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六章:许大茂给秦淮茹下钩子(求订阅)
李抗战跟着谢三旺,还有徐会计去家里喝酒。



因为早上的那个吻,李抗战唐突了佳人,小芳或许是因为羞怯俩人没有过多的交流。



“叔,徐会计,我敬你们。”



李抗战一口下去,起码喝了二两白酒。



“来抗战,继续喝。”



“别,让我缓缓!”



李抗战吃了口猪肉压压酒。



“还有个事要麻烦你们,我喜欢收藏一些老物件,叔,徐会计你们跟各个队长打声招呼,问问下面乡亲们有没有愿意卖一些瓶瓶罐罐,还有老物件的。”



对于李抗战的这个喜好,谢三旺跟徐会计嘴上不说,但心里都在嘀咕,这是什么喜好啊,竟然喜欢一些破烂。



还要花钱收?这不是有钱烧的么,太烧包了。



吃过饭,李抗战微醺的状态,跟谢家父女还有徐会计告别,准备回去了。



谢三旺给他拿了不少山货,蘑菇,木耳······



返回城里,临近下班,李抗战去了厂里晃悠一圈儿。



一来到后厨的时候,他就瞧见马华围在刘岚的身旁献殷勤,李抗战琢磨着这二人在一起也没什么不好的。



反正都是真爱,李怀德完蛋了,还没来得及跟刘岚发展婚外情,现在的刘岚还没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马华家里穷,讨不起老婆,俩人凑合一下也没什么。



放在后世,一对光棍去二婚女,还带拖油瓶,甚至有几个是出厂原装的?



那一层膜,不是花钱就能做?



下班接上妹妹,三个人两辆自行车。



傻柱:“师父,马华跟刘岚这事儿,您怎么看?”



后知后觉的傻柱也发现了,马华跟刘岚的小秘密。



李抗战:“怎么看?”



“我坐着看,站着看!”



“你都结婚娶媳妇了,你徒弟就不能讨个老婆?”



傻柱挠头:“师父,我可不是这个意思啊。”



“我是想说马华完全可以娶个更好的。”



李抗战,道:“你又不是马华,或许马华认为刘岚就是最好的呢?”



“柱子,你是马华的师父,不是爹妈,感情的事情别馋和,他们俩要是成了咱们就祝福,他们俩要是不成,那就是没缘分。”



“至于刘岚,踏实肯干,过日子也是把好手,他们俩要是在一起日子肯定比现在强。”



说到这个,傻柱也表示佩服:“师父,他们俩是真的能干,每天都去乡下收鸡蛋,家禽,小院那边都攒了不少了。”



李抗战:“明天让马华骑食堂三轮车,拉去厂里这天放时间久了,鸡蛋也臭。”



自行车进入了南锣鼓巷,一路上碰到不少熟人,李抗战都一一打招呼。



轧钢厂是万人大厂,住在这边的工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他又是食堂的领导,加上傻柱是大厨,都是工人需要讨好的对象。



无他,只为了一口吃的。



或许,有人不以为然,但大家问问家里的老人,六十年代初,大家为了吃的真的是绞尽脑汁。



这是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特别是六十年代初,艰苦时期刚过去,能可劲吃,吃得饱的家庭真的不多。



细粮更少,大家更多的是吃棒子面,东北叫苞米面又叫玉米面。



菜就是咸菜,白菜,土豆子,就这!能吃得上就不错了。



不仅乡下人去山里挖野菜,城里人也会去野外挖野菜,蒸野菜窝头。



这个时期的窝头跟未来也不同,后世的窝头都是两盒面的,放了糖软软甜甜的。



这个时期的窝头冷了,能当砖头使用,一点不夸张,硬邦邦的打在身上老疼了,得顺着水吃不然能噎死个人。



所以,傻柱才能耀武扬威的,还不是他职业的光环?



对于穿,或四九城的人要脸面,但也有好多身穿补丁的人。



在乡下,外省,那一个老百姓身上没有大大小小的补丁?



要不怎么会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呢。



就这都是好的,这个年代无论生产资料,还是生活用品,极为缺乏。



粮食、食油、棉花、布匹等许多日用生活用品,实行定量凭票供应。



为了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从樱花国进口化肥,都是“尿素”,都是用化纤布袋子装的。



不少人花几毛钱买尿素袋,裁剪成裤子,穿的化肥裤。



还有一句顺口溜:肥料袋做裤,省钱又省布,前面是“ri本”,后面是“尿素”。



扯远了········



四合院的大门口,秦淮茹正在张望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