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58章 意外实验
火星上发现的神秘海绵材料,被陈申拉回了陈申科研院。



探火航天员们,在火星上开采了不少这种火星海绵,全部用特质容器封装着,不敢让其接触丝毫外部空气。



没有全部拉到研究院,这些个航天人太努力了,数千机器人开着各种工程机械,其中一千多机器人,就是折损在开挖这些海绵上。



庞大的付出,当然有庞大的收获,只取了百分之一的海绵,就足够研究院研究的了。



其它的,在太空城,找了一间仓库,保存起来,24小时有专人守护。



海绵一进入研究院,早就有各大实验室调配的精兵悍将严阵以待,以院士为领头,为组长,带领手下几百号人,分8个组,足足两千多号人,就研究火星海绵这一个项目。



现在,陈申科研院,光院士级别的大佬,就有56人,这还不算被发配到地下研究室,五彩石工厂,石墨烯工厂,碳基芯片,等等这些地方的院士大佬。



如果统统算一下,就连坐镇京城动物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的历正齐院士都算上,运载火箭研究院算上,陈申直接或间接,在给他各项研究保驾护航的院士大佬,数量会超过两百号人。



科学巨佬。



全国院士才一千多号人,竟然有近五分之一为陈申打工,简直不可思议。



科研院的设备,应有尽有,再冷门的都有,不像星火3号上面搭载的检验设备,常用设备居多。



更多的检验数据汇聚到陈申的电脑台前,但除了发现几种微量元素之外,并没有突破性的发现。



难道,真的就是生长在火星的海绵?



没有别的用途?



陈申陷入思索之中。



时间匆匆而过,进入2029年6月底。



从星火3号归来地球,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宇航员们都经过专业的康复锻炼,身体倍棒,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全体恢复了。



医生检查宇航员们的肌肉骨骼,大部分人肌肉发生了萎缩,还有一些人,骨骼变细了,这都是长时间在火星上,重力变小的缘故。



骨骼变细,就意味着容易断裂,未来如果长久在火星上驻扎人,那里的人一旦回到地球,就会极度不适应地球的环境,生命都会有很大影响。



火星人和地球人,将会是两个世界!



这就是基因进化,选择适应。



宇航员们的身体恢复健康了,那么隆重的表彰大会当然会举行起来,陈申作为项目发起人,再次前往太空城,和张佩杉相聚,咳咳,和英雄们相聚。



一群群的表彰,发放证书,荣誉勋章,就像是过流水线一样。



陈申从张强手中接过勋章,给英雄们佩戴上,然后握手,英雄走向下一个,张佩杉发放证书,这样子,还有人给英雄们挂花环。



而张强这边,也是一道流水线,一枚枚证书到他手上,递送给陈申。



忙乎了整整一天,汗水都湿透了,但是没办法,必须这么做,否则会让人寒心。



可能以后太空事业发展更大规模,人越来越多,陈申就不需要这样子表彰了,只需要表彰领头人员即可。



但这群英雄们,代表着人类第一次踏足火星,第一次宇宙远航,第一次异星球滞留这么长时间,意义非常重大,而且全世界都会看到这场表彰会,陈申需要亲自参与。



陈申在参与表彰的时候,科研院的工作,还在进行中。



此时,超级大的加压装置,正在加压火星海绵。



“雌鱼”加压装置,加压碳元素,66万个标准大气压下,碳元素的6个中子,6个质子,6个电子,会发生666反应,生产出新的粒子“鱼粒子”。



它是量子计算机、量子通讯技术得以实现的核心。



此时,“雌鱼”加压装置,加压火星海绵,已经是第12次实验中了。



研究院中,有六台“雌鱼”加压装置,一台功率比一台高,最高的已经有160万个标准大气压强度了。



陈申已经看过多次火星海绵加压后的数据,这玩意是真厉害,水都会变化,它却不发生任何性质改变。



将它拿出来,弹一弹,又是松软的一团海绵宝宝。



此时,一位庞姓研究员,拍着脑门尖叫道:“糟了,昨天加压碳,有个碳元素忘记清理了,和火星海绵一起加压了。”



“小庞,你怎么这么不细心?要是发生什么反应,设备炸了怎么办?”



“组长,我错了。”



“赶快联系量子计算机部门,让他们停止加压。”



“组长,怕是来不及了,已经加压到50万个标准大气压了,马上就要加压到66万个标准大气压了。”



“该死,看紧屏幕,有什么情况,拿你试问。”



“是。”



很快,设备加压到66万个标准大气压,里面遗落的碳元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