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52章 海绵宝宝
海绵,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超强的吸水性,我们很常见的东西。



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海绵,为什么会有个海字在里面?



聚氨酯做的玩意,为什么不叫聚氨绵?



那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接触到的海绵,都是人工制造的,而顶级的海绵,是天然形成的。



它真的存在于海底!



真的有海绵宝宝!



海绵人会来到海绵区域,用专业的探测设备或者用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他们采用传统的采集方法,也就是背个氧气瓶,带着工具和网格袋下海。



天然海绵有千种之多,羊毛海绵才是海绵人所需要的,它有着强韧的骨骼,表面非常柔软,吸水性也很强。



海绵人割断它的根,塞入网格袋,就是这么简单。



只能拉一点点的取水机器人,在医学奇迹的操作下,向着基地赶去。



他在取那块火星岩石的时候,感到很奇怪。



触感,没有岩石的坚硬,如果不看颜色,那就是一坨冰,仿佛不存在那橘红色的物质一样。



这是个啥?



履带带着取水机器人,回到了火星基地。



火星基地的建设,就在星火3号飞船一旁。



那是一个个各种奇形怪状的建筑,中间用圆柱管子相互衔接。



有的用特殊的玻璃搭建,像个蒙古包,有的用钢铁打造,像个金字塔,也有的是大一点的圆柱体,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用途。



火星上的水冰,可不敢给人类饮用,甚至不敢带入飞船中,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细菌在里面啊。



这些有可能带来风险的东西,都会在火星基地里面消化实验,取水机器人取来的水冰,融化之后也只会给搬到火星基地的植物浇水。



这里也有沙漠之茵的火星实验。



火星,沙漠星球,和沙漠之茵好似很匹配,但可惜的是,它的生长,也和月球上一样,很困难。



还记得看过一个电影“火星救援”,男主被滞留在火星上,通过火星土壤种植土豆活命。



这引来很多人的无限遐想,火星到底能不能种植东西?



好奇号火星车已经在火星上采集了土壤并且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也传回了地球,而地球上的科学家则通过模拟火星土壤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这些模拟土壤与火星上所采集的土壤在化学成分上一致,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代表火星上真正的土壤环境。



在这个模拟土壤中,科学家适当添加化肥,成功种植出了数十种作物,比如西红柿豌豆等实例,这足以证明火星上的土壤是可以种植植物的。



当然,也不是什么作物都能种,目前地球上有超过一千多种作物,然而能够在这种火星土壤上种植的,却只有数十种,这一比例并不算高,这说明火星土壤与地球土壤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土壤营养成分问题抛开,这不是限制沙漠之茵的问题,它的成长困难,是因为别的原因。



第一个,氧气。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进行光合作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夜晚吸收氧气排放二氧化碳。



火星的大气中氧气所占比例不足百分之一,因此植物无法正常生存,还是只能生活在一个个蒙古包的生态舱中。



第二个,温度。



火星温度低,最低温度能零下上百度,完全不适合植物生长发育。



第三个,气压。



火星的气压远远低于地球的标准大气压,仅有600帕左右,大气密度很小,就像是水压小了,我们就无法放出自来水一样,植物也无法在这么低的气压中,进行呼吸作用。



第四个,水。



虽然火星存在间歇性液态水资源,但还是太稀缺了,而且大部分以固态水冰形势存在,不够将整个火星变绿,哪怕沙漠之茵这种沙漠植物用水量稀少,也做不到绿了整颗火星。



以上四难点,限制陈申将火星改造为一颗宜居星球,绿色星球。



“队长,水取来了。”



“嗯,放那边融化吧。”



“队长,86号洞窟的水取的差不多了,见底了,我挖了点水底的橘红色矿石过来。”



“哦,给小张吧,让他分析分析。”



“是。”



洞窟底部的矿石,不是第一次挖来了,还记得第一次取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很兴奋,就连远在地球的陈申,都是全程参与。



可惜了,没什么不同的,土质结构和外边一样,让众人大失所望。



宇航员小张,将这个大冰块,放到铁桶中,进行加热。



火星的温度是-17摄氏度到-95摄氏度,白天最高温都是零下,所以不加热,根本融化不了水冰。



随着水冰一点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