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年代:我在58有块田》 第737章 农场情况
肖卫国这时已经走到农场大门处。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农场的招牌。



稍微有些歪斜的木质牌匾上写着"云密潮河红旗示范农场"字样,"红"字漆皮都剥落成"工"字。



肖卫国脚下踩着今日刚形成的积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走进农场后,环顾四周,只看到一片低矮的屋子,不规则的排布在这片土地上。



农场建筑群的四周倒是被一大圈篱笆围住。



他心中微叹,就这居住环境,看来要过一段苦日子了呀。



初步观察下,发现大部分的房子,居然还只是夯土造的。



顶部是茅草而已。



这场雪要是下的时间长一些,搞不好这些质量比较差的房子都得塌一半。



副厂长王亮时刻观察着空降而来的肖卫国。



也不知道这位疑似高干子弟的同志,是个什么做事风格。



暂且还是先观察一番才是。



“肖场长,要不我们农场主要人员,一起先开一个欢迎会吧,就在农场委员会的办公室好了。”



肖卫国收回观察的眼神,笑着对王亮说道:“王副场长,你看着安排就好,我初来乍到,暂时还需要像你这种做事稳妥的老人带一段时间呢。”



他的这个温和的态度,倒是稍微缓解了下身后跟着的众人的心。



办公室内,肖卫国当仁不让的坐在上首的位置。



左右分别坐着王亮和赵春生两人。



而赵春生这时感觉整个身子,哪哪都不舒服的样子。



各种思绪循环出现在脑海中。



肖卫国环顾四周,发现单就这个办公室来说,和城里房子没什么两样,看来这间办公室,应该是农场水平最高的建筑。



扫了一圈后,又有个发现,一边的墙上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卫星田"三个字。



肖卫国当即眉头皱起,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呀。



这时一名三十许的妇女,端着茶壶给肖卫国倒了一杯热茶后,坐到了左边中间的位置。



王亮直接介绍道:“场长,刚倒茶的这位,是我们的妇女主任刘慧娟。”



肖卫国喝了口茶水后,对着说道:“谢谢刘主任。”



这茶水好像是用炒熟的麦子泡的水,勉强有些味道而已。



实在喝不惯,肖卫国喝了一口就不再继续喝。



王亮挨个的介绍起来在坐的众人。



肖卫国听完,倒是对红旗农场的领导层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



首先是两个副场长,王亮和赵春生。



其次,则是妇女主任刘慧娟,一个比较黑瘦精干的农村妇女模样,兼管着农场后勤。



机械维修大师傅张宏,是一名四十多岁,浓眉大眼的粗壮汉子,下面还管着两个年轻的维修工。



生产组长李爱国,则是一名三十多岁,沉默寡言但眼神又看着比较凌厉的男性。



这小农场,还有一个宣传干事,兼广播员,名字叫来春阳,是一名脸上一直有微笑的帅小伙。



其余人的话,基本都是下面干活的,加起来有78人的规模。



堪称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加上肖卫国,一共七个人组成了潮河红旗生产农场的基本组织架构。



肖卫国第一件事,就是从背包里拿出农业局出具的介绍信,让众人传阅一番,表明了自己确实是货真价实的新任场长。



接着又问道:“王副场长,人员情况我基本了解了,还请你给我介绍下我们农场土地方面的情况吧。”



“好的场长。”



王亮进入工作角色很快,既然已经确定对面的肖卫国是最新的场长,那就值得自己全力配合。



“我们红旗农场,整体亩产面积原属1200亩耕地,因今年水库建设被征用400亩,现存800亩,农场北靠库区丘陵地带,南接潮河河道,不过已经干涸,会影响开春后的灌溉问题,需要提前想办法,东西两侧与高岭屯、石匣村接壤,外围还有四个村落和我们距离较近。”



肖卫国今儿皱眉的次数格外多:“只有800亩地了吗?库区直接占了咱400亩,有什么补偿吗?”



“还有,这八百亩地的成色如何,都是优质土地吗?”



“这~~”



王亮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



连忙和下面的人分别对了下眼神。



不过发现没有一个人理会自己的。



看来这个坏人只能自己当了。



“场长,实际来说,这800亩有400余亩优质土地,20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