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光宗耀明》 第419章、寰宇暗流
只做郡王吧。



当然了,现在朱常洛已经给他明白机会,并且亲自教他诸多机宜。



朱常浩代表皇帝为太后治丧、答谢吊唁臣子,却万万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刻闻听如此“喜讯”。



但听得出来,皇帝不是因为生母离世之后忽然亲情迸发。



或者说,如果不是皇帝点了他代表皇帝治丧,恐怕也没法凭这“苦功”先封个郡王。



对朱常洛来说,从承德半途回来之后,接下来这几年当真不能再轻易动弹到外面多晃了。



没别的:一是李太后的年龄同样不小了,说不准什么时候的事;二是太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对他的教育一样要注意;三是新政要进入到地方改制的深水期,他还是得多盯着点;四是重点科研项目的推进,同样需要他多花费精力。



因此先把一些准备做的事安排好吧。



南洋攻略已经展开,去年的黔国公父子从广州回去之后,其实同样需要时间转变心态开始做积极准备。



朱常洛要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来达到战略目的,而不是耗费巨额的钱粮去外滇征战。



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调动本地的力量。



云南整体改土归流的基础已经有了,毕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治理。而黔国公最近几十年的遭遇,其实代表的就是朝廷任命的文官体系与当地传统土司势力之间的矛盾。



黔国公一脉既然永镇云南,这么多年下来之后,他们虽然一方面镇压反叛土司,其实也是帮助土司与朝廷流官协调矛盾的代表。



现在朱常洛只不过许了他一块外滇地盘,让他调动尽可能多的土司势力,要不干脆以后就挪一挪,以外滇利益来换取对云南改制的不抗拒。



这种设计下,那个方向还需要一个“工具人”。



但朱常洛对朱常浩的期望,不仅仅只是个让黔国公、云贵土司能放心跟随的工具人。



朝鲜选择潞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的考虑,而朱常浩年轻。



只要让他到了那个位置上,有一生的时间打好自己的基业,朱常洛希望他能做得更好。



“你本就信奉佛法,朕知道你这是想告诉朕你与世无争,但这一点去了那边倒是好的。”朱常洛先给他继续介绍着那边的风土人情,“那一带自不比大明,要有另外的法子来统御各部……”



宫外的朝臣们猜测着皇帝现在的状态,哪里知道皇帝在这个时候不只是在悲伤,还在为了大明战略谋划安排。



天子服丧以日易月,朱常洛自不可能长期沉湎于丧母的忧伤之中。情绪确实有,毕竟这么多年了,也是这具身躯的血脉之源。但他反倒更愿意从此在外臣面前又显出一些新的“心境”来。



毕竟相权大增,要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政务上,而不是放在怎么稳固权位甚至与君权斗上。



不必学他爹和他那个曾祖不上朝,故弄玄虚或者怠政,但等到李太后也离世了、太子也渐渐长大**了,朱常洛需要让朝野都确认:大明的君臣关系确实进入了新的时代,皇帝应该做什么,重臣应该做什么,清晰明了。



到时候,自当有新一轮的功业在佐证他的高瞻远瞩,来佐证这种权力分配下效率更高。



此时此刻,太后丧讯传遍大明,云南的黔国公府确实准备遣人赴京吊唁了,为首的是世子沐启元,还有他的妹妹。



刚刚在大明使臣主持下完成正式册封大典的朝鲜王当然也要遣使吊唁。



回到察哈尔的林丹巴图尔也派出了人,他决定把姿态摆得更低一点,希望皇帝看在他谦卑的姿态和响应筑城的态度下给予察哈尔更多帮助。



回来路上经过岭南四部时就决定了,就在如今岭南四部驻牧的那一带吧。



现在他相信岱青了,岭南四部虽然会因为这个城实力更强,但既能更坚决地阻挡土默特和大明的野心,也不会因此不顾北面仍然以迁徙为重的察哈尔汗庭。



时至今日,那里并没有城池。但林丹巴图尔和岱青已经把名字取好了,锡林浩特。



所谓锡林,就是山丘的意思。锡林浩特,则是山丘上的城市之意。



一切自有定数。



泰昌十一年里,大明地方上最关心的事只是地方改制,如今先是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北方先行。



但南直隶这边,其实人人都已经清楚了。



松江府率先表示既喜且忧:这个东都,它对于松江府来说到底是好是坏?



不知道。



因此有些人家趁这个时间,赶紧派人去广东那边考察了:那里的南都正在筹建。



时隔一年,终于有使团以商队为掩饰从葡萄牙的里斯本出发。商队规模很大,因此又配了两艘大型卡拉克战舰。



正如朱常洛所料,就算再怎么衰弱,他们又岂肯把马六甲拱手让人?



但谈还是要谈的。



他们当然不知道东方皇帝的亲生母亲刚好去世了,等他们经过几个月的航行到达大明,消息传到帝都之后自然会多给大明一个借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