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李辰安钟离若水》 第六百七十二章 又是一年中秋夜 十二
文汇楼下。



荷塘四方有四座亭子,亭名皆为泼墨亭。



每个亭子里都站着两名太监。



亭子里有桌案,有文房四宝,便是这些学子们前来落笔之处了。



此刻亭子里当然还没有人来。



那些学子们在发出了一阵欢呼之声后便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今岁中秋文会虽是太子殿下主持,但这位太子殿下将在明年秋登基为帝!



若是在今夜里能够做出最好的诗词,能够进入这位太子殿下的眼,那么明年太子殿下成为吴国皇帝之后,必然会启用一批新人为官。



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用去参加那如同过独木桥一般的科考,也不需要花费重金去走某个高官的举荐,不需要投靠某个派系,直接就是天子门生。



这当然千载难逢的好事。



所有的学子们皆摩拳擦掌,皆期待那幸运能够降临在自己的头上。



吴国四大才子中的三位也不例外。



艾河东、蒲千墨、邰昭华三人是吴国最为有名的四大才子之三,他们当然也是今夜能夺得前三甲的最热门的人选。



这一次中秋文会的题目,国子监在半个月之前就已经放了出来。



事实上所有的学子还有那些文人骚客们,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腹中已酝酿了各自的诗词。



但参与本次文会的人极多,竞争当然更为激烈,故而这些学子文人们并没有谁去到那某个亭子里落笔而书。



有人在继续思索。



也有人在四处观望。



艾河东穿着一身儒衫摇着一把纸扇站在那处荷塘边,他看向了蒲千墨和邰昭化二人,笑道:



“蒲兄,邰兄,准备何时登场?”



蒲千墨也摇了摇手中的纸扇笑道:“再等等,艾兄可已经准备妥当?”



艾河东微微颔首,举头望月,一声叹息:“倒是有了准备,却并不满意。”



“说来也是奇怪,为了做这中秋之词,这些日子将那位诗仙的十五首词仔细的琢磨了一番。”



他收回了视线,看着蒲千墨苦笑了一声,摇了摇头:“不应该去看他的那些诗词的。”



邰昭化手里的扇子啪的一收,好奇问道:“为何?”



“他的那些诗词就像有一种摄魂的魔力,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越看越觉得有味道,越看……越会沉迷于那字里行间的意境之中,难以自拔,并生不起超越他的信心来!”



“就像那画屏春一样!”



“原本吴国没有画屏春,最好的酒也就是醴泉。”



“可两国交恶之前,有行商将宁国的画屏春带到了京都,在下有幸喝了一杯……”



“啧啧啧!”



艾河东感慨摇头:“两相对比,醴泉……不值一提!”



“诗词这东西也一样。”



“在李辰安的诗词尚未传入吴国之前,这五年来的中秋文会,前三几乎被咱们四大才子包揽。”



“那时便觉得诗词文章这个东西也不过如此,大抵我等已至巅峰,于是心生骄傲,甚至还在文峰塔上提了词留了名。”



“可当他的诗词传入吴国之后……方晓这诗词还能有这么美的,方知果然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蒲千墨沉吟三息,拍了拍艾河东的肩膀:



“艾兄,不可妄自菲薄!”



“他是诗仙又如何?还不是死在了宁国自己人的手上!”



“在下承认他的诗词造诣极高,天下少有人能及,但他却再也不可能有诗篇传世,留下来的也就是那二十来首罢了。”



“另外……这次文会之重,想必艾兄也清楚。我等十年寒窗为的是什么?”



“诗词文章这个东西,也就是一块敲门的砖!”



“这一次的中秋文会与以往不一样,若我三人再能拔得头筹,明年秋,太子殿下登基为帝……我等许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而他李辰安……早已化为了一杯黄土,这未来,无论是官场还是文坛,终究是属于我们的!”



邰昭化点了点头,却不料艾河东忽的问了一句:



“喂,你们说,李辰安的这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全诗是怎样的?”



这没有人知道。



因为这一句是李辰安在蜀州崇庆府,在水镜台看戏之前,对那些蜀州的百姓们说的。



他只说了这一句。



但就凭这一句之豪迈、之意境,就无人能敌。



蒲千墨一哑,瞪了艾河东一眼:“这得去地府问他!”



“我说艾兄,你怎的如那青楼的姑娘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