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八十二回 慈悲
又是一个三更天,莘四踉踉跄跄地走到这片坟地,见着女鬼蹲在地上哭。



便上前劝慰说:“大妹子,别哭,前两次都是我不好,今夜哥哥好好背你玩。”



眼见天快亮了,莘四搂着女鬼不撒手,然后腾出一只手,咬破中指,还没等往女鬼身上蹭,女鬼上去给他个嘴巴,接着又挠了一下,莘四一撤手,女鬼掉在地上。



女鬼说:“你真是不要脸,我不能再可怜你了,前两次想害我,我没怪你,反倒变羊变猪成全你。没想到你得寸进尺,看来,我不给你点儿颜色看看,也不知道姑奶奶的厉害!”



莘四死皮赖脸要**女鬼,女鬼怪叫一声现出本相:披头散发,眼珠突出,放出绿光,舌头吐出二寸长,滴着鲜血,十指如钢钩,直奔陈四扑来。



莘四吓得“妈呀”一声昏死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自己躺在坟地里,女鬼早就不见踪迹了。



从这以后,莘四夜间再也不敢走这片乱坟岗子了。



雄壮飞每每走进道门宫观朝拜,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供奉在大殿正中央的祖师的眼睛,眼神中充满慈悲、祥和,无论是多么暴戾的人见到这双眼睛,都会被感化,至少会暂时放下戾气,灵魂会得到片刻的净化。



这也许就是神灵像的意义。



在滚滚红尘里待久了,心便难以保持纯净,所以,到宫观庙宇中看看,也许能找回些许良知。



很多人说,人就是人,永远无法达到神的境界。



然而,人与神之间最大的距离,不是需要经历多少劫,而是在每一个当下产生的慈悲。



天尊之所以神圣,不是他们接受了多少人的供养,而是其无量的慈悲让多少人迷途知返、回归大道。



其实,神坛上的塑像何曾言语?



但人往往能从中感受到慈悲,是因为道一直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人清净下来,它就在那里,从未迷失。



诸天尊宝诰之中,均有“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这是天尊的誓愿,自无量劫以来,天尊从未停止对红尘众生的教化,只不过,这些教化并非天尊亲口所言,而是通过那些真正虔诚的修行者,传承并践行使天尊精神不朽,上传而下承,永不停息。



或许,只有成为真正的修行者,才能走入道的境界。



然而,什么才算真正的修行?



这个问题似乎很复杂,因为,一切修行皆起于自心,自心清净才能无我,而无我的修行才能接近大道。



然而,既有肉身,便很难做到无我,而“我”的存在往往会阻碍修行。



当人们把“我”放得很大时,天地就小了;当人们把“我”缩小了,天下就大了。



因此,真正的修行人,只为众生活着,因为众生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这可能就是天尊的精神。



太上老君曾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跳出俗世的观念,也许人们才能看懂天尊的眼神。



有人会问,在俗世中当如何修行?



修道之士常说:俗世修行,在于修心,心净则神明。



因而,修行首要在于正心。



修行不是做给人看的,也不必得到任何人的允许,也不必在意任何形式,只要心正了,邪魔自退。



其实,绝大多数人的修行最终都败给了心魔,别人未必知晓,但上天自有公论。



那些邪性的能量,如抱怨、愤怒、嫉妒、悲伤、偏激等均会通过不顺、坎坷、灾难反映出来。



这一切其实都与命运无关,只跟自己的内心相连。



昨日,雄壮飞与虞美人谈话时,她突然问雄壮飞是什么样的性格。雄壮飞说,以前的自己充满暴戾之气,后来明白了,自己多年的坎坷与这些邪性能量有关。



自从入道以来,发现自己的性格中慢慢没有了抱怨、愤怒、哀伤、嫉妒、偏激,反而越来越温和圆融。



其实,若一直不知道圆融是什么样的感觉,或许,当有一天发现自己不懂怎么生气、不懂怎么发火、什么事情都能看开和放下时,人就已经接近圆融了,而圆融才能涵摄一切,这或许就是道的境界。



看看天尊神像的眼神,人或许能心领神会,他用包容的眼神看着芸芸众生,人若前来朝拜,他便跟人有缘。



只要静下心来听听心的声音,人会听到天尊的告诫:放下该放下的,坚持该坚持的。



多做些利益众生的事情,即使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也不必有所顾忌,上天是绝对公平的。



人们可以活在天尊的眼里,像天尊一样观看芸芸众生,但不可活在凡人的眼里。



看看天尊的眼神,人也许就会明白,用慈悲心观看天地众生,人与人之间并无区别,所以不必有分别之心,在欲海中沉浮,吉凶祸福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因此,慈悲成了关照自心的标准。



人若慈悲,世界自然美好;否则,世界可能是暗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