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汉,达咩》 第两百九十六章 我儒家何错之有?(求订阅)
br />


只是他们依旧很疑惑,这群博士在六年前,大秦初立时,便咬定郡县制不放,背后究竟有何所谋?或者其背后究竟有何势力干涉?不然仅凭一个‘士人’,焉能如此目无法度?



何以敢以如此强横之辞攻讦既定国政?



大殿骤然陷入到了沉寂。



这时。



一个老者突然站了起来。



正是顿弱。



顿弱虽见苍老,精神依旧矍铄。



他离开座案,站到空阔处,面色肃然道:“诸位连同老夫在内,十有八九都曾为布衣之士游学列国。”



“此战国之风也,也为入仕之道!”



“然则,战国士风雄强坦荡,无论政见如何,所论皆发自本心!是故合则留,不合则去。”



“往昔你博士学宫二百余众联名上书,而今又是五十名领头博士具名上书,竟能异口同声赞同封建诸侯,而独无一人异议?岂非咄咄怪事乎?”



“期间因由,不言自明。”



“六国早已灭亡,独剩一班狗苟蝇营之士,失却奔走依托,又自觉才具不堪为皇帝大用,于是乎,唯求天下诸侯多多,好谋一立身之地。”



“人求立身生计,原本无可指责。”



“让尔等偏以玩弄天下大计为快,假三代王道民议天心之名,实谋一己之出路,诚非私哉!”



“诸位且说,老夫之论,诛心耶?论政耶?”



叔孙通涨红着脸,反驳道:“不是诛心,也......也谈不上是论政!”



他的话一落,瞬间笑声一片。



姚贾也继续道:



“淳于越之言,实食古不化也!”



“就今日之论,淳于越明是为陛下叫屈,实则是为诸侯制张目,大秦郡县制业已推行六年,华夏一治,民无二法,已成定数,天下黔首无不康宁,尔等突兀攻讦,究竟意欲何为?”



“山东老氏世族汹汹复辟,尔等汹汹主张诸侯制,莫非汝等私下沆瀣一气哉?”



淳于越脸色大变。



愤然道:



“此言过甚!”



“尔等此番言语又岂非是莫须有?”



“诛心之论,大为不当!”



“哈哈。”冯去疾笑道:“你既知道是莫须有,为何还要定罪周青臣?你那岂非不也是莫须有?依我看,你等提的只算得上是野议,上不得台面,更当不得大议。”



“此等野议,臣认为不议也罢!”



其他朝臣点头附和道:“是也!是也!这些博士都暗藏私心,而且几近有私无公,汝等何以在意这些野议?”



一片嚷声中。



淳于越叔孙通等人都怔住了。



他们本想借此发难,从而让朝臣重议分封跟郡县制,然而顿弱等人这一番回话,却是让他们辩无可辩。



他们当即哑然。



原本正襟危坐的子襄,此刻终于不能坐视了。



淳于越等人言语虚浮空洞,不着边际不谙事理,若是继续下去,只怕他的想法就会直接落空了,而且今后再想提此话题,恐会直接沦为笑柄,而他精心设计的一切,也都将付之流水。



他又如何能甘心?



子襄缓缓起身,面对着帝座,躬身一礼道:



“臣子襄有奏。”



“汝等之所以力荐分封制,非是为个人谋私利,而是全心全意在为大秦着想,帝国新立,内忧外患如山重叠,大事又接踵而来,国府君臣忙的是夙兴夜寐。”



“但帝国局面却无任何好转。”



“何以?”



“臣之见,是方向错了。”



“方向错了,帝国君臣再怎么努力,也终究是南辕北辙,甚至可谓是饮鸩止渴。”



“我等博士的确力荐诸侯制。”



“但我等主张的诸侯制,然与六国贵族复辟有本质区别,臣等奉行诸侯制,主张的是以陛下子弟为诸侯,六国贵族复辟,图谋的是恢复自家社稷,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



“再则。”



“我等之所以主张诸侯制,便是想要解决土地兼并。”



“我并不知晓你们对土地兼并知道多少,但我却是听闻,六国贵族这些年来,一直藏在暗处,对外却大肆鼓噪,说大秦官吏吞并民众田产,世间黑恶,莫此为甚!”



“然这真的是事实吗?”



“山东六国贵族,大多已迁入到咸阳,也已沦为寻常民户,且不说想不想复辟,他们眼下人身受限,如何控制千里之外的土地?”



“土地兼并之风,满朝大臣大多知晓,只是大多数官员恐都或多或少有曾牵涉,不定身边那位重臣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