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九章 谁来接笔?
两天之后,临摹高手们开始陆陆续续地交稿了。



《千里江山图》局部图本身并不大,但集中了大部分的破碎位置,实际上并不好临摹,因为需要接补的地方太多了。



临摹高手们绞尽了脑汁,才堪堪在两天的时间里,将这局部图给临摹了下来。



到了当天下午,七八份临摹作品就全部汇集到了刘老等人的手中。



向南、吴茉莉等人因为事情已经不多,便也来到会议室里凑热闹,看看临摹高手们的大作,也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刘老从那些临摹作品中随便抽了一张,仔细欣赏了起来。



画画得很不错,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易景,渐入佳境。



哪怕这画和《千里江山图》真迹放在一起对比,也是惟妙惟肖,若不是新上色的矿物颜料比较鲜亮,都会让人以为这就是从真迹里截出来的了。



“这画画得不错,远山黛色,奇峰耸立,有青绿山水画大师的水准。”



刘老一旁的齐老探头看了一眼,点头赞道。



向南几个人都有些诧异,齐老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这画是画得不错,但很显然,并不是临摹得好。



再转头看其他几个专家,楚老、陈老和郭老都是一脸平静,显然是认可了齐老的意见。



刘老却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笑眯眯地看向向南等人,问道:“都说说看,这幅画怎么样?”



能怎么样?



这都已经被其他几个专家判了死刑的画,他们难道还能说出花儿来?



几个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有些踌躇。



钱昊良在五个人当中,一直都是以老大自居,此刻见几个人都看着他,也只好硬着头皮,率先开口道:



“那我就先说说,说得不对,请刘老和几位专家批评。



我个人认为,这幅画还是水平挺高的,尤其是色彩方面,颜色鲜亮,又不刺眼,而且层次感很强。



但这幅临摹作品有一点没做好,作者在没有参照物的时候,对缺损画面处理略显呆板。”



说着,钱昊良站起身来,伸手一指临摹作品的一处,继续说道,“大家看,在这处山峦之上,云遮雾罩,很朦胧的感觉,有种仙境的感觉。



在临摹作品中,破损画面被修补完整后,呈现出的是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



但我们都看过真迹受损前完整的高清照片,实际上,山巅上面的云雾是断断续续的,犹如棉絮一般,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刘老等人都微微点头,赞道:“观察得很仔细,临摹作品,细节很重要。”



说完,刘老又看向其他几人。



吴茉莉笑嘻嘻地站了起来,对刘老等专家说道:“各位前辈们好,我也来说说吧。



这幅临摹作品,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颜色太鲜亮了。



大家都知道,古书画作品由于存放时间长,不止是纸张或绢本会老化陈旧,画面的颜色也会逐渐暗淡,不如之前那么鲜亮。



但这幅临摹作品并没有采取将画面颜色做旧,如果就这么接笔到真迹上的话,一眼就被人看出色差来了。



说实话,也不知道这位临摹作者,心里面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刘老等人听了,也是点了点头,并不发表什么看法。



之后,赵波和付洪涛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讲的那叫一个头头是道。



实际上,这幅临摹作品已经被刘老等人定了性,大家也只能各自找一个角度,尽可能地找出一些缺点来,以印证专家们的观点。



但他们也都知道,自己说的那些东西,并不足以否认这幅大师级的临摹作品,顶多算是一点小小的瑕疵罢了。



能在两天时间内,就画出一幅这样的临摹作品来,这人至少也是顶尖的临摹高手。



大家都讲过了,只剩下向南还没有开口。



钱昊良等人都看向了他,想知道他能说出些什么不一样的观点来。



刘老等人也看着向南,笑眯眯地说道:“来,向南,你也来说说看。”



向南笑了笑,站起身来又仔细观摩了一番那幅临摹作品,这才缓缓开口道:



“这幅临摹作品,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无论是工笔笔法,还是色彩渲染方面,都可以说是妙到毫颠,这幅画也当得上是大家之作。



但是,这幅画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



“哦?”



刘老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问道,“什么致命的缺点?”



其他几位专家,如齐老、楚老等人也都是一脸好奇地看着向南。



就连钱昊良、吴茉莉四个人也都竖起了耳朵,一个个脸上的表情严肃,心里面却是各种滋味翻腾。



这幅临摹作品居然有致命的缺点?



为什么自己没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