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0章 新狱友注意出厂时机
町幕府主力的同时,将其彻底打怕,先占领佐渡岛和日本的“中国”地区,同时维持室町幕府在日本的勉强统治作为大明的傀儡政权,亦或者干脆让日本重新回到刚刚结束十年的南北朝时代。



所以今天,其实是马和刚刚出海归来,完成了朱棣交给他的第二项任务,自觉大功告成,松了口气,继续监督造船就好。



而傍晚的时候,皇帝新的圣旨就到了。



也就意味着,马和喘不了气了,得继续干活。



当然了,朱棣也考虑到了马和最近肩上的担子比较重,所以再给他加加担子的同时,也给了个甜枣。



皇帝陛下念及郑村坝之战时马和立下的卓著功劳,于是赐姓为郑,以兹纪念。



从你以后,你有了一个皇帝御赐的新名字,你就叫郑和啦!



虽然外人看来,这只是一道惠而不费的圣旨,但在马和,啊不,郑和看来,他本人还是非常感激的。



皇帝陛下没有忘记他的功劳,这个新的姓氏也是他的荣耀,将伴随他一生。



带着这种感激之情以及随之而来的兴奋,郑和接了另外两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去万里石塘挖鸟粪。



郑和兴奋消失了一半。



第二道圣旨,去吕松岛查看水稻种植情况。



郑和的兴奋全消失了。



独自站在海边的郑和,在夜色中看着海浪打在礁石上,激起了一串串白色的泡沫,陷入了深思。



自己,为什么会连续得到这些画风愈发奇奇怪怪的任务?



去万里石塘挖鸟粪。



难道是皇帝陛下对自己不满意,所以要贬谪自己?还是因为自己离开了宫里一些时日,有其他大太监嫉妒自己,在皇帝陛下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也不对,皇帝陛下的第二道圣旨里,还明确指出,这两件事情兹事体大,自己一定要在万里石塘内确定了几座鸟粪岛的位置后,再继续南下探查吕宋的水稻种植情况。



圣旨,都是朱棣极具个人特色的口语化口述风格,做不得假。



皇帝在圣旨中的语气显然对此非常重视,但去万里石塘挖鸟粪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郑和一脸问号。



莫名地,郑和想起了自己为什么离开南京城。



是因为皇帝陛下带着自己,去偷听了诏狱里,一个叫做姜星火的犯人讲课。



那节课,讲了如何利用下西洋的方式,将皇室和诸藩、勋贵的利益绑定在一起,从而达到和平削藩、供养诸藩的目的。



而按照常理来讲,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



皇帝陛下应该不会抽风决定去打日本。



日本,并不是一个好打的国家,这个国家有着近千万的人口,哪怕是天下无敌如蒙古人,带着灭宋之余威,纠集了朝鲜水师、原南宋水师,十万大军浮海来征,依旧是折戟沉沙的结局。



而既然皇帝陛下做出了这个不符合常理的决定。



那么郑和现在很自然地联想到,一定是有人建议皇帝陛下这么做。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极有可能还是姜星火。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去万里石塘挖鸟粪、去吕宋看水稻长势,应该都是姜星火的主意。



围剿倭寇结束,带着满身疲惫回到泉州港的郑和,在夜色中闭上了双眼,海风吹拂而过,在他耳畔呼啸作响。



走出造船厂,这是个不太好的出厂时机。



郑和咬牙切齿地对着眼前的空气说道。



“姜星火,我谢谢伱!”



嗯,如果郑和会知道,等到他几个月后完成这些任务,带着满身的功劳与苦劳甫一回到南京城,就会被朱棣塞进诏狱跟着姜星火进修一下航海相关理论,想必此时的郑和就应该更加发自内心地感谢姜星火了。



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同。



大幕掀起前的舞台,每个角色的表情也各自不同。



同样的夜晚,诏狱里的李景隆和朱高煦正在畅想未来,泉州造船厂的郑和正在对着海风骂娘,而户部尚书夏原吉,正在忙碌地筹备着另一件事。



不是经过朱棣同意后,决定在明天的祭祀典礼上当众演示的化肥仙丹。



那件事情已经安排好了,或者说,也没什么好安排的。



而是“大明国债”的发行。



姜星火动动嘴,郑和跑断腿,夏原吉烧坏肺。



眼下手里的这杯茶水,已经是今晚不知道第几杯了,但即便大口地往嘴里灌,沙哑的嗓子和灼热的肺部,依旧在提醒着夏原吉,尽量不要说话了。



可不说话,不行。



夏原吉亲自坐在户部大堂指挥,户部的相关卷宗已经被全部调集来了,户部的侍郎、郎中、员外郎和十余个积年老吏,正在紧张地计算着大明宝钞在各布政使司的投放量,以及大明宝钞如今在各布政使司与铜钱的实际兑换比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