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十七章 我爸说...
“康二哥那这题怎么解?”何雨水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偶尔偏头眼睁睁地看人,咻地红脸闪过,慌不矢地垂头看卷,心房里却心猿意马,心神纷乱。



“嗯这题啊思路是这样的”先看了遍题目,再想了一会,康思杰娓娓道来。



“雨水,听明白了吧?雨水雨水”好为人师的康思杰,努力地伏低了脑瓜子,把心神都放在了解题上,手中的铅笔,随着说话的速度而一步步书写,把推导得出的解题技巧,讲解了一遍。



谁知,没听到有回应,康思杰便抬起了头颅。



“哐!”二人的脑门,凸出的额头,对撞了一下。



“哎呦”脑瓜子比较脆弱的何雨水,一声轻呼。



何雨水手抚着受伤的额头,按着脑袋在后仰,身子跟着动作,像是要侧翻。



“嗳,对不住了,雨水,刚才没注意你没事吧?”情急之下,康思杰抓紧了小姑娘的手臂,将人拉了回来。



“没没事二哥,我先回去了”面红耳赤的何雨水,结结巴巴,眼神躲闪,又慌慌张张地,腾地站起身来,一手抓了桌上的卷子,另一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挣脱开来,逃也似的出了屋子。



只余挂着地门帘子,受了大力后,还在不停地荡漾。



这般岁数的小姑娘,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



只是可惜,人还在读书,小着呢。



过来人,轻轻笑了。



转了个视线,康思杰看了下柜台上摆放的闹钟,已经来到4点多钟了。



生火,做饭。



康思杰将小姑娘遗忘下来的铅笔,放在床边的矮柜上,接着收拾了一下大木箱子,便来到炉子前。



先拿了墙角边上的竹筐罩住了煤炉子,防止在清理炉腔内余烬的时候,屋里烟尘满天飞舞。



清理完后,康思杰又努力一番。等屋里飘起阵阵肉香,时间已是来到了近5点半了。



其中,大半时间,都耗在了生炉子之事中。



生个炉子,如此麻烦。要是炉子里烧的是蜂窝煤,不就省事多了?



看来,为工厂添砖加瓦的贡献计划,得赶快搞出来了。



圆柱形的多孔蜂窝煤,自58年、59年在京城逐渐推广开来后,已经有不少居民在使用了。



只是,在各种因素下,普罗大众们,在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有个阶段。



直到80年代了,京城里煤球和蜂窝煤的市场需求,还各占一半。



比揉成一团的煤球燃烧得更加充分,释放出更多能量的多孔状蜂窝煤,该如何更加有效地推广呢?



当然,现在由铸铁制成的煤炉子,也要加以改进。



炉子边,康思杰一边拿着筷子在搅拌着锅里的食物,一边在不断思考。



屋外的黄昏,正在慢慢地绽放属于它的光彩。



“康哥哥”脸若晚霞的阎解娣,翻起了门帘子,伸进屋内的小巧鼻子,忍不住在不停地耸动,喉咙也在不断上下滑动,内心更是嘭嘭地乱跳不已。



“康哥哥我爸说”捧着个大碗的小姑娘,声若蚊蚁。



呵呵,你爸还能说啥?



“解娣,进来吧,”康思杰笑道:“正好我在姐夫家带回来的饭菜有点多,一个人吃不完,你来得凑巧了,就陪我吃点吧。”



“嗯”都说道这个份上了,一般人儿,还能拒绝吗?



饭桌上,心情各自愉快的二人,边吃边聊。



“解娣,你哥找到工作没?”康思杰问起了话儿。



“我哥自己找到了一份临时工,过了元旦,就去上班”有些放不开的阎解娣,小声附和着。



“嗯,有工作就先做着吧,是什么工作”康思杰笑道。



“是在城西的家具厂”吃着美食的阎解娣,口齿不清。



“不急,有点儿烫,慢点吃家具厂好啊!想买家具,就有熟人了”懂点人情世故的康思杰,在说着好话儿。



“嗯康哥哥,你你元旦的时候,会去广场看烟花么?”阎解娣从碗里抬起头来,问了个事。



“烟花啊”康思杰莫名地感叹了一番。



烟花二字,让人忆起了前世的往事。



红星轧钢厂,小道



“我和杨厂长都看了,觉得其中的,有些个想法不错,只是,现在这种形势,不宜大动”前头的王永顺,一边说着,一边停下了,在观察着徒弟。



写出来的文字描述固然不错,只是,近万人的国营大厂,所行之事,必然会是街知巷闻、议论纷纷。



如此,但凡有所差迟,谁来承担后果?



还不是个高的顶着!



高?奇怪,这小伙的个头,像是长高了一点?



二人并排后,王永顺的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