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 第一百一十七章:提拔张应星,陛下欲天下大同?【求月票】
寝殿之中。



魏云弈神情有些惆怅。



对于运河和魏直道两个计划,他是非常看重的。



不仅是因为这是败坏气运的重中之重,也因为清楚这两件事情,影响着后代子孙。



但凡出了问题,那必然殃及数代人,根本就马虎不得。



因此负责这两个工程的,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



而不是像之前,随便找个人就可以上了。



尤其是大运河的计划。



需要严格执行。



不然处理不好,就很容易造成水患,会殃及至少数百万人。



毕竟大运河,按照魏云弈的考虑,要连通着北方与南方,全长怕是要达到两千多里地。



两千多里,途径几十个府地,绝对是不能有出任何事情的。



无论如何,都必须要经过慎重的考虑。



实际上。



他确实能够从工部挑一两个人来做此事。



但问题就是,在记忆当中,让工部的官员去修一般的水利还行,涉及到如此工程量的,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必须要找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才行。



这让魏云弈有些感慨。



若真当一个昏君,那确实不需要忧愁。



可如今,要做出一件影响后世子孙的事情,似乎更难了。



“算了,先召开御前会议吧,看看他们手中,有没有合适的人选。”魏云弈自语,知道这样一直想也不是办法,不如集思广益。



当即,他也没有犹豫,洗漱更衣之后,便离开了寝宫。



而此时,在御书房中。



宋公文正被其他三位大学士围着。



“宋大人当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啊,一战而灭国,年少有为!”



“是啊,对比老夫家里那个逆子,不知是强了多少,宋大人这儿子教的太好了。”



“我倒是觉得,这是虎父无犬子。”



这三位每个脸上都满是笑意,口中更是不停夸赞。



态度比之上次,简直热情了不知多少。



而这,全部都是因为宋鸿志。



无论他们之前,因为变法之事,对于宋公文有多大的意见。



可一个灭国之功,足够让整个朝堂都为之侧目了。



尤其是兵部尚书林远松。



他主管兵部,也有过从军的经历,知道即便高阳国弱,可想要一举歼灭,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且经过了此次高阳国之战后,自己日后兵部,处理事情来也更加简单。



其次就是礼部尚书了,礼部不仅掌管礼制。



更需要时常与周边诸国交流。



如今大魏灭掉了高阳国。



他在进行外事上,完全可以占据主动权。



军事强大,才是与外族谈判交流的最大依仗。



当然,因为这几位大学士,都出自于士族派系,所以很默契的没有谈论政事,不然双方都会很尴尬。



至于宋公文,面对几位同僚的恭维,当然不会摆脸色,而是一一回应。



而他心中也在暗自思考,若是让这些人知道。



自己准备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之后。



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



摇了摇头,他不在思考这些问题,而是与众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另一边,太傅张正明则独自一人坐着,闭目养神。



因为性格,一般不会有人主动上来搭话。



加之最近这段时间,他因为反对变法,名声大不如前,尤其在百姓中的威望,也开始减弱。



甚至于朝堂上,也有了一些微词,比之当初,各方面的影响力都在收缩。



当然,这些对于张正明来说,完全可以不在意。



因为其本身并不在乎。



尤其是他心中,对此还是很欣慰的。



知道随着自己名声和威望的减弱,陛下对于朝廷的掌控就会越来越强,最近拥有无人可及的威望。



这一点,对于一个想要做大事的帝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几乎是不可缺少。



张正明清楚,自己这踏脚石,也开始起效果了。



还有学生宋公文。



虽说官场的名声不是太好。



但在民间百姓中,影响力越来越大。



毕竟摊丁入亩,最终受益的,就是百姓们。



如今有一个为自己做实事的大臣,他们又如何不高兴呢?



很好。



一切都在照着自己的预料中进行。



“陛下驾到!”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王瑾尖锐的声音。



很快,身着一袭常服的魏云弈,就这样走了进来。



说实话,大魏的龙袍冕服,确实非常霸气,也足够威武。



但问题就是,穿着太难受了。因此除了上朝外,魏云弈几乎都是以常服示人。



“臣等参见陛下!”



众内阁大学士当即没有犹豫,直接见礼。



“免礼吧。”魏云弈罢了罢手,走到主位上,望向众人,继续道:“既然人都到了,就都开始吧。”



有关于自己的那两个计划,自然要等到最后宣布,不用太急。



所以就先听听,在场众臣们都说些什么。



“是!陛下!”



众大臣闻言,点击点头。



而最先走出来的,就是兵部尚书林远松,他先是微微躬身,继而开口道:“回禀陛下,辽镇指挥使宋鸿志此战大胜,同时发来文书,说正押着高阳国王以及一众王室班师回朝,此战”



“停!”



