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9章 弯道超车
一通电话,蓝大物理研究院当家人换了,陈申鸠占鹊巢。



以前的陈申,当发现石墨烯后,人人都认为他在物理上有出类拔萃的天赋,当陈申跳出来要研究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的时候,还受到了不少的阻挠。



现在么,沙漠之茵,骨改基因药剂,石墨烯制备技术,隔空传电技术,一项项了不得的发明在他手中产生,打破了所有人对其的固有印象。



现在,他想干什么干什么,想做什么研究做什么研究,其余人,配合就好。



陈申要感谢石墨烯制备技术,这东西出来了,解决了他后顾之忧。



前面说过,同素异形体,同样是碳,结构不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物质会完全不同。



而碳基芯片技术,也是建立在石墨烯技术之上。



一环扣一环。



陈申感觉冥冥中有股力量,正在推着他前进,他抽盲盒,科技真的是随机获取的吗?



应该是随机获取的吧,不然怎么会有没啥用科技呢?



就像是他要发明火车,突然发现前面他已经研究造好了蒸汽机,最基础核心的东西已经完成,只要做向上搭建的工作就好。



石墨烯晶体管技术,就是碳基芯片的核心。



其实陈申发现石墨烯这个东西后,就有相关的研究课题在各科研院所展开,当然会有设想碳基芯片了。



哪怕那时候制备的石墨烯材料异常珍贵,也有投入这一领域中研究的,想要制作出碳基芯片。



但是可惜,别说问世了,纸上设计都异常困难,还停留在设想阶段。



第一步,陈申需要考察一下现在国内晶元厂,各大芯片制造企业的具体制造手段。



晶元厂晶圆制造技术,石墨烯晶体管技术,制造芯片技术,需要三者合一!



陈申正好就认识一位大佬,那就是国大的王浦和王院士,他就是这一个领域的。



自己发现了石墨烯,他立马想到了碳基芯片,还从京城不远万里跑到了陈申家中,陈申也曾在他家吃过地道的涮羊肉,关系十分要好。



一个好汉三个帮,陈申拨通了电话:“王院士,我想做碳基芯片!”



第二天,这位大佬就带着几个人过来了。



“陈院士,我听说骨改基因药剂,马上又要成立集团公司,你这研究出一项东西,就立马转身走人,攻克下一个领域,真是让老朽们汗颜啊。”



没轮到王院士说话,一位他带领来的大佬率先说话。



“这位是?”



王浦和介绍到:“这是强华集成电路的老总,石巍然,技术出身,也是这一领域的专家。”



“石总,您好。”



“幸会了陈院士,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今日有幸一见。我就是感叹,很多人制造出一项技术,下半辈子就躺在功劳簿上了,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却这么勇猛,又对新的领域产生想法。”



“哈哈,我还年轻,还不到躺在功劳簿的年纪上。”



“说的也是,勇于创新的年轻人啊,真好。”



然后又介绍了一些别人,都是这一领域的专家,相互问好。



要探查这一领域的工厂,其实不需要去四大城,在苏村就可以完成。



华国芯片制造基地,它就在苏村,甚至还建立了芯片大学。



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苏村就已经着眼布局,国营742厂,各市半导体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



有着夯实基础。



每年出口额度,年年攀升,是名副其实的芯片制造大省。



这么厉害,还能出口,怎么会被卡脖子呢?



这要讲到,其实是高端芯片被卡脖子,比如体型小的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4纳米,5纳米,7纳米的。



当然了,便宜的手机,也会用低端芯片,只有那些旗舰机,大好几千的,才会用上这些进口芯片。



不是所有领域都需要高端芯片的,比如我们的汽车,就不需要那么好的芯片,其实低端芯片才是最大量的,高端芯片用到了领域就那么些个。



比如军用芯片,我们早就国产化了,制程要求不高,漂亮国f35战斗机用的芯片都是600纳米,落后几十年。



但600纳米芯片装手机,别说600纳米,就是60纳米都不行。



石总熟门熟路,带着陈申等一行人,开始考察苏村的各大集成电路厂家,晶元厂,各大芯片制造企业。



他们的到来,各工厂早已收到消息,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看着门口挂着的横幅,什么热烈欢迎陈申院士视察工作,各路专家视察工作等等,陈申皱了皱眉。



陈申不喜欢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但也没有多说什么,这种东西,到哪都会有,免不了的。



进入工厂,如所料般,28纳米工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