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9章 年关
年关,年关。



对于富人来说是过年,对于穷苦人来说就是过关。



尤其是大唐北方,冬日天气寒冷,野菜野草都已经枯萎。



没有粮食没有钱财的百姓只能去地主家借粮。如果借不到粮食,那将意味着会死人。



所以那个时候开始百姓在秋天作物成熟的时候开始备一些枝叶,把它们晒成干菜,以备不时之需。比如菘菜,萝卜樱,只要能吃的东西就能做。



这个习惯一直传承到新中国建立后八十年代。



甚至现今还有人在弄。



不过现在主要是调剂一下冬天的菜品,而不是作为一种粮食在吃了。



洛阳城今年就好了许多,因为王震为了赶进度,请了许多贫苦的百姓来做工。和对刘远三家的家奴待遇一样。每日二斤粮食,中午还管饭。虽然吃的只是杂粮饼子加上菜粥。可是里面的营养和盐分,让来的人乐此不彼。甚至每天都有新的面孔加入。



而龚世同为了赶进度,基本上来者不拒,甚至还说多多益善。



还好老二长孙铎家的那批粮食还算不少,要不然就是买粮食,就后兄弟几个喝一壶了。这个时候的粮价可不是太宗时候的几文一斗好米。



天宝五年,米价就到了二十文一斗。



这还是一般的米。



精米已经到了三十文以上。所以,如果只靠用粮食来付工钱,虽然很实用,可是做起来也相当的不容易。



那个时候可不是后世,物资极大丰富,你想要多少粮食都能买得到。



后世你买的越多越便宜。



在古代,这个就不好说了。



买多了,市场行情随时让你分分钟跪倒。毕竟粮食还没有到供不应求的地步。



冬月十八,离过年还有十一天。



王震已经和龚世同商议再干五天就不干了,毕竟二十三已经过小年了。



现在工地上基本上已经用不着王震了。所以王震这几日都待在城外的庄子里。目的就是为了三蒸酒。



一蒸酒颜色还是略微发黄,还有水酒的味道,可是已经浓烈很多。



二蒸酒已经没了水酒的味道,但是颜色还有些混浊。



三蒸酒出来,基本上和后世的低度酒就相仿了。



纯净无比,芳香扑鼻。只是出酒太少。



一冬天就出了数十坛的三蒸酒,每人除了搬回去一坛尝尝鲜。



其余的都被王震埋入地下陈酿。



冬月二十了,这日庄子突然送来了几车米酒和果酒。



王震立即叫来工匠对它们分别过滤和一蒸,然后装坛密封。



这就是王震准备试验的其他酒。



趁过年的时候,他想试试,看看会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几个兄弟听说是米酒和果酒。



根本没有来看一眼。因为他们的心里,还是三蒸粮食酒最好。



米酒入口甜软,就是有种酸酸的味道。王震过滤一蒸就为了除去杂质和酸味。



果酒也是,除了甜甜的,还有一种果香,正是招待女孩子的一种饮品。



一蒸完毕,一坛米酒加了半斤一蒸酒。



一坛果酒里加了一两三蒸酒。



一下子两种酒的口味就彻底的变化了。做完这些王震带着酒回到了洛阳城的家里。



今天二十二,今天就是工地上最后一天。



要过年了,这是他穿越大唐以来的第一个年头。



他不知道大唐如何过年的。



叫来几个兄弟王震开口说道:“冬日苦寒,百姓日子很难过。为了让明年的劳工充足。今日工地上活计结束后,每个人发一两银子,当做过年的吃喝。明年正月初十,咱们就再次开工。兄弟几个觉得如何?”



“这个不必吧?咱们银子也不多。”长孙铎皱眉说道。



“理由?”王震问道。



“咱们已经给了他们粮食,中午还管饭。难道这还不行吗?”长孙铎问道。



“其实还算可以。不过明年正月,那群纨绔的工地一样开工,如果到时候他们都去那里了,咱们怎么办?到时候没人,工程就不可能按时完成。”王震担心的说道,



“是啊,给吧,他们做的很不错。”司马都同意道。



“可是就这一笔,就要花去三千多两银子。”长孙铎心疼的说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长孙铎管钱,他知道花钱如流水的感觉,所以他这才有些为难。



“该花就花!也算咱们做的一些善事。给儿女积一点德吧!”刘远点头同意道。



“那好吧,我服从多数。”长孙铎说道。



日落西山,应该收工了。要不然净街鼓之前人们就回不了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