想。”



这时候,宋公文道:“为今之计,就是尽快开启边关互市,而这件事情,既然是你提出来的,就交给你亲自去办好了,记住,一定要在三个月内有所收获。”



“在今年税收没有上来的情况下,户部现在的存银,也只够维持北境和辽东将士三个月了。”



“我会给你写一份文书,同时与兵部打个招呼,给个手令,让你在北境行事更方便。”



说完,他将手中的五十万两白银的银票,交到了对方手中。



户部的文书,可以让当地官员配合。



而兵部的手令。



这是可以调集一些人。



毕竟这是和草原商人打交道,要有些保障才行。



至于海上贸易之时,其实并不用着急,毕竟海寇的事情还没有解决。



且前期还需要大量的准备才行,不是一两天就能做成的。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支撑两线作战的银子。



“下官定不负所托!”



孙克俭当即也接过银票,当即道。



之前就是因为手上人不够,才被草原商人抢夺货物。



现在自己能带着大魏的一些将士,那这些事情就无需担忧了。



再说,北境那个地方他也很熟悉,还有人脉,自己去肯定能办好。



随即,二人又交谈了一些具体细节后。



孙克俭则自顾自的离开了。



互市是个大工程。



具体怎么弄,还需要做了才知道。而正好兵部的手令,也需要一两天,他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好好规划一下。



至于宋公文,在做完这些后,则彻底松了口气。



燃眉之急总算是解决了。



按照他的估计。



此次加上路上花费的时间,应该只需要一个多月。



可能前期不会有很多财政收入,但只要能维持住两项将士正常的粮饷就可以了。



思绪至此,他又不由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对方已经前往辽镇。



因为骑的是快马,应该过几天,就到了吧?



摇了摇头,他不再思考这些,而是转身继续去处理那些账目。



因为还有变法之事要进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宋公文恐怕要忙的不可开交了。



不过好在,因为龙阳府试点已经成功。



各府各地的百姓,都很期待。



虽然士族竭力阻止。



但他选择的变法的重点是江南,那里有王守元暗中支持,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所有的一切,都在有序进行着。



皇宫。



还是在丹房。



魏云弈看着面前的丹炉,神色有些郑重。



由于上次炼制大还丹的时候,出了些问题,导致不如人意。



因此他这段时间,对于炼丹的事情可以说是无比上心。



几乎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待在丹房之中。



只不过。



魏云弈对于炼丹确实不够了解,将药材投入后,只能静静的等待。



虽然所有的步骤,全部都按照《丹解》上面严格进行的。



可他稍稍思考了一下,觉得此次可能比上次好。



但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能练出四颗大还丹已经算相当不错了。



“这样下去,药材浪费不说,也没有多少成果。”魏云弈叹了口气,然后站起来,走出门,稍稍思考了一下,就将王瑾召过来道:“朕之前交代你的事情,有眉目了吗?”



“回禀陛下,奴婢已经拟定了一个人选。”王瑾道:“是龙虎山老天师的亲传弟子小天师。”



“此人虽然年轻,但据说得了老天师的真传,而老天师,乃是丹道这方面的宗师。”



“本来奴婢想要这位老天师的,但此人行踪太过于隐秘了。”



“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到那位小天师。”



说到这。



王瑾低着头。



龙虎山老天师的弟子?



闻言,魏云弈陷入了沉思之中。



对于小天师,他并不了解,但那位老天师可是鼎鼎有名。



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得道高人,无论是在武道上,亦或者丹道上,都极为出色。



尤其在后期,仙人降世后,这位老天师也曾经出现,展现出极强的实力,与仙人大战。



只可惜,他的实力比不过武王,更别说对战仙人了。



毕竟老天师的力量,只在于丹道之上。



但不管怎么说。



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而现在,王瑾说要请小天师,魏云弈倒是觉得没问题。



老天师的亲传弟子,怎么说都不会太差。



当即,他点了点头,道:“好,这件事情你尽快办,将那小天师请入皇宫之中。”



有专精于丹道的人在,之后炼丹也会轻声许多,也无需自己去理会。而且还能获得更多的正品丹,提升实力起来更快。



“奴婢遵旨!”王瑾闻言,当即恭敬道。



接下来的时间之中,魏云弈并没有呆在丹房,也没有前往寝殿。



而是去了瑛贵妃的宫中,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这个月已经过去了十多天。



除了北境和高阳国两件事情之外,并没有什么。



因此赵灵瑛收到的奏折,大多数是关于这两个地方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有关于变法。



之前魏云弈已经同意。



变法在全国施行。



如同预料中的那样,有关反对变法的人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以江南一带最为激烈,新任两江巡查使似乎又开始了写奏折的状态,光是这两天送来的,就多大十几本奏折。



难能可贵的是,对方每一本奏折居然内容还不一样,几乎是从各个角度反对变法。



并且言辞犀利无比,像是一但变法继续下去,整个天下都要乱了。



尤其魏云弈还注意到了一点。



就是属于江南一带、或者其中派系的官员。



似乎都在这时候,以王守元为首,支持他的观点。



由此可以推断,此人都要成为江南士族的领袖级人物了。



这一点,可以说是让他非常高兴,因为魏云弈害怕的,就是那些江南官员在这种时候,还分什么派别,明争暗斗。



如此情况下,万一和龙阳府一样,被老丈人得手,将变法推行了下去怎么办?



现在好了,有了王守元这个领头人,就可以将士族拧成一股绳。



而这样一股力量,可是相当庞大的啊。



绝对能让朝廷产生动荡。



届时,气运想不削弱都不可能。



本来,魏云弈想着,是不是添把火,驳斥一下王守元。



可因为了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觉得身为皇帝,态度一定不能明确。



如此就能让下面的人觉得,自己在摇摆,从而让士族产生一种错觉,可以加大力度,继续反对变法,甚至还可以闹起来。



所以对于这些奏折,他没有选择驳斥,也没有选择留中,而是安抚。



现在魏云弈最期待的,就是王守元感觉自己的态度后。



然后鼓动士族,进行全方位的对抗。



事实上。



魏云弈也可以选择取消变法。



但问题就是,一但这样做了,那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想要败坏如今的王朝气运,就必须将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只要自己能拿到败坏后气运兑换出的昏君值。



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就这样。



魏云弈抱着这样的期望,离开了景德宫,告诉瑛贵妃好好处理奏折之后,自己则是转头前往皇后的坤寿宫之中,等待晚膳。



至于身边的王瑾,因为也到了轮值的时间,就选择回到住所。



因为今日魏云弈再一次问起了关于寻找方士的进展。



因而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小李子等人。



询问有关于雨化天的消息。



毕竟寻找小天师,可是交给了这位师兄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