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7章 挨揍
经过这一闹腾,等诸葛云疏一群人到达村东头的自家院子时,已过了午饭点。



还是老陈氏最先发现了他们,然后迈着飞快的步伐,一把将诸葛云疏从人群中拉进自己的怀中,乖孙女乖孙女的亲香着。



完了,还不忘扯着嗓子喊:“老大媳妇,老二媳妇,赶紧把家中的腊肉拿出来,再炒几个鸡蛋,给我宝贝孙女补补。”



而旁边的诸葛来富、林氏和春夏秋冬几人,看着旁若无人的奶孙两人,则是一脸的无奈。



他们纷纷得出一结论:



娘/奶,太偏心了!



要说最有感触的就要数春夏秋冬四人了,她们是见识过大花堂妹,是如何从奶奶心里最末的位置,一跃成为奶奶最疼爱的孙子辈的。



她们一致在心里下定决心:要像大花堂妹看齐,多读书多学本领。



……



很快,苏氏和张氏就把饭菜准备好了,除了两道荤菜外,她们还另外抄了两道素菜。



没办法,看着许久不见的女儿和老三一家拖回来的一车东西,她们心里开心。



诸葛家吃饭时,除了分餐制外,也没有食不言的规矩。



他们边吃边聊,在诸葛来富的滔滔不绝中,诸葛家其他人也知道了诸葛云疏几人是为什么回来的了。



特别是诸葛云疏的经历再一次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他们知道自家孙女/侄女聪明,但是没想到竟聪明到县令大人那边去了。



“大花真厉害啊!”这是诸葛家众人心里最默契的回答。



可能因民与官的地位悬殊,诸葛家人和其他的族人一样,总是对官老爷家充满好奇。



对于家人的好奇,诸葛云疏捡着能说的,不厌其烦的回答着。



诸葛丰收老两口子听着孙女的讲述,虽然很多地方听不懂,但是他们还是听得如痴如醉。



他们此时忽然想到诸葛来富小时候那游方道士的批语——此子日后必飞黄腾达。



老两口子看着文曲星下凡似的小孙女,又看了看口沫横飞不着调的三儿子,他们忽然发现自己悟了。



这不就是戏文中所说的‘爹凭女贵’吗?



只是没有想到这种好事会出现在他们老诸葛家。



还是落到了他们家最懒的儿子儿媳身上。



如果诸葛来富听到他爹娘的内心想法,肯定会欠扁来一句:运气这东西羡慕不来。



饭后,诸葛来富和林氏把一车东西,分给一家子老小。



“爹娘,这可是县令大人赏赐的好料子。大花说了,这料子软和,一定要留给你们做里衣呢。还有这点心,可是县令夫人最喜欢的糕点,香甜可口,大花都不让我和她娘多吃,说你们牙口不好,吃着正合适。还有这烟斗和木梳子……”



“大哥大嫂,这些可是县城里的好东西,镇上都买不到的,我和大花她娘想着,这样的好东西正好可以送一些去亲家那里,这不也能为云仁(大柱)和云春(大丫)长长脸……”



“……二哥二嫂,这套笔墨可是县令大人赏赐的,只有两份,我家大花念着她三堂兄,特意给他留的。”



“老四那里,你们就也不要操心了……”



“”



看着一家人的笑容,诸葛云疏一脸佩服的看着自家老爹,看看这东西分的,简直分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



可能是诸葛来富被他两个兄弟和嫂子吹捧的有些飘了,再加上他本就是个爱吹嘘的,不一会儿就倒豆子似的,把他采买一家八口的‘光荣事迹’给全盘托出了。



诸葛来荣:“什么?一家八口?”



诸葛来华:“一次性全买了?”



大伯娘苏氏:“我的老天爷啊!这得多少银钱?”



二伯娘张氏:“我~我,还以为只有吴婶一人。”



诸葛来富看着面色骤变的老两口子,本能的觉得情况不妙,他努力的把板凳往外面挪挪,等差不多了,才犹豫的开口:



“其实~也不是很多。”



“这可是省了一半的银钱呢。”



“以吴婶一家子的身价”



“”



“说重点。”诸葛丰收严厉道。



“六十两。”诸葛来富看着面无表情的老爷子,还是诚实的开了口。



此话一出,现场死一般的沉默准确来说都是被这个数据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他们无一不在心里腹诽:来富/三叔还是以前的来富/三叔,要说变化就是胆子比以前更大了。



诸葛来富瞅准机会准备溜之大吉,诸葛丰收眼疾手快的抄起放在凳子后面的长木条,对准诸葛来富就是一顿竹笋炒肉。



“你个兔崽子,别以为在镇上挣了些银钱就是大爷了,活没有干多少,倒是学会享福了,你以为你是地主老爷啊,还买人伺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