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979黄金时代》 第1223章 灰衣主教3
第1226章 灰衣主教3



陈奇阐述之后,大家一时不知从何开口。



宣传部的领导表态:“陈奇同志海外经验丰富,知道不少内幕,他也把其中的利害关系给我们捋清了。我基本赞同他的观点,大家有什么意见?”



领导为什么赞同呢?



因为他们的立场一致。



随即,众人进行了短暂的讨论。这事最终要落到电影局头上,所以电影局领导要表态:



“陈奇同志的发言可谓惊心动魄,说了好多我们不太了解的情况。如果重新对此事定性、处罚,那就不得马虎,像陈奇同志刚才讲的,最好先旁敲侧击的调查一下。”



“嗯,可以!”



大领导点点头,看时间也差不多了,问:“小陈,你还有什么要讲的?刚好今天都在这里。”



陈奇不客气,继续道:“那我最后再说一点!”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闹腾了半年,我全程参与,略有感慨。知识产权也好,谈判也罢,最终的目标都是在复关上。中国想复关,电影是挺重要的一项内容,比如打击盗版、引进外片、分账制度、院线制度等等。



我讲句难听的,在复关面前,电影改革算个屁?除去基本原则,一切都得为复关让路。”



“……”



不少人面色微妙,没想到他把话挑明了。



“美国电影肯定会成规模的进来,且肯定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称霸我们的电影市场,到时西方价值观会合理合法的冲击大众。我们现在应该整合资源,统一思想,掐灭不良苗头,准备迎战,那才是主战场。”



…………



若干年后,当早已退休的电影局领导看着兴盛繁荣的电影市场,总会想起在这个寒冷冬季的上午,当时还很年轻的陈奇同志的一番讲话。



中午时分,会议结束。



小轿车碾着残雪嘎吱嘎吱的离开礼士胡同,回到了东方集团。龚雪今年没拍什么戏,比较悠闲,正在家里画画,见他回来,问道:“开完会了?怎么说的?”



“就那么说的呗。”



“你真把封杀七年提上去了?”



“当然了!”



“噢哟,那他可以在电影界消失了。”



龚雪给他倒了杯热水,笑道:“你这样搞,肯定有人跳出来控诉你,说你专横、独裁、霸道、抹杀自由!”



“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绝对的自由,文艺创作必然有一个框架。那帮人要么真傻,要么揣着明白装糊涂,只会用嘴哔哔。但他们很擅长倒打一耙,明明是他们做错了事,反而先给我们扣帽子,说我们上纲上线、小题大做……这对么?这不对。”



陈奇喝了口水,道:“要整改。”



他从后世来,太知道文艺界烂成什么吊样了,所谓“自由派”多如狗。



他们拍出来的电影是什么样呢?典型例子《南京!南京》《金刚川》。



复杂的不赘述,最最简单的说:中国人拍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电影,不表达或者模糊、弱化中国立场,反而喜欢拍侵略者的立场,拍侵略者的觉醒,拍侵略者反思战争云云……



特么的有病!



…………



官方真想调查很容易的,都不用直接找张园。



冬日,南城的一家饭馆。



一张大桌,菜肉管够,围坐十来个人。张园和崔健为首,余下都是在京城混的边缘艺术工作者,啥叫边缘?穷!



有画家、雕塑家、作家、地下音乐人、诗人……反正跟艺术沾边的都有,今儿张园请客,他们难得打打牙祭,吃的气吞山河。



张园和崔健怎么认识的呢?



他帮老崔拍了好多音乐录影带,包括《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一块红布》《快让我在雪地撒点野》等等,关系很熟——但老崔觉得张园没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后来自己鼓捣了一部电影《蓝色骨头》,是个烂片。



“来来来,我们敬张导一杯!”



“感谢您今天盛情款待!”



“不愧是国际大导演!”



“别别别,我算什么国际大导演?”张园忙摆手。



“怎么不算啊?在国际拿奖了就是国际大导演,有事您说话,我们不含糊。”



“没什么大事,我在筹划我的新片,我想展现京城艺术工作者的一种生活状态。所以请大家来聊聊,汲取点营养。”



《BJ杂种》的灵感,就源自张园帮崔健拍MV。



他拉了一帮玩摇滚的真实出镜,又走访了一帮穷画家、作家,没事去拍拍这帮人的生活状态。没有剧本,只有几页提纲,大家坐在一起唠嗑,零零碎碎拼凑成的剧情。



“当年我女朋友找了个男的,我跟那男的也睡了,仨人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那男的被捅死了,我女朋友回老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