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第239章 外儒内法,整治大明!
反正归纳起来,中心思想就一个:既然作为大明的子民,就应当遵循大明帝国的法令,要是再敢妄议朝政,就要大义灭亲了。



收到这样回复的众人,都是一头雾水。



完全没能明白,为什么自家人在这个时候会胳膊肘往外拐?



有些不明事理的草包,还在怒骂不知。



但有些油滑、脑袋转得快的,早已经舍弃了之前的看法,变得热络拥护起来。



不光自已赞同这个法令,而且还发动身边的所有人,尽职尽责为朝廷进行宣传、推广。



更有甚者,已经悄悄让家族之中的子孙们,转变了身份去学习商贾之道,立即开始从商之旅。



也甭管是赚是亏,总之先得把商贾的这个身份给坐实了再说!



当然了,能够走到这一步的那都是极少数。



但等到大浪淘沙之后,这极少数的家族,必然会坚挺到最后的。



而且,也会随着历史的进展,不断壮大自身,甚至跨越阶层,成为了不起的豪门大户。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还是推广这项法令的实施。



这一项法令的推行,其效果远比摄政王朱柏所预料的,要好得多。



当然了,这其中肯定是少不了诸位大臣们的推波助澜。



但也侧面反应出了,摄政王朱柏此时的声望,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民间,都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



即便是他现在振臂一呼,说是要推翻朱元璋,自已当皇帝。



恐怕也不会引起什么太大的乱象。



这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但这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因为这就是朱元璋暗中在给朱柏造势。



包括那天早上的大晨会,也是如此。



以商代测的法令,初期推行得很好,大家的反应都很强烈。



尤其是参与其中的商贾,更是热情十足。



毕竟,商人的地位自古以来都是很低的,“士农工商”的说法,一直存在,从未被改变过。



即使商人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享受更奢侈的生活方式,但在社会地位上,跟身穿布衣草鞋的士子,仍然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天堑、鸿沟。



有钱,而没有社会地位。



这是令商贾们最为滕头的地方。



现在,这一项法令的实施,给了商人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权力和地位。



那经商的诸位,还不喜笑颜开?



至于说颁布的任务,这奖励不奖励什么的,他们还当真没放在心上。



钱,有了。



要的就是这种心理上的满足,尤其是被人重视、被人需要的感觉,相当之美妙!



是以,在进行土地丈量的时候,格外敬业。



很快这些第一批参与进来的商贾们,就惊喜地发现,在那些尚未同行商贾的区域,竟然还潜藏着十分强大的未开发市场。



于是又有了开启更大市场的动力,为的便是赚取更多的社会财富。



这是一个正循环网络。



越是勤奋努力,越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商人天然就是为追逐利益而生的群体。



还有什么,是比这能更激发他们兴趣的事情呢?



眼下来看,应当是没有了。



于是,更多的商贾投身其中,开启了他们的以商代测行为。



政策进展不错,项目红红火火,随时都有最新的数据被传送回来,进行重新定量、绘制。



看着凭空多出来的几千几万亩良田,就算是最坚定的反对派,这个时候也都闭上了嘴巴。



朱元璋更是被这些凭空出现的良田给气得话都说不出来。



他挥了挥手,毛骧领命上前。



“去把这些混账东西的老底好好查一查,有罪的顶格论罪!将所有瞒报的、未曾上报的良田悉数抄没、充公!”



毛骧领命,立即展开行动。



这些豪绅身上,多少都有些案子,并不干净。



于是,不多时便全都给抓进了诏狱,日夜酷刑拷打,竟然吐露出了更多的罪证。



受此牵连,一连串的贪官污吏,再度被拔了出来,悉数菜市口斩首示众!



大明官场为之震动,人人自危。



为了保证自已的清正廉明,更是连一针一线都不敢贪墨。



好在这时候,“高薪养廉”的政令也早已经下发。



所以,即使管理们不去贪图下级孝敬的三瓜两枣,也足够维系体面的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