此刻,魏云弈直接抬起手,阻止对方开口。



这几日连皇宫上下都在议论小舅子。



他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



现在这兵部尚书一上来就又把这话说一遍,魏云弈是真的腻了。



且高阳国之战,让自己月末结算直接暴涨了一万气运。



本来心情就有些不好,很是烦闷。



觉得被小舅子从背后狠狠地扎了一刀,到现在都没有恢复。



怎么滴,你兵部尚书,还想在朕的这道伤口上继续撒盐不成?



所以干脆就不同了,同时道:“此事朕已经知道了,军报上说的很清楚,所以就不要放在这里继续说了,议其他的事情吧。”



高阳国一灭,更多的事情会接踵而来。



比如如何处理高阳国王李成炳?



如何安置高阳王室?



还有高阳国的那些领土,又该如何处理呢?



林林总总,可以说麻烦的很,魏云弈想想就头大。



正好,现在人还没到,再拖一拖,等小舅子班师回朝了再说吧。



“这”



“是,陛下。”



林远松一愣,最终还是没有说话了。



要知道,这可是大魏近些年来最大的军事胜利啊,怎么说都不为过。



可比下似乎对此并不在意,让他有些疑惑。但很快想到,高阳国之战虽然已经完了,但在北境,草原大军依旧没有退却。



想来,陛下应该在担心此事吧。



“陛下。”



而在林远松之后,宋公文走了出来,当即道:“微臣禀奏的,是有关于变法之事,如今摊丁入亩,在江南一带推行,虽然遇上了一些阻碍,但基本还算顺利。”



“以微臣的估计,应该在下个月,变法便可以推行成功,如此,微臣想启奏陛下,变法的下一步,是不是开始向全国推行?”



虽然上一次已经确定,变法之事不能停。



不过若要真正施行下去,还是需要由陛下同意的。



大魏内阁的存在,基本就是提供意见,以及给出解决的办法。



真正拍板的,其实还是皇帝。



当然。



如果只是一般的事情,内阁可以自行决断。



而变法,事关国策,自然需要皇帝知晓,进行决策。



“顺利?”



可这时候,张正明却站了出来,当即道:“我怎么听闻,变法只是在江南闹的很大,士族的人已经要联名上京了?宋大人,你管这个叫顺利?”



“江南士族,势力庞大,掌握着两江的经济命脉,一但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请问,宋大人作为户部尚书,对此有和看法,又有何解决的办法呢?”



在此之前。



二人早就已经商量好了。



关于变法之事,还是一个人在明,一人在暗。



作为太傅的张正明,依旧进行明面上的反对,然后站在陛下的对立面。



而宋公文,则是选择支持。如此,不仅能为其铺路,慢慢走上首辅的位置。



也能为陛下继续建立威望,可谓两全其美。



果然。



宋公文闻言后,当即轻声一笑,然后直面张正明,当即道:“此事就不劳太傅挂心了,既然变法之事,陛下亲命下官我把持,下官自然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此话一出,在场其他的三位大学士,当即就转过头。



连坐在上首的魏云弈,也忍不住愣了一下。



老丈人这段时间最近有些勇啊。



张正明是什么人?



是被天下读书人和举子视为泰斗的存在。



即便不论这些,单说官职,那是太傅、内阁首辅,门生众多,势力极大。



可现在,连同上一次,老丈人已经连续两次,正面对上张正明了。



尤其魏云弈记得。



宋公文在科考之时,太傅还当过他的主考官,如此关系在,直接称之为先生、老师都不为过。



但看着这样子,这学生当的,属实有些大逆不道了。



不过。



魏云弈望向二人有些针锋相对的样子。



突然感觉有些奇怪,但居然哪里奇怪却说不上来。



算了,先不管这些了。



摇了摇头,魏云弈开口道:“太傅,国丈说的对,既然他全权把握变法事宜,就让国丈去做吧,至于是否像全国推行之事,国丈你自己决定就好。”



因为江南士族闹起来,他觉得,想要变法成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但在吃了前两次的亏之后。



魏云弈认为。



每次自己确定的事情,可最终结果却完全相反。



所以想着,恐怕此次摊丁入亩在江南,有可能也会成功。



而在有这个念头之后。



要做的,似乎是选择阻止,亦或者暂停,最后任由江南士族继续闹,如此,便可削减气运。



但如今的情况,与之前完全不同。



因为魏云弈在盘算大运河和魏直道的计划。



这两个计划,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钱。



摊丁入亩,能收上更多的税,也就意味着更多的银子。



因此,他要继续支持江南的变法。



用这些钱,来支撑这两个工